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营销,给他身份!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_hu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号入座”营销系列之一
  
  为何低排量汽车在中国这么难卖呢?因为这是一个极爱面子的民族,多数时间买车并不是基于功能需要和现实需要,而是基于面子需要。
  
  事关身份时,产品那点利益不值一提
  
  人有时并不是受利益驱动的。
  比如,人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能戒烟的人却很少。如果你仅仅用肺气肿、肺癌来吓唬年轻抽烟者,是没有用的,在雄性荷尔蒙的怂恿下,越是危险的事他越要干!因为抽烟者想要的是冒险、勇猛的形象,很多年轻的抽烟者并不是因为烟瘾,而是为了扮酷。所以万宝路豪迈的牛仔形象,不知道把多少青少年导入歧途。
  所以戒烟广告,要从打击抽烟者的自尊入手,想方设法让他看到自己抽烟的形象一点也不帅,而是很糟糕,才能真正扭转他们抽烟的念头。否则,仅仅靠围堵、批评、禁烟,不但无助于帮助他们戒烟,反而还会更加撩拨他们抽烟的冲动。
  宝马车的驾驭感比奔驰更卓越,但未来一定是奔驰大行其道。为什么?因为宝马太迷恋于汽车技术层面的驾驭快感,而完全忽视了那些飞扬跋扈的玩车耍酷族给公众造成的丑恶形象。相反,稳重的奔驰更多地定位在“坐车的人”,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就决定了奔驰较少出事。
  宝马在自己的品牌形象上如果一再堕落,我想它的驾驭快感再强,也会遭到修养较高的顾客拒绝——觉得宝马太暴发户了,不想与暴发户们为伍。
  这方面李维斯(Levi's)就做得非常好。在澳洲李维斯的广告里,公然讽刺那些大腹便便挺着啤酒肚的中年人穿李维斯,嘲弄这些人最好别穿李维斯。为何放着生意不做?很明显,李维斯深深懂得,自己的核心顾客关注自己的身份,他们不愿意与中年人穿一条裤子。
  一位女同事买了一件时髦的T恤,当她看到一位身材变形的老太太也穿着同样的T恤时,她回家就扔掉了!
  你能理解人们对自己的身份是何等的敏感和维护,你产品那点利益不值一提!
  哈雷机车曾经是一部很失败的摩托车,因为它的发动机嗓门特别大,这一点决定了美国的摩托车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日本的本田、雅马哈相提并论。然而聪明又讨巧的美国人,将身份赋予哈雷,实现了化腐朽为神奇,于是哈雷大嗓门的发动机成了雄性的代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在汽车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看到本田、雅马哈的大型摩托车了,相反我们依然能在街头看到,不少扎着头巾、戴着墨镜、打着耳钉的“哈雷太子”,怒吼着自己的座驾从我们身边绝尘而去。
  很多人想不明白,这样一辆哈雷完全可以抵得上一辆普通汽车的价钱,为什么他们不买一辆功能更多、遮风挡雨的汽车,而买了一个笨重粗野的哈雷?
  因为很多时候,直接的产品利益与我们的身份认同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哈雷不只卖机车,还卖哈雷机车手套、皮裤、墨镜、头巾服饰类等,甚至经常性地组织俱乐部,不定期拉练哈雷机车队伍。哈雷已经不是在卖机车,而是在经营文化,让“太子”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不孤独。
  又小又丑的甲壳虫汽车为何能在讲究排场的美国卖火呢?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身份,汽车商赋予了甲壳虫一个朴实、含蓄、有责任心的形象。
  两年前去马来西亚。按人均收入,马来西亚应该不亚于中国,但我们发现马来西亚极少有较昂贵的汽车,到处盛行小排量的自产车,偶尔看到丰田就算是富翁的座驾了。为什么?因为伊斯兰国家的民众认同的是自己的宗族身份,他们乐于融入这种群体,而不是计较于汽车的具体性能比较。
  为何低排量汽车在中国这么难卖呢?因为这是一个极爱面子的民族,多数时间买车并不是基于功能需要和现实需要,而是基于面子需要。比如,自己的朋友或者邻居买了,相比之下让自己觉得没面子,看到这种虚荣心作祟的购买行为普遍存在,所以聪明的汽车商会把汽车造得看起来“很贵”,而实际上没那么贵,这类车最讨好。
  按常理来说,我们是个人均资源很少的国家,我们更应该推崇低排量车,而为了推动低排量车的销售,国家竟然寄希望于减免低排量汽车的购车税。其实这是个笨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提高低排量车人群的自我身份肯定,肯定他们是有文化素养,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钱多少。
  奇瑞QQ卖可爱、卖时尚都没有错,但后来开始卖空间大了,想跟金杯、五菱荣光走一样的套路,简直是疯了!你干脆就直接告诉消费者,“如果你是个贪便宜的主儿,钱不够,还想买汽车,还想空间大,就买QQ吧!”卖空间大、卖便宜,就是间接侮辱消费者。
  
