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堂听课,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处理教材不够大胆,造成课堂内容多,环节多,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样的课哪谈得上有效?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我个人认为只有去掉多余的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入的课堂才算是高效课堂。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就要大胆取舍,去掉多余的内容与环节,方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一、处理教材,化繁就简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学科,内容繁多复杂,而我们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为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就必须减去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这需要老师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发现哪些知识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做到不该讲的不讲,容易懂的少讲,只讲学生不懂的,只讲学生能懂的,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
新课标要求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处理教材要大胆灵活,不拘泥于一些烦琐的东西,要善于抓住每课的教学重难点,选择好教学的内容,把工夫用在刀刃上。可将语文知识合理均匀地分散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将语文能力训练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每个单元可选一两篇重点文章来教学,每篇文章只训练学生一兩种能力。还可结合文体特征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处理教材。例如教学《捕蝶者》时,根据对文本的解读,我发现这是一篇歌赞生命主题的抒情散文,便以体会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作为难点,将基础知识积累安排在导学案中让学生自行掌握。这样的处理,既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又能突出其工具性。
二、确定目标。化繁从简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它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功能。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就可围绕它来设计和展开,防止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就要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见,目标教学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过去的旧三维目标,现在的新三维目标,我觉得都太繁多。这不仅难于落实,且效果不高。但目标过于单一,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那么,一堂课该定多少个目标才合理科学呢?我认为每节课的直接教学目标以一至二个为佳,最多不超过三个。当然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要考虑可操作性,在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上下工夫,这样就容易取得成效。例如教学《捕蝶者》,我根据文体特点及文本内容,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赏析精美的语言,把握细节描写;2.体会作者对捕蝶者的态度,理解作者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的思想。上课时,先落实第一个目标,再落实第二个目标,学生学得轻松,理解也深刻。
三、设计问题。化繁为简
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能力。问题的设计要讲究技巧:问题过难,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容易挫伤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问题过易,学生不用动脑思考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过多,学生理解不了,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问题过少,则无法兼顾个别学生。因此,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精练简明。
但有的老师对设计问题很随意,认为问题越多越好。殊不知,这是将完整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我在随堂听课中,曾看到有些老师一节课设计了十来道问题,用多媒体课件逐个播放,学生连老师问什么都未搞清楚,是否能真正理解,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我觉得问题不宜过多,一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好两三个核心问题就足够了。当然,要想引导学生将问题理解深透,还可将核心问题层层展开,逐步突破难点。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设计了三个问题:1.春天,你看到了什么?2.春天,你听到了什么?3.春天,你嗅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使课堂结构简单,条理清晰,效果颇佳。
四、安排过程。化繁为简
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呈程序化。有的为了教学过程的整齐好看而拼凑环节,结果造成主线不清、过程繁乱。为此,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学过程要瘦身,使其流畅。也就是老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整个过程让人一目了然。安排过程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差异,找出最佳的切入口,找到最简捷的教学途径,减去一切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流畅、简单、有效。我在教学《命名记》时,就按“情景激趣——探索生趣——总结固趣”的程序进行的,让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教学过程安排与课堂掌控,需要教者的教学智慧。有智慧者,能将繁琐的过程处理得有条有理,能找到最佳突破口,巧妙地设计好教学线索。我校的王琪玮老师就很有教学智慧,他在执教《项链》一节公开课中,以鲁迅的“悲剧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句话为切入口,围绕这句话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选择方法。化繁为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教学手段、方法越来越繁多。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时髦新颖,引人注目,一课堂既有欣赏音乐、观看影视,又有朗诵比赛、表演小品,真可谓花样繁多、新奇丰富,但效果未必就高。著名特级教师蕲家彦说过:“我上课除了带必要用的教具,不带任何东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没有羁绊,能够与学生心相印、情相通。”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老师都能象名家那样上课,也不能把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都统统打入冷宫,该用的地方必要用,只是要用到要紧处,用到学生认知的空白处。所以说,教学方法可以追求新颖,但不能滥用。