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作家丁玲的小说创作一向以关注女性命运、张扬女性意识和探索真正属于妇女的解放道路问题为主,特别是她在加入“左联”之前的女性小说,多以表现时代苦闷下的女性,追求理想爱情不得而迷茫与彷徨的心理。《阿毛姑娘》里,丁玲把视角伸向农村的女性阿毛身上,在封建思想和男权话语下,以及难以跨越的城乡时空差异的扼杀下,最终导致阿毛的悲剧命运。从而表现出了阿毛这一类型的女性解放的艰难处境。
关键词:阿毛 悲剧;成因;社会与性别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15-01
“五四”思潮揭下帷幕后几年的中国,正处于国内政治黑暗,气氛压抑的时代。同时由于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国情状态,都市和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协调。都市的文明和经济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各种资本主义的物欲横流的思想文化浸淫其中,而农村又处于愚昧半启蒙的状态,渐进式的受到了来自都市畸形文明的诱惑和冲击。在这种社会和时代发展情况下就出现了城乡之间看似衔接却又始终难以逾越的鸿沟。丁玲关于农村视角的女性意识小说《阿毛姑娘》就是在这种社会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一、阿毛悲剧的文本阐述
丁玲的女性小说创作里贯穿着一个思想痕迹,那就是,“在农村的人憧憬着都市,而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又都感觉到生活的苦难,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生活的丑恶”。而《阿毛姑娘》里的阿毛正是一个梦想着和憧憬着都市生活的农村女性,只是她的追求和梦想看似很近却是如此之遥远。
阿毛的精神启蒙和女性意识的轨迹是渐进式的,不像莎菲和梦珂那般自开始就高扬女性主义大旗,开始的阿毛是未走出家庭和农村环境下的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单纯少女。她的婚姻是由年迈的父亲和亲戚帮忙操办的,换句话说依旧还是家庭包办的封建式的旧婚姻。阿毛嫁到的是西湖边葛岭,一个临近杭州但依旧是农村的地方,阿毛丈夫是一个守本老实的年轻农民形象,但是夫家的经济状况相比来说还是较为可观的,至少在吃穿上阿毛是不用愁的。刚开始阿毛与夫家人、邻家甚至是小孩儿都相处得甚是融洽,看似阿毛的生活会是如此平静无波澜般地进展下去。但是小说里安排了阿毛懵懂无知的心蜕变成一个有思虑和欲望追求的少女心,只因她见过了她从邻家三姐口中得来的而自己也向往着的都市杭州,那里的外表穿着光鲜的人、新奇华丽的环境和事物无一不勾起了她的心灵,她甚至觉得为什么她生来没有被安排在这样的福气里。于是她的对于物质上的虚荣和精神上的欲望之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启了,只是她知道暂时是实现不了的,她慢慢学会用转移注意的方式来掩饰着日渐破壳而出的欲求。三姐的出嫁给军爷,逛山太太们的鲜亮着装,让她意识到了物质经济基础的重要性,而更加把这指望系在自己的丈夫身上。但是阿毛的丈夫,身为一个老实耽于种田的带点鲁莽气质的男性,他又如何知道他自己正在被妻子寄以如此大的厚望,他留心不到自己以前万事不懂的妻子已经渐渐被欲望牵着走了一段离自己很远的路了。但阿毛“并不真真的认识了什么”,由于“几千年来的束缚积淀在中国女性潜意识中的是服从和依赖,是惟有靠婚姻、靠男性来“二次投胎”的生命模式 ”,因此,她依然不能摆脱依靠男人的思维定势,而她生命中的男人小二“却一点也不能鼓起她再有此希望于他的心”于是,阿毛更加走上了失望和消极之路。小说最后,当阿毛看到她一直以为很幸福的苍白脸色的姑娘死去的时候,她对于追求幸福感到彻底绝望了。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因为她感觉到幸福本身就是不久终会被死亡所替代,而幸福本身就不存在于她,因为她追求的不得、欲望的无处满足,幸福只是她去看来羡慕和嫉妒别人的存在。而死亡这个东西则是她自己能够自主选择和把握的,于是阿毛在欲求不得中吞下了火柴自杀,迎来了丁玲作品人物女性意识碰壁里的悲剧绝响。
二、双重压迫下的阿毛的悲剧成因
从阿毛的悲剧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丁玲的关于社会的批判意识,这种时代格局造就下的城乡社会差距,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鸿沟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大的是来自时间上的难以逾越,“阿毛在都市中无法找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无法从行为和心智两面同时达到对都市的认知,她们的迷失甚至毁灭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都市情结给阿毛的只是半殖民地发展下的畸形文明对人心灵的腐蚀和诱惑。同时,阿毛的悲剧也离不开她自身的性别弱势,这里就是最能体现阿毛挣扎中的女性意识。