  在关注产品之前,他为何鄙视你
  
  为何“减肥产品”成了“瘦身产品”?
  为何“催情产品”变成了“夫妻用品”?
  你知道吗?有些产品从一出生就起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名字,注定了这个产品很难售出。
  “减肥”,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你影射产品的使用者是个“胖子”,所以现在都识趣地改叫“瘦身”了。
  “瘦身”适合更多人,因为其潜台词是:“你并不胖,但你照样可以瘦身,为了更美嘛!”
  这样就回避了对方的身份。事实上,人对自己的身份经常是很不确定,毕竟,高矮胖瘦都是相对而言的。而从客观标准来说,对方可能并不是个胖子,但你提出“减肥”的概念给他,你就认定他是个胖子,而他恰恰又不愿意面对这个身份,所以他不爽,所以你的商品就很难卖。
  性药怎么卖?你不能说,这个治疗阳痿有奇效,对方一定会骂,“你才性无能呢”!你得诉求增进夫妻感情,回避对方的身份,或者诉求吃了你的东西让他更威猛,去满足他的身份需求。
  如果你的产品名称或者功能里有对人身份的否定,尽管你不是故意的,但消费者会认为你有所指、在讽刺他,就可能激起他的不悦。
  谨记对方的身份,不然,你就会在一边介绍你的产品,一边又在伤害你的顾客。
  
  请按身份入座
  
  聪明的售货员不会问你“你到底买不买”,而是会问你“你是多买点还是少买点”。别小瞧这个小技巧,其背后隐藏着两种身份:
  第一种问法的潜台词是:“你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顾客”。这样容易激起对方的反应是:“你竟然怀疑我的身份?我为何非要成为你的顾客!”
  第二种问法的潜台词是:“我是把你当成我们的顾客看的,你不多少买点,你好意思吗?”而对方出于对自己身份的肯定,一般拉不下脸来,就会乖乖就范。
  有时候,对方的身份的确没什么好说的,但你可以辩证地看待对方的身份,描述成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肥胖”可以说成“富态”,“蠢笨”可以说成“诚实”,当对方欣然认同自己时,就是接受商品的开始。
  
  案例一:“理性的选择!”
  汽车消费已经远远不是基本的交通功能了,汽车消费带有明显的身份特征,有钱人基本都开奔驰、宝马之类,你开着几万块钱的捷达,到了奔驰、宝马跟前,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捷达车该怎么卖?卖自己的油耗低?性价比高?皮实?这都是穷人的逻辑,你越是谈这些话题,就越是在印证你穷人的身份和习气,所以捷达不能再诉求这些性价比的东西。
  捷达所要诉求的是肯定购买者的身份,穷人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诠释世界,穷人有穷人的世界观和生活逻辑。在穷人眼里,那些富人是浪费的、可耻的、不够精明的,所以穷人认定自己更务实、更精明、更理性,这种更理性的身份是可以与那些奢侈者相抗衡的,你可以开着你的捷达从宝马跟前飘过,轻蔑地骂着对方可耻并且车技很烂。
  捷达回避了买车人的穷人身份,这就是对消费者身份的洞察。捷达找回的是购买者的自信,而不是产品怎样!
  