老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选择简便的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减负增效,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易的教学内容,简洁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方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一、处理教材,化繁就简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学科,内容繁多复杂,而我们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为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就必须减去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东西。这需要老师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发现哪些知识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做到不该讲的不讲,容易懂的少讲,只讲学生不懂的,只讲学生能懂的,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
新课标要求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处理教材要大胆灵活,不拘泥于一些烦琐的东西,要善于抓住每课的教学重难点,选择好教学的内容,把工夫用在刀刃上。可将语文知识合理均匀地分散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将语文能力训练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每个单元可选一两篇重点文章来教学,每篇文章只训练学生一兩种能力。还可结合文体特征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处理教材。例如教学《捕蝶者》时,根据对文本的解读,我发现这是一篇歌赞生命主题的抒情散文,便以体会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作为难点,将基础知识积累安排在导学案中让学生自行掌握。这样的处理,既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又能突出其工具性。
二、确定目标。化繁从简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它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功能。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就可围绕它来设计和展开,防止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就要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见,目标教学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过去的旧三维目标,现在的新三维目标,我觉得都太繁多。这不仅难于落实,且效果不高。但目标过于单一,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那么,一堂课该定多少个目标才合理科学呢?我认为每节课的直接教学目标以一至二个为佳,最多不超过三个。当然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要考虑可操作性,在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上下工夫,这样就容易取得成效。例如教学《捕蝶者》,我根据文体特点及文本内容,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赏析精美的语言,把握细节描写;2.体会作者对捕蝶者的态度,理解作者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的思想。上课时,先落实第一个目标,再落实第二个目标,学生学得轻松,理解也深刻。
三、设计问题。化繁为简
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能力。问题的设计要讲究技巧:问题过难,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容易挫伤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问题过易,学生不用动脑思考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过多,学生理解不了,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问题过少,则无法兼顾个别学生。因此,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精练简明。
但有的老师对设计问题很随意,认为问题越多越好。殊不知,这是将完整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我在随堂听课中,曾看到有些老师一节课设计了十来道问题,用多媒体课件逐个播放,学生连老师问什么都未搞清楚,是否能真正理解,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我觉得问题不宜过多,一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好两三个核心问题就足够了。当然,要想引导学生将问题理解深透,还可将核心问题层层展开,逐步突破难点。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设计了三个问题:1.春天,你看到了什么?2.春天,你听到了什么?3.春天,你嗅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使课堂结构简单,条理清晰,效果颇佳。
四、安排过程。化繁为简
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呈程序化。有的为了教学过程的整齐好看而拼凑环节,结果造成主线不清、过程繁乱。为此,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学过程要瘦身,使其流畅。也就是老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整个过程让人一目了然。安排过程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差异,找出最佳的切入口,找到最简捷的教学途径,减去一切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流畅、简单、有效。我在教学《命名记》时,就按“情景激趣——探索生趣——总结固趣”的程序进行的,让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教学过程安排与课堂掌控,需要教者的教学智慧。有智慧者,能将繁琐的过程处理得有条有理,能找到最佳突破口,巧妙地设计好教学线索。我校的王琪玮老师就很有教学智慧,他在执教《项链》一节公开课中,以鲁迅的“悲剧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句话为切入口,围绕这句话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选择方法。化繁为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教学手段、方法越来越繁多。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时髦新颖,引人注目,一课堂既有欣赏音乐、观看影视,又有朗诵比赛、表演小品,真可谓花样繁多、新奇丰富,但效果未必就高。著名特级教师蕲家彦说过:“我上课除了带必要用的教具,不带任何东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没有羁绊,能够与学生心相印、情相通。”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老师都能象名家那样上课,也不能把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都统统打入冷宫,该用的地方必要用,只是要用到要紧处,用到学生认知的空白处。所以说,教学方法可以追求新颖,但不能滥用。老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选择简便的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减负增效,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易的教学内容,简洁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方能打造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