开始的阿毛甚至不知道何为嫁人的概念,只是在她三姑的示意下嫁人是“姑娘们所不当说的,这是属于害羞一类的事”,可见阿毛生长环境下的封建传统礼教思想束缚至此。阿毛的悲剧命运在她接受包办婚姻的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她嫁到的不是临近西湖的葛岭而是其他跟她自己家一样的地方,那她或许也会一直过得无欲无求、平淡无波澜,也假使她有如莎菲和梦珂般的觉醒的女性意识也就不至于走向这种命运。丁玲对阿毛的悲剧命运深含一种性别批判意识,而这种批判则是针对农村道德观念的落后和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对女性身心和自由的束缚:阿毛在燃起的物质上的虚荣和精神上的欲望之心后,她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木讷老实的丈夫身上,进而转化为对身体和心灵的欲求。但是,也依旧是不可得,因为在农村女性主动索爱那就意味着挑战传统两性关系,是被视为淫荡的表现,即使对象是自己的丈夫。阿毛身体的欲求在丈夫陆小二那里被骂成是“不要脸的东西,你这小淫妇”!于是,产生了一种性的幻想,她希望有一个可爱的男人与她在山上相见,男人爱了她并把她从丈夫和公婆那里抢走。这样阿毛就可以有新的生活,也会有新的希望,实现她一直以来期盼实现的梦。而阿毛在公婆那里,得到的同样是禁锢自己的身心自由的结果。当国立艺术院的教授下乡选中阿毛作为学校画工的模特对象时,阿毛的婆婆认为这是一个可耻的行当而加以轻视,特别是有夫之妇的阿毛更加不可能去做这个营生。阿毛的去意招致的是婆婆的一掌打倒在地下,夜里小二也咆哮地打她,甚至所有人都给她投来轻视的眼色。只因了阿毛是女性,所以她应该遵守女性的“妇道”,而这“妇道”,是以牺牲阿毛的身心自由和人格独立为前提的。
三、小结
丁玲在表现阿毛女性意识解放困顿的同时,还通过阿毛的悲剧命运展开了对压抑阿毛的社会和性别双重因素的批判,即社会批判和性别批判。
参考文献:
[1] 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2] 牛笑冰.丁玲女性意识下的《阿毛姑娘》[J].安徽文学,2008.
[3] 戴锦华等.城市与女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四人谈[J].当代人,1998.
作者简介:丁抢飞(1990.5-),男,汉族,江西高安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
关键词:阿毛 悲剧;成因;社会与性别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15-01
“五四”思潮揭下帷幕后几年的中国,正处于国内政治黑暗,气氛压抑的时代。同时由于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国情状态,都市和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协调。都市的文明和经济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各种资本主义的物欲横流的思想文化浸淫其中,而农村又处于愚昧半启蒙的状态,渐进式的受到了来自都市畸形文明的诱惑和冲击。在这种社会和时代发展情况下就出现了城乡之间看似衔接却又始终难以逾越的鸿沟。丁玲关于农村视角的女性意识小说《阿毛姑娘》就是在这种社会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一、阿毛悲剧的文本阐述
丁玲的女性小说创作里贯穿着一个思想痕迹,那就是,“在农村的人憧憬着都市,而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又都感觉到生活的苦难,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生活的丑恶”。而《阿毛姑娘》里的阿毛正是一个梦想着和憧憬着都市生活的农村女性,只是她的追求和梦想看似很近却是如此之遥远。