  案例二:“成功人士的选择”
  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成功,成功只是相对而言的。疯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成功,而李嘉诚可能认为自己并不是很成功,成功只是个心理感受问题。若用这个“高帽子”扣杀消费者,只怕消费者躲得更快,没有几个人敢戴这样的高帽子。
  广东人喜欢称呼顾客为“靓女”或“靓仔”,每每被人称为“靓仔”,我打内心里都会说对方在恭维我,我甚至把这种称呼视为礼貌用语。但是,不排除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旦他接过了这顶高帽子戴上,就很容易开始接受商品。于是,这种“靓女”和“靓仔”的称呼在广东很泛滥,如同疯狂扫射的机关枪,总会有扫上的目标。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他真实的身份,而是他愿意看到的身份。
  当你称呼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时,他可能面无表情;当你说他是不错的小提琴手时,他一定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因为他下了很大工夫拉小提琴,而琴技却很糟。
  当你夸索罗斯是金融奇才时,他可能怀疑你别有意图;当你说他是哲学家时,他一定欣然接受你的马屁。
  商家所扮演的,不是一面客观真实的镜子,而是一面“哈哈镜”,让消费者看到那个“自我”后会开心地笑,你就成功了大半!
  想方设法帮助消费者识别自己的身份,或者把你的商品对应上消费者某种身份,这就是对号入座营销的第一个要诀。
  
  【编后语】
  
  “对号入座”系列将解读:
  你的定位为何总是错位?
  
