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目前中职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学生表示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课本中的作品。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
一、中职音乐欣赏课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经典作品产生的年代久远,很难引起现代观念强烈的学生的共鸣。
(二)目前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其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引不起甚至打消了学生的兴趣。
面对这种教育现象,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积极探索新思路、新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改进、指导教学。应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化。即音乐为教学的主线,使音乐不仅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还与相关学科(语文、美术、历史、地理、英语等)有机、自然地结合。善于利用其他科学的相关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势利导,把高雅、经典的名曲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甚至能引起共鸣的众人喜爱的艺术。
二、音乐欣赏课综合性教学的初步探索
在几年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曾尝试看着在欣赏课中结合了美术、文学、历史、地理、英语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一)与美术和语文的結合
俄国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生动地描绘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纤夫们步履艰难地拖着沉重的货船,虽衣不遮体、饥寒交迫但却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形象。同学们都神情专注地凝视着这幅画,不久就开始了积极发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学生们的思想是很丰富的,不仅说出了这幅画的内涵,而且还说出了这幅画在技法上的特点,用词也简洁、准确。当我放完《伏尔加船夫曲》之后,我从同学们专注的神情上已经感觉到他们已被浑厚、深沉的男低音感染了。有时,音乐教室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也能恰到好处地画上几笔,确实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几种曲式结构时,就用上了画画的方式。在介绍变奏曲式时,我画了几座相似的房子,但每座房子都有一小部分是不一样的;有的加上了烟囱,有的插上了红旗等,学生们不但感兴趣、愿意听,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文学与音乐一直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正是因为与文学结合才有了标题音乐,与诗歌结合才有了歌曲……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如果能与语文课的内容或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鉴赏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给学生们欣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之前,我先朗读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苏州园林》的片段,然后请同学起来讲述一下苏州园林的大致结构特点以及游人们在园林中游玩时的心情。由于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特别熟悉所以都能说得很准确,这时我再打开音乐,让学生们想象一下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同学们从优雅、抒情充满江南风味的曲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别致、优雅的苏州园林和漫步在园林中时悠闲、愉悦的心情。
(二)与文学和历史的结合
在给学生们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前,我充满激情地讲述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翁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和中国的保尔——张海迪的故事,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并播放了《命运》交响曲,中间根据课堂的节奏、气氛,不失时机地把作曲家的生平、时代特征及简单的曲式分析巧妙地穿插进去。许多同学情绪热烈、发言积极。他们心情非常激动,感到心灵受到了震撼,纷纷表示,要争做生活的强者。作为教师我也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在给学生们欣赏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前,我先提出了几个问题:
(1)俄法战争是哪年爆发的?
(2)俄国采取了什么样的作战方法?
(3)战争的经过大致是怎样的?
(4)拿破仑室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于绝大部分同学对世界历史比较了解,所以他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发言都非常积极,而且在拿破仑的失败原因上还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我播放了《1812年序曲》,然后,简单介绍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主题、旋律、故事结构等,再听一遍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描述掠取中的战争场面,让学生尽可能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结果学生们热情高涨,争相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三)与地理和英语的结合
此外,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沃尔塔瓦河》时,我还恰当地插进了多瑙河及沃尔玛河方面的地理知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吸引了他们的兴趣。有时,在欣赏某些外国歌曲《铃儿响叮当》《雪绒花》《哆来咪》时,我还用英语给学生们演唱,并让学生翻译歌词大意。最后还带领学生们一起演唱,这对调动学生的情绪,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
总之,音乐欣赏课可通过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更多的音乐背景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蔡兰.中职音乐欣赏课创造性实践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3):172.
[2]王佳楣.音乐律动教学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探究[J].山海经,2016(9).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
一、中职音乐欣赏课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经典作品产生的年代久远,很难引起现代观念强烈的学生的共鸣。
(二)目前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其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引不起甚至打消了学生的兴趣。
面对这种教育现象,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积极探索新思路、新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改进、指导教学。应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化。即音乐为教学的主线,使音乐不仅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还与相关学科(语文、美术、历史、地理、英语等)有机、自然地结合。善于利用其他科学的相关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势利导,把高雅、经典的名曲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甚至能引起共鸣的众人喜爱的艺术。
二、音乐欣赏课综合性教学的初步探索
在几年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曾尝试看着在欣赏课中结合了美术、文学、历史、地理、英语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一)与美术和语文的結合
俄国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生动地描绘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纤夫们步履艰难地拖着沉重的货船,虽衣不遮体、饥寒交迫但却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形象。同学们都神情专注地凝视着这幅画,不久就开始了积极发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学生们的思想是很丰富的,不仅说出了这幅画的内涵,而且还说出了这幅画在技法上的特点,用词也简洁、准确。当我放完《伏尔加船夫曲》之后,我从同学们专注的神情上已经感觉到他们已被浑厚、深沉的男低音感染了。有时,音乐教室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也能恰到好处地画上几笔,确实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几种曲式结构时,就用上了画画的方式。在介绍变奏曲式时,我画了几座相似的房子,但每座房子都有一小部分是不一样的;有的加上了烟囱,有的插上了红旗等,学生们不但感兴趣、愿意听,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文学与音乐一直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正是因为与文学结合才有了标题音乐,与诗歌结合才有了歌曲……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如果能与语文课的内容或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鉴赏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给学生们欣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之前,我先朗读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苏州园林》的片段,然后请同学起来讲述一下苏州园林的大致结构特点以及游人们在园林中游玩时的心情。由于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特别熟悉所以都能说得很准确,这时我再打开音乐,让学生们想象一下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同学们从优雅、抒情充满江南风味的曲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别致、优雅的苏州园林和漫步在园林中时悠闲、愉悦的心情。
(二)与文学和历史的结合
在给学生们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前,我充满激情地讲述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翁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和中国的保尔——张海迪的故事,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并播放了《命运》交响曲,中间根据课堂的节奏、气氛,不失时机地把作曲家的生平、时代特征及简单的曲式分析巧妙地穿插进去。许多同学情绪热烈、发言积极。他们心情非常激动,感到心灵受到了震撼,纷纷表示,要争做生活的强者。作为教师我也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在给学生们欣赏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前,我先提出了几个问题:
(1)俄法战争是哪年爆发的?
(2)俄国采取了什么样的作战方法?
(3)战争的经过大致是怎样的?
(4)拿破仑室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于绝大部分同学对世界历史比较了解,所以他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发言都非常积极,而且在拿破仑的失败原因上还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我播放了《1812年序曲》,然后,简单介绍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主题、旋律、故事结构等,再听一遍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描述掠取中的战争场面,让学生尽可能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结果学生们热情高涨,争相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三)与地理和英语的结合
此外,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沃尔塔瓦河》时,我还恰当地插进了多瑙河及沃尔玛河方面的地理知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吸引了他们的兴趣。有时,在欣赏某些外国歌曲《铃儿响叮当》《雪绒花》《哆来咪》时,我还用英语给学生们演唱,并让学生翻译歌词大意。最后还带领学生们一起演唱,这对调动学生的情绪,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语
总之,音乐欣赏课可通过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更多的音乐背景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蔡兰.中职音乐欣赏课创造性实践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3):172.
[2]王佳楣.音乐律动教学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探究[J].山海经,2016(9).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