阿毛的精神启蒙和女性意识的轨迹是渐进式的,不像莎菲和梦珂那般自开始就高扬女性主义大旗,开始的阿毛是未走出家庭和农村环境下的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单纯少女。她的婚姻是由年迈的父亲和亲戚帮忙操办的,换句话说依旧还是家庭包办的封建式的旧婚姻。阿毛嫁到的是西湖边葛岭,一个临近杭州但依旧是农村的地方,阿毛丈夫是一个守本老实的年轻农民形象,但是夫家的经济状况相比来说还是较为可观的,至少在吃穿上阿毛是不用愁的。刚开始阿毛与夫家人、邻家甚至是小孩儿都相处得甚是融洽,看似阿毛的生活会是如此平静无波澜般地进展下去。但是小说里安排了阿毛懵懂无知的心蜕变成一个有思虑和欲望追求的少女心,只因她见过了她从邻家三姐口中得来的而自己也向往着的都市杭州,那里的外表穿着光鲜的人、新奇华丽的环境和事物无一不勾起了她的心灵,她甚至觉得为什么她生来没有被安排在这样的福气里。于是她的对于物质上的虚荣和精神上的欲望之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启了,只是她知道暂时是实现不了的,她慢慢学会用转移注意的方式来掩饰着日渐破壳而出的欲求。三姐的出嫁给军爷,逛山太太们的鲜亮着装,让她意识到了物质经济基础的重要性,而更加把这指望系在自己的丈夫身上。但是阿毛的丈夫,身为一个老实耽于种田的带点鲁莽气质的男性,他又如何知道他自己正在被妻子寄以如此大的厚望,他留心不到自己以前万事不懂的妻子已经渐渐被欲望牵着走了一段离自己很远的路了。但阿毛“并不真真的认识了什么”,由于“几千年来的束缚积淀在中国女性潜意识中的是服从和依赖,是惟有靠婚姻、靠男性来“二次投胎”的生命模式 ”,因此,她依然不能摆脱依靠男人的思维定势,而她生命中的男人小二“却一点也不能鼓起她再有此希望于他的心”于是,阿毛更加走上了失望和消极之路。小说最后,当阿毛看到她一直以为很幸福的苍白脸色的姑娘死去的时候,她对于追求幸福感到彻底绝望了。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因为她感觉到幸福本身就是不久终会被死亡所替代,而幸福本身就不存在于她,因为她追求的不得、欲望的无处满足,幸福只是她去看来羡慕和嫉妒别人的存在。而死亡这个东西则是她自己能够自主选择和把握的,于是阿毛在欲求不得中吞下了火柴自杀,迎来了丁玲作品人物女性意识碰壁里的悲剧绝响。
二、双重压迫下的阿毛的悲剧成因
从阿毛的悲剧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丁玲的关于社会的批判意识,这种时代格局造就下的城乡社会差距,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鸿沟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大的是来自时间上的难以逾越,“阿毛在都市中无法找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无法从行为和心智两面同时达到对都市的认知,她们的迷失甚至毁灭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都市情结给阿毛的只是半殖民地发展下的畸形文明对人心灵的腐蚀和诱惑。同时,阿毛的悲剧也离不开她自身的性别弱势,这里就是最能体现阿毛挣扎中的女性意识。
开始的阿毛甚至不知道何为嫁人的概念,只是在她三姑的示意下嫁人是“姑娘们所不当说的,这是属于害羞一类的事”,可见阿毛生长环境下的封建传统礼教思想束缚至此。阿毛的悲剧命运在她接受包办婚姻的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她嫁到的不是临近西湖的葛岭而是其他跟她自己家一样的地方,那她或许也会一直过得无欲无求、平淡无波澜,也假使她有如莎菲和梦珂般的觉醒的女性意识也就不至于走向这种命运。丁玲对阿毛的悲剧命运深含一种性别批判意识,而这种批判则是针对农村道德观念的落后和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对女性身心和自由的束缚:阿毛在燃起的物质上的虚荣和精神上的欲望之心后,她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木讷老实的丈夫身上,进而转化为对身体和心灵的欲求。但是,也依旧是不可得,因为在农村女性主动索爱那就意味着挑战传统两性关系,是被视为淫荡的表现,即使对象是自己的丈夫。阿毛身体的欲求在丈夫陆小二那里被骂成是“不要脸的东西,你这小淫妇”!于是,产生了一种性的幻想,她希望有一个可爱的男人与她在山上相见,男人爱了她并把她从丈夫和公婆那里抢走。这样阿毛就可以有新的生活,也会有新的希望,实现她一直以来期盼实现的梦。而阿毛在公婆那里,得到的同样是禁锢自己的身心自由的结果。当国立艺术院的教授下乡选中阿毛作为学校画工的模特对象时,阿毛的婆婆认为这是一个可耻的行当而加以轻视,特别是有夫之妇的阿毛更加不可能去做这个营生。阿毛的去意招致的是婆婆的一掌打倒在地下,夜里小二也咆哮地打她,甚至所有人都给她投来轻视的眼色。只因了阿毛是女性,所以她应该遵守女性的“妇道”,而这“妇道”,是以牺牲阿毛的身心自由和人格独立为前提的。
三、小结
丁玲在表现阿毛女性意识解放困顿的同时,还通过阿毛的悲剧命运展开了对压抑阿毛的社会和性别双重因素的批判,即社会批判和性别批判。
参考文献:
[1] 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2] 牛笑冰.丁玲女性意识下的《阿毛姑娘》[J].安徽文学,2008.
[3] 戴锦华等.城市与女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四人谈[J].当代人,1998.
作者简介:丁抢飞(1990.5-),男,汉族,江西高安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