  假设让你卖药,你会怎么卖?
  如果你拿着药向人兜售说:“我的药是祖家传秘方、纯中药制剂”等等,对方一定会骂你,“你才有病呢!”
  成功卖药有两个前提:先弄明白对方是什么病,然后让对方确认自己有病。所以,卖药的功夫在“望闻问切”上和让人信服上,不在药上。
  这就是“对号入座”营销!关键点在“问诊”的“对号”上,而不在“抓药”的“入座”上,而传统营销的迷失就在于本末倒置,把焦点放在了“抓药”的“入座”上。
  如图所示:传统的营销(右半部分),关注的焦点是产品,商家的努力方向是和消费者就某商品“达成一致的认知”,当商家所认同的商品价值跟消费者达成一致时,消费者就可能达成购买,这就是菲利普·科特勒所赞赏的对营销的定义:“价值的传递。”很精确很简明,但这是一个不完整的营销概念,充其量也只能完成我们所说的“入座”问题。
  我们看到左边部分,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所谓“帮消费者识别自己”的部分,商家与消费者的焦点不再是商品,而是消费者自己。人们需要一个镜子来判别自己,而企业要做的就是适时出现的镜子。
  当商家与消费者对“消费者自身”有个统一认识后,消费者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状态、情景、行为,不用你再兜售,他自然就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产品,这就如同医生已经帮患者确诊了是哪种具体病症,患者自己都会“抓药”。
  最完整的“对号入座”,是商家与消费者在产品和消费者自身两个方面达成共识,“对号”和“入座”问题都解决了,才是最圆满的营销方法。
  “对号入座”系列要实现的结果是:
  如果你是“某身份”, 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如果你在“某状态”, 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如果你想“某行为”, 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如果你在“某情景”, 那么首选“某品牌”吧!
  (孙鹏:无形营销机构CEO;杨江涛:无形营销机构策略总监)
其他文献
对话嘉宾  保育钧:国务院参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康荣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  陆骥烈:格兰仕集团副总裁  徐雷:京东商城副总裁  徐建安: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总经理  主持人:格兰仕有国内外两个市场,是否有不同的创新思维?是否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陆骥烈:在国内,家电下乡作为一个产业政策确实为家电行业带来很大的生机。
期刊
亚洲四小龙都在某个特定时间段里保持了两位数的GDP的增长,之后都出现了很艰难的爬坡。而中国已经连续高速增长30年了,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增长是否会持续下去?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会不会出现艰难的爬坡?  也会,但是中国离爬坡的时间还很长。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过去的30年市场经济把人们动员起来了,每一个人稍微贡献一点,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了。而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还很落后。这决定了
期刊
主持人 王晨:《销售与市场》渠道版主编  对话嘉宾  郭特利:琉璃奥图码科技公司亚洲区总裁  李骏: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任立:德御坊创新食品有限公司总裁主持人:郭总,2002年的奥图码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成熟、格局非常稳定的市场,当时看起来已经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透,你为什么决定进入?为什么想去挑战他们?  郭特利:过去华人都是帮别人打工,做制造,没有自己的品牌。总公司觉得既
期刊
企业在今天的战略当中最应该关心的是什么?刚刚各位嘉宾比较关心的依然是竞争,包括最近的360跟QQ的事件,蒙牛的“公关门”事件,还有中国联通捆绑iPhone4事件。这让我很伤心:企业在今天的环境中依然以竞争为思考点,而不是基于成长或者顾客。  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做战略一定要有一个全新逻辑:基于消费者的立场,而不是传统的立场。  如果是后者,我们就会关心怎么竞争,相对竞争优势是什么,怎么去扩大公司的
期刊
主持人:樊登  对话嘉宾  佘建彬: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 骏: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郑耀南:都市丽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张 涛:安踏(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低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主持人:2011年,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会发生什么重要变化?有什么趋势性的东西?  李骏:我认为最明显的变化将是进一步涨价。对新能源行业来说,主要趋势可以概括这么几句:以
期刊
2003年1月1日我设立亚洲区分公司的时候,这个产业有超过50个品牌,其中日、美、韩品牌一统江山,鲜有能冲出这个包围圈的华人品牌。如果不创新,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跟这些全球大品牌展开竞争。如果不能创新,可能直接放弃是最佳选择。  起初,我们创新的原动力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不足。小公司刚成立时资源很少,这时需要有个信念,那就是骑牛要当成马,需要全力以赴将资源最大化。  为此我们自我定位为“专业
期刊
宋文出其不意地推出高端产品围魏救赵,让战争形势马上逆转,让乐牛陷入进退维谷困境:继续低价影响品牌形象,跟进云山高端策略更加被动。    品牌被银子封锁  会议室的气氛从来没有这么紧张和压抑过,虽说是在市场上打拼了大半辈子,见惯了种种竞争手段,乐牛乳业祭出的这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招数,还是大大超出了云山乳业董事长王总和宋文的想象。  乐牛乳业居然以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价格,买断京门市各大商超的
期刊
中国时尚产业成了“造词运动”    纵观中国时尚产业,各种时尚品牌层出不穷,但是很多老板都非常反感时尚品牌的分析讨论:不要给我说视觉表现,不要给我说品牌意念,款式决定一切,产品是核心,您只要把我产品大大地表现出来,配上个美女,做一些效果即可,卖货是王道,产品是关键。  而中国某些附和老板的营销策划公司给出的作业都是那么的雷同:中国时尚产业领导者、休闲时尚、古典时尚、优雅时尚、怀旧时尚、先锋时尚
期刊
习 熠(特邀主持):北京智嘉励合营销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  对话嘉宾  邵国云:罗莱家纺B2C事业部营销总经理  黄 若:当当网首席运营官  郭 巍:开心网副总裁  王海波:中国网库董事长兼CEO   高 勃:一点购执行董事  习熠:请问各位嘉宾,电子商务是现在时还是将来时呢?  王海波: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是现在时,但是从总体企业来说是将来时,因为目前的冰山主体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公司将这个市场培育
期刊
谈判,即便是双方都知道对方底牌,也会先来一段虚假的反对意见,抱怨一番,然后双方唇枪舌剑,讨价还价之后,才可能说出真正的反对意见。这个过程仿佛游戏一般,双方明明心知肚明,却又按常规慢慢出牌,更不要说不知道底牌的谈判了。    陈梦用优势谈判法,降服了自己团队的头号刺儿头。还打电话给郑奇,说明自己的谈判法一点也不比郑奇的差。  这一边,陈梦挂了电话还是不服气,毕竟这样你一个谈判法我一个谈判法,难分高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