学校内涵发展对学校管理的诉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r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内涵发展要求在学校管理上走提高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素质和能力之路,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与校风,铸就学校品牌。其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培养与管理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领导班子的治校能力,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坚持“学校以社会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要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学习创新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在学习目的上,努力做到“四个着眼”,即着眼于学习基本理论、着眼于解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于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工作中的难题、着眼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学习方式上,采取读(自读、集体读)、听(听辅导报告)、看(看录像资料)、谈(谈体会)、写(写总结、写理论文章)、讲(主讲专题发言)和研讨会等形式,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调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在学习效果上,坚持做到“两透一够”,即“理论要悟透,实际要吃透,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够”。通过理论学习,加深领导班子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如何办好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认识。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管理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一,建章立制,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章可循,学校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让教师明确自己在每个岗位、每个部门的目标任务,自身的工作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怎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圆满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
  第二,制定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素质与业务能力。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教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外出学习回校作专题汇报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可以定期举行理论学习笔记展评,开设教师“教育论坛”,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第三,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要先满足优秀教师到一线教学的要求,优秀教师也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上足课程,做到不浪费优秀教育资源。学校也可根据教师的实际和工作任务及意向实行双向选择,便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确保教师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批改。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行政工作实行量化评比,促进教师出色完成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要减轻教师负担。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师自身也应不断超越自我。学校要打破常规教学的牢笼,不要给教师备课、听课、业务笔记、作业等硬性任务,而应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
  三、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得以存在的前提。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促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学校要一切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着想。
  第一,切实转变观念。这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先导和前提。只有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才会有清晰有力的改革思路,也才会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是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二是树立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生动活泼、又快又好发展,让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追求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三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一生中各个阶段都有根据自己意愿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
  第二,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和重点。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深化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开展校外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优势潜能,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三是倡导学生社团培养形式。采用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帮助和激励学生组建各种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学生心灵的港湾,塑造学生健康心灵,培养学生的特长,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曾山中学)
  责任编辑:廖肇银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就读,在农村中小学自然形成了30人左右的小班。农村中小学自然小班的出现,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所推行的优质化教育的“小班”不同的是非有意为之,而是农村教育的一种无奈选择。如何发挥自然班级规模小的优势,实施小班化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一大契机。  在人数减少后的小班环境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和指导时间、精力成倍增加,能够
摘要: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当前高校如火如荼的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投入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成正比。本文立足于江西省高校,基于克里斯蒂安创业模型,分析该省高校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现状,探究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面临的瓶颈因素,并提出建立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三库”——师资管理库、创业管理资料库以及案例库,同时指出研发本土化教材与建立监管与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