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片充满情感的天空,课堂中充满了快乐的因子。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能激发这些快乐因素,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其实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语文课“活”起来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课堂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这篇文章,这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我想方设法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别具一格的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播放九寨沟的录象,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我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同学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变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入直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觉得生动有趣。那一次的教學我和我的学生们连下课的铃声都没听见,完全融进了九寨沟美丽的风景中去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轻松、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学生才会被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才会被激起。这样的教学才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更能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语文课“活”起来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六种动物身子与尾巴的分割图片分别发给12位学生,其他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长尾巴的学生上台,当读到“猴子的尾巴长”,拿猴身子的学生上台,拼合成一个整体,其它几种动物分割整合游戏的做法依此类推。)电脑画面:(给没有尾巴的牛、狗、鱼加上相应的尾巴)先出示没尾巴的动物,让学生再加上尾巴。最后每人发一张印有没尾巴的牛、狗、鱼的图画,让学生添出相应的尾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编出一首儿歌: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卷?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扇?牛的尾巴细,狗的尾巴卷,鱼的尾巴好象一把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口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语文课“活”起来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木兰从军 》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木兰为何去从军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悟出了木兰内心的爱家和爱国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 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语文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我们的语文课才会“活”起来。
四、实施对话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平等愉快气氛中学好知识:要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挑战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要鼓励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讲错,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教材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对话教学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首先要注意师生对话,这是对话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主体,一是教师--教的主体,二是学生--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体现两个主体的对话交流和互动合作关系,而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关系。师生对话过程不仅是师生语言的交流,更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彼此接纳,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是心理、情感的对话。其次要重视生生对话,这是对话教学的必要形式。传统课堂上只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流于形式,甚至根本不存在。实际上,生生对话是学生形成的以互相合作为基础的各种综合能力所必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语文课“活”起来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课堂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这篇文章,这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我想方设法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别具一格的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播放九寨沟的录象,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我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同学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变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入直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觉得生动有趣。那一次的教學我和我的学生们连下课的铃声都没听见,完全融进了九寨沟美丽的风景中去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轻松、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学生才会被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才会被激起。这样的教学才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更能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语文课“活”起来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六种动物身子与尾巴的分割图片分别发给12位学生,其他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长尾巴的学生上台,当读到“猴子的尾巴长”,拿猴身子的学生上台,拼合成一个整体,其它几种动物分割整合游戏的做法依此类推。)电脑画面:(给没有尾巴的牛、狗、鱼加上相应的尾巴)先出示没尾巴的动物,让学生再加上尾巴。最后每人发一张印有没尾巴的牛、狗、鱼的图画,让学生添出相应的尾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编出一首儿歌: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卷?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扇?牛的尾巴细,狗的尾巴卷,鱼的尾巴好象一把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口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语文课“活”起来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木兰从军 》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木兰为何去从军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悟出了木兰内心的爱家和爱国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 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语文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我们的语文课才会“活”起来。
四、实施对话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平等愉快气氛中学好知识:要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挑战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要鼓励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讲错,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教材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对话教学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首先要注意师生对话,这是对话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主体,一是教师--教的主体,二是学生--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体现两个主体的对话交流和互动合作关系,而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关系。师生对话过程不仅是师生语言的交流,更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彼此接纳,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是心理、情感的对话。其次要重视生生对话,这是对话教学的必要形式。传统课堂上只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流于形式,甚至根本不存在。实际上,生生对话是学生形成的以互相合作为基础的各种综合能力所必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