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三个阶段(即预习导学阶段,合作探究阶段,检测反馈阶段)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学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以“学案”的形式先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学案”自学,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知识,学会概括、总结知识网络,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一、“学案导学”概述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练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启思导练,当堂达标”,这也是该教学模式的灵魂。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三个阶段
(一)预习导学阶段。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然后上课。”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既是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又是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第一层: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能辨别课文的文体、主要表达方式,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第二层: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第三层:抓住关键词语,用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阶段主要分为检查预习一知识链接一合作探究一精讲点拨一拓展视野一归纳总结等六个环节。首先老师在备课阶段要充分领悟课文,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合理选择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梯度逐层设置,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如在《我的母亲》的“课堂合作探究”环节中,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了以下2个问题:(1)作者选取的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那些性格特点?(2)从母亲严厉但仁慈、温和的为人及教子方式中,作者体味到了一种怎样的母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合作探究,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作者笔下母亲可亲可爱的性格特征,体会到了作者内心所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爱戴,在这基础上,又因势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叙事散文的阅读赏析方法,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目标。
(三)检测反馈阶段。
“当堂检测”,即实践吸收。它是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检测,是对本课重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在完成课堂讨论,基本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部分,并及时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了应用能力;通过完成当堂检测,反复运用新知,巩固新知,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技能。测试的题目首先要典型,直奔学习目标,适度适量,便于学生完成,其次题目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别,做到低起点、多层次。时间不宜过长,可采取分组互评等方式。例如,与学生完成对文章《我的母亲》探讨分析后,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0分钟内完成这样的测试题目,(1)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请分别加以概括。(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结果学生基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在相互纠错的过程中各自巩固了对易错点的记忆及文字深意的理解。可以说,“当堂检测”既是“预习自学”和“合作探究”这两个阶段的消化和深化,又起到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三、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与管理.2005.
[2]杨同科,家绍翠.“学案导学”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以“学案”的形式先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学案”自学,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知识,学会概括、总结知识网络,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一、“学案导学”概述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练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启思导练,当堂达标”,这也是该教学模式的灵魂。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三个阶段
(一)预习导学阶段。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然后上课。”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既是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又是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第一层: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能辨别课文的文体、主要表达方式,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第二层: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第三层:抓住关键词语,用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阶段主要分为检查预习一知识链接一合作探究一精讲点拨一拓展视野一归纳总结等六个环节。首先老师在备课阶段要充分领悟课文,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合理选择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梯度逐层设置,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如在《我的母亲》的“课堂合作探究”环节中,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了以下2个问题:(1)作者选取的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那些性格特点?(2)从母亲严厉但仁慈、温和的为人及教子方式中,作者体味到了一种怎样的母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合作探究,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作者笔下母亲可亲可爱的性格特征,体会到了作者内心所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爱戴,在这基础上,又因势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叙事散文的阅读赏析方法,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目标。
(三)检测反馈阶段。
“当堂检测”,即实践吸收。它是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检测,是对本课重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在完成课堂讨论,基本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部分,并及时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了应用能力;通过完成当堂检测,反复运用新知,巩固新知,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技能。测试的题目首先要典型,直奔学习目标,适度适量,便于学生完成,其次题目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别,做到低起点、多层次。时间不宜过长,可采取分组互评等方式。例如,与学生完成对文章《我的母亲》探讨分析后,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0分钟内完成这样的测试题目,(1)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请分别加以概括。(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结果学生基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在相互纠错的过程中各自巩固了对易错点的记忆及文字深意的理解。可以说,“当堂检测”既是“预习自学”和“合作探究”这两个阶段的消化和深化,又起到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三、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与管理.2005.
[2]杨同科,家绍翠.“学案导学”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