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会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趣引新;强化感知,突破难点;适当拓展,开阔视野;巩固新知,精设练习”将是“做鸟巢——认识图形”数学课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演示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14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1]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包装”下发挥最大实效呢?结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做鸟巢——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直奔主题,巧设情境,激趣引新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色、动于一体的特点,巧妙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鸟巢——认识图形”一课,教材的主题图是:一棵大榕树,顶部有太阳和白云,树上有各色各样的小鸟和三个鸟巢,树下还有观看的小朋友。为此,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把静止的画面转换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逐层呈现信息资源,如老师:“春天来了,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花儿开了,树儿绿了,小动物们也出来活动了。瞧,在这棵大榕树下,谁也飞回来了?”课件显示一些可爱的小鸟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欢快地飞进了画面,孩子们一下子兴奋不已,一齐回答:“是小鸟!”老师:“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为了欢迎他们的回归,一些富有爱心的人们还为他们做好了鸟巢呢!”此时,课件呈现出三个不同形状的鸟巢挂到榕树上,学生又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惊叹:“哇!”老师乘胜追击 “我们也做一个吧。”“怎样做呢?”一些发自内心而又紧贴主题的内心想法便油然而生了。至此,老师便顺势利导,揭示课题:“看来要做一个鸟巢,必须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掌握每个图形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这样的情境创设,不知不觉中为新课的学习铺设了一條平坦大道。
二、强化感知,适时演示,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2]。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变色”、“闪烁”等特性,对教学难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直观演示,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使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到的关键点凸显出来,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
“做鸟巢——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操作探索的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让学生先观察猜想,再操作验证。汇报交流时,学生拿着自己的长方形学具向同学们一一作介绍,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长度和用对折的方法都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学生汇报完毕之后,我又及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一一演示了他们的验证方法和结果。通过量后的数形结合、折后的边边重合,比后的角角重合,强化了对长方形特征的感知,也为下一步探究正方形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有效地突破了一个个教学难点,达到了“动一子全盘皆活”的功效。
三、丰富认识,适当拓展,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运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清泉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拓宽知识面,丰富认识,开阔视野[3],发散思维。
“做鸟巢一一认识图形”一课,教学目标要求是知道它的名称、有几条边和几个角。若这样按教材编排进行教学,短短的几分钟教学就此戛然而止。为此,我在初步认识这两个图形之后,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些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生活图片:足球、蜂窝、草坪、地砖、桌子、饼干、墙上的装饰柜、包装盒、亭子……一个个熟悉的物体,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他们跟着画面的变化,惊奇地喊着:“六边形的、五边形的、六边形的……”这一环节,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数学学习的价值[4]。费时不多,收获很大,何乐而不为呢?
四、巩固新知,精设练习,深化认识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地精设练习,有意识地把学生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做鸟巢一一认识图形”一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重点设计了三道练习题:(1)找一找 “你能从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嗎?”课件直观地呈现了大小、位置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腰梯形8个平面图形。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辨析,很快明确了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需要结合着边和角的特点来判断;(2)猜一猜 “我袋子里有一块纸板”,“它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练习的形式是人机对话,随着信息的增加,屏幕显示的答案却越变越少,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接受了极限思想的渗透。(3)画一画“你能帮小鸟设计一个长方形的门和两个正方形的窗吗?”。学生认真地画,唯恐自己落后。这个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为学生创设“乐学乐做”环节,真可谓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呀!
参考文献:
[1]梁有娟.探究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7(3)25.
[2]钱卫华.优化设计数学实验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J].中国数学教育.2013(6).5-6.
[3]孙圆圆.浅谈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好家长.2017(1)25-26.
[4]王丽娜.教学反思.教学与技术的融合[J].教师教学论坛.2017(2)15-1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演示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14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1]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包装”下发挥最大实效呢?结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做鸟巢——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直奔主题,巧设情境,激趣引新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色、动于一体的特点,巧妙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鸟巢——认识图形”一课,教材的主题图是:一棵大榕树,顶部有太阳和白云,树上有各色各样的小鸟和三个鸟巢,树下还有观看的小朋友。为此,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把静止的画面转换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逐层呈现信息资源,如老师:“春天来了,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花儿开了,树儿绿了,小动物们也出来活动了。瞧,在这棵大榕树下,谁也飞回来了?”课件显示一些可爱的小鸟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欢快地飞进了画面,孩子们一下子兴奋不已,一齐回答:“是小鸟!”老师:“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为了欢迎他们的回归,一些富有爱心的人们还为他们做好了鸟巢呢!”此时,课件呈现出三个不同形状的鸟巢挂到榕树上,学生又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惊叹:“哇!”老师乘胜追击 “我们也做一个吧。”“怎样做呢?”一些发自内心而又紧贴主题的内心想法便油然而生了。至此,老师便顺势利导,揭示课题:“看来要做一个鸟巢,必须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掌握每个图形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这样的情境创设,不知不觉中为新课的学习铺设了一條平坦大道。
二、强化感知,适时演示,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2]。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变色”、“闪烁”等特性,对教学难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直观演示,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使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到的关键点凸显出来,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
“做鸟巢——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操作探索的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让学生先观察猜想,再操作验证。汇报交流时,学生拿着自己的长方形学具向同学们一一作介绍,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长度和用对折的方法都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学生汇报完毕之后,我又及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一一演示了他们的验证方法和结果。通过量后的数形结合、折后的边边重合,比后的角角重合,强化了对长方形特征的感知,也为下一步探究正方形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有效地突破了一个个教学难点,达到了“动一子全盘皆活”的功效。
三、丰富认识,适当拓展,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运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清泉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拓宽知识面,丰富认识,开阔视野[3],发散思维。
“做鸟巢一一认识图形”一课,教学目标要求是知道它的名称、有几条边和几个角。若这样按教材编排进行教学,短短的几分钟教学就此戛然而止。为此,我在初步认识这两个图形之后,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些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生活图片:足球、蜂窝、草坪、地砖、桌子、饼干、墙上的装饰柜、包装盒、亭子……一个个熟悉的物体,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他们跟着画面的变化,惊奇地喊着:“六边形的、五边形的、六边形的……”这一环节,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数学学习的价值[4]。费时不多,收获很大,何乐而不为呢?
四、巩固新知,精设练习,深化认识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地精设练习,有意识地把学生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做鸟巢一一认识图形”一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重点设计了三道练习题:(1)找一找 “你能从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嗎?”课件直观地呈现了大小、位置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腰梯形8个平面图形。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辨析,很快明确了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需要结合着边和角的特点来判断;(2)猜一猜 “我袋子里有一块纸板”,“它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练习的形式是人机对话,随着信息的增加,屏幕显示的答案却越变越少,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接受了极限思想的渗透。(3)画一画“你能帮小鸟设计一个长方形的门和两个正方形的窗吗?”。学生认真地画,唯恐自己落后。这个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为学生创设“乐学乐做”环节,真可谓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呀!
参考文献:
[1]梁有娟.探究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7(3)25.
[2]钱卫华.优化设计数学实验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J].中国数学教育.2013(6).5-6.
[3]孙圆圆.浅谈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好家长.2017(1)25-26.
[4]王丽娜.教学反思.教学与技术的融合[J].教师教学论坛.2017(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