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一直以来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一直都在苦苦地探索,希望能找到一种学生乐于接受、老师易于操作的作文教学法。本文用实践研究,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方面试做积极尝试,创设了“每日随笔”多元氛围新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采用了“寻找‘趣’素材”、“表演‘真’故事”、“片段‘妙’评论”、“美文‘精’欣赏”、“评选‘小’作家”的环节,从实际意义上让学生喜欢写作,知道写什么,以及如何能写好,在这五方面作了具体分析和论述,实践证明,“每日随笔”多元氛围新模式是提高写作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状 策略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97-01
1.作文教学的现状
1.1作文题材限制
由于现在的写作基本都是处于半命题、全命题或者给主题写作文等状态,导致学生对这些题目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作为孩子,在他们的眼中有自己喜欢的特定世界,他们的审美与大人有着极大的区别,喜欢的事物另有其他,但非要让他们去写不感兴趣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被动的“参与者”,而非发自内心想要表达。
1.2作文要求太多
每个年段都有每个年段应有的作文要求,因为检测的时候有作文的板块,所以许多老师会将平时的写作练习与考场作文对等起来,对平时写作的要求就是考场作文的要求,我们常见的考场作文要求都有这些: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XXX字;题目自拟,紧扣主题,不少于XXX字;以“XXX”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XXX字的文章……虽然从这些作文的要求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出题者的本意是希望学生能有创意,发散思维,但是其中的“根据这段话”、“不少于XXX字”、“诗歌除外”等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很难得到学生喜爱的。
1.3作文评价枯燥
很多学生喜欢在上课传纸条、让别人来批改自己的作业、毕业的时候让朋友写同学录,这些都在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其实喜欢和别人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沟通对话,至少并不排斥。拿到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样,其实学生也想要看到老师通过作文和自己对话,可是我们常见的评价都是“叙事详细”、“运用了XXX手法”、“卷面清楚”、“主题鲜明”……这些勾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想要写些东西给老师看的愿望了。
2.作文教学的策略
2.1寻找“趣”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追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确实,充实的生活本来就是写随笔的起点和源泉,所有的灵感、妙思都在这里面。学生也许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在意,教师就在这里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这双会观察生活、可以发现美好的眼睛。在班级中开辟出一个天地,专门供学生写每天自己发现的事情或者想写出来的事情,鼓励他们将自己发现的任何事情都写到上面,越细小越好,越是没人发现的越好,越是大家敢兴趣的越好。这个举措只要坚持一小段时间,就能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的事情慢慢从同学间扩展到班级内、校园里、家庭中……鲁迅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看到一点就要写下一点。”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下,会逐渐开始观察到从前并不会在意的各种小事,因为只有对生活各种事件留意并留心的学生,才能坦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2 表演“真”故事
为了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写出作文,可以尝试用“表演”再现故事的现场。语言虽然作为一个感性的存在,它描述的形象和情景却具有间接性,阅读过程可以看成是文字语言——作者联想——显现形象,而写作就恰恰相反,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即再现形象——作者创作——文字语言,所以在下笔前,让学生进行表演是一项事半功倍的事情。如圍绕“悲伤”一词,要求每个孩子用自己的表演来表现。有的皱着眉头沉思,有的瘪着嘴发呆,有的口中念念有词,还有的扶着额头、锤着胸……接着,老师就能引导学生们从刚才的这些表演中选出几个来具体描寫,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都记录下来。这样的段落一定比没有表演前更加生动活泼。再如描写一个动作就更加需要进行表演了,“吃苹果”简简单单,学生们可能一句话就写完了,但是给他们一个苹果,从这里开始让他们进行表演,就不仅仅是“吃”这一个动作了,还有“看形状”、“察颜色”、“掂分量”、“闻气味”、“品滋味”等等。
3.作文教学的成果
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举措的实施,验证了“每日随笔”多元氛围新模式的创设益处多多,能够让语文教学中相对困难的“作文教学”比较容易地开展,也能改变学生对作文固有的观念,从而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薛晓嫘.语文认知目标设计概说[J].中学语文教学,2002,10:19-21
【关键词】现状 策略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97-01
1.作文教学的现状
1.1作文题材限制
由于现在的写作基本都是处于半命题、全命题或者给主题写作文等状态,导致学生对这些题目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作为孩子,在他们的眼中有自己喜欢的特定世界,他们的审美与大人有着极大的区别,喜欢的事物另有其他,但非要让他们去写不感兴趣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被动的“参与者”,而非发自内心想要表达。
1.2作文要求太多
每个年段都有每个年段应有的作文要求,因为检测的时候有作文的板块,所以许多老师会将平时的写作练习与考场作文对等起来,对平时写作的要求就是考场作文的要求,我们常见的考场作文要求都有这些: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XXX字;题目自拟,紧扣主题,不少于XXX字;以“XXX”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XXX字的文章……虽然从这些作文的要求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出题者的本意是希望学生能有创意,发散思维,但是其中的“根据这段话”、“不少于XXX字”、“诗歌除外”等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很难得到学生喜爱的。
1.3作文评价枯燥
很多学生喜欢在上课传纸条、让别人来批改自己的作业、毕业的时候让朋友写同学录,这些都在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其实喜欢和别人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沟通对话,至少并不排斥。拿到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样,其实学生也想要看到老师通过作文和自己对话,可是我们常见的评价都是“叙事详细”、“运用了XXX手法”、“卷面清楚”、“主题鲜明”……这些勾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想要写些东西给老师看的愿望了。
2.作文教学的策略
2.1寻找“趣”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追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确实,充实的生活本来就是写随笔的起点和源泉,所有的灵感、妙思都在这里面。学生也许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在意,教师就在这里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这双会观察生活、可以发现美好的眼睛。在班级中开辟出一个天地,专门供学生写每天自己发现的事情或者想写出来的事情,鼓励他们将自己发现的任何事情都写到上面,越细小越好,越是没人发现的越好,越是大家敢兴趣的越好。这个举措只要坚持一小段时间,就能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的事情慢慢从同学间扩展到班级内、校园里、家庭中……鲁迅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看到一点就要写下一点。”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下,会逐渐开始观察到从前并不会在意的各种小事,因为只有对生活各种事件留意并留心的学生,才能坦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2 表演“真”故事
为了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写出作文,可以尝试用“表演”再现故事的现场。语言虽然作为一个感性的存在,它描述的形象和情景却具有间接性,阅读过程可以看成是文字语言——作者联想——显现形象,而写作就恰恰相反,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即再现形象——作者创作——文字语言,所以在下笔前,让学生进行表演是一项事半功倍的事情。如圍绕“悲伤”一词,要求每个孩子用自己的表演来表现。有的皱着眉头沉思,有的瘪着嘴发呆,有的口中念念有词,还有的扶着额头、锤着胸……接着,老师就能引导学生们从刚才的这些表演中选出几个来具体描寫,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都记录下来。这样的段落一定比没有表演前更加生动活泼。再如描写一个动作就更加需要进行表演了,“吃苹果”简简单单,学生们可能一句话就写完了,但是给他们一个苹果,从这里开始让他们进行表演,就不仅仅是“吃”这一个动作了,还有“看形状”、“察颜色”、“掂分量”、“闻气味”、“品滋味”等等。
3.作文教学的成果
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举措的实施,验证了“每日随笔”多元氛围新模式的创设益处多多,能够让语文教学中相对困难的“作文教学”比较容易地开展,也能改变学生对作文固有的观念,从而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薛晓嫘.语文认知目标设计概说[J].中学语文教学,2002,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