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奋有加,不进而退?
一模考试成绩刚出来,高三(1)班的何小勤同学哭得一塌糊涂跑来我的办公室,迎头就问我:“老师,我这一次模拟考考砸了,该怎么办才好?像这样的一个成绩,别说上一本,就连二本也难啊!下周末高三就要召开家长会,我妈知道我考了这个成绩该有多伤心呀!打从去年开始,我爸就因病一直卧床不起,家里所有负担一下全都压在我妈身上。您知道吗?我家就我一个女儿,我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今后找份好工作,改变家里的这种困境。”
“那你现在是不是不再像以往那么刻苦勤奋了呢?”
“怎么可能!离高考还有两三个月,谁不知道这是复习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我当然也比之前更勤奋、更刻苦了!每天晚上就寝铃声一响,宿舍熄灯后,我就钻到被窝里拿手电看书。这个学期,我还从未在中午午休时好好休息过,晚上就更别提在12点之前睡觉了。即便是在课间10分钟,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我也要腾出5分钟用来看书。老师,可以说,现在只要我可以用到的时间,都几乎用在学习上去了。”
“平时你做的练习多吗?”
“算挺多的了。平时我做的练习应该算得上是我们班里最多的一个吧。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按时完成,在书店买的好多辅导书我也全部做完了。”
“既然做了这么多,你的解题思路应该十分开阔,答起题来速度应该也不错才对呀?”
“情况恰恰相反。我发现最近自己的解题思路越来越狭窄,答起题来速度也越来越慢了。老师,您说我努力了那么久,练习也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到头来成绩却不如别的同学。是不是我太笨了?在剩下的这两三个月时间里,我的成绩还能提高吗?”
到了高考最后的这一个冲刺阶段,面临如上窘境的高三考生并不在少数。像上述这位女孩子,学习时间增加了,平时做的练习也比往日更多了,可为什么成绩却不进而退呢?
高原现象,值得偷乐?
同学们,高考复习的后期,你是否也正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再进步了……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顾名思义,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高海拔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等变化,而产生缺氧、昏厥的自然生理反应。那么,放在学习中,出现成绩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我们也称之为“高原现象”。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运动员在乒乓球的训练中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我们就说他发生了暂时的 “高原现象”。
右图所描述的曲线图上,该现象可通俗地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所出现的这一条水平线段,即“平台”部分。
有研究结果发现,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某种新的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以下4个阶段:
起始期:进入一个新领域,为了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者学习起来会比较茫然,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提升速度一般会比较缓慢。
提升期:初步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找到了解新规律的重要“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会有所提高。学习者本身受到鼓励,兴趣倍增,因此学习成效提升迅速。
高原期:在基本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后,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学习者精神和心理上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会忽然放慢下来。尽管每天仍旧很勤奋,但成绩起色不大,有时甚至还出现成绩下滑的局面,总体上,学习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突破期:面对“高原现象”的威胁,学习者能冷静面对,探索方法,不断改进,于是,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成功掌握新的技巧或规律后,学习成绩又开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显然,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得知,在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是很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一桩好事,因为这预示着你即将进入更高层次的一个学习阶段。如此听来,亲爱的,你是不是该偷乐一下呢?
一模考试成绩刚出来,高三(1)班的何小勤同学哭得一塌糊涂跑来我的办公室,迎头就问我:“老师,我这一次模拟考考砸了,该怎么办才好?像这样的一个成绩,别说上一本,就连二本也难啊!下周末高三就要召开家长会,我妈知道我考了这个成绩该有多伤心呀!打从去年开始,我爸就因病一直卧床不起,家里所有负担一下全都压在我妈身上。您知道吗?我家就我一个女儿,我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今后找份好工作,改变家里的这种困境。”
“那你现在是不是不再像以往那么刻苦勤奋了呢?”
“怎么可能!离高考还有两三个月,谁不知道这是复习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我当然也比之前更勤奋、更刻苦了!每天晚上就寝铃声一响,宿舍熄灯后,我就钻到被窝里拿手电看书。这个学期,我还从未在中午午休时好好休息过,晚上就更别提在12点之前睡觉了。即便是在课间10分钟,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我也要腾出5分钟用来看书。老师,可以说,现在只要我可以用到的时间,都几乎用在学习上去了。”
“平时你做的练习多吗?”
“算挺多的了。平时我做的练习应该算得上是我们班里最多的一个吧。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按时完成,在书店买的好多辅导书我也全部做完了。”
“既然做了这么多,你的解题思路应该十分开阔,答起题来速度应该也不错才对呀?”
“情况恰恰相反。我发现最近自己的解题思路越来越狭窄,答起题来速度也越来越慢了。老师,您说我努力了那么久,练习也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到头来成绩却不如别的同学。是不是我太笨了?在剩下的这两三个月时间里,我的成绩还能提高吗?”
到了高考最后的这一个冲刺阶段,面临如上窘境的高三考生并不在少数。像上述这位女孩子,学习时间增加了,平时做的练习也比往日更多了,可为什么成绩却不进而退呢?
高原现象,值得偷乐?
同学们,高考复习的后期,你是否也正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再进步了……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顾名思义,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高海拔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等变化,而产生缺氧、昏厥的自然生理反应。那么,放在学习中,出现成绩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我们也称之为“高原现象”。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运动员在乒乓球的训练中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我们就说他发生了暂时的 “高原现象”。
右图所描述的曲线图上,该现象可通俗地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所出现的这一条水平线段,即“平台”部分。
有研究结果发现,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某种新的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以下4个阶段:
起始期:进入一个新领域,为了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者学习起来会比较茫然,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提升速度一般会比较缓慢。
提升期:初步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找到了解新规律的重要“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会有所提高。学习者本身受到鼓励,兴趣倍增,因此学习成效提升迅速。
高原期:在基本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后,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学习者精神和心理上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会忽然放慢下来。尽管每天仍旧很勤奋,但成绩起色不大,有时甚至还出现成绩下滑的局面,总体上,学习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突破期:面对“高原现象”的威胁,学习者能冷静面对,探索方法,不断改进,于是,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成功掌握新的技巧或规律后,学习成绩又开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显然,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得知,在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是很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一桩好事,因为这预示着你即将进入更高层次的一个学习阶段。如此听来,亲爱的,你是不是该偷乐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