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才先生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有才是山阳县塔村人,白净面皮,薄嘴唇,右眼下并排长着两个黄豆大的肉瘤,村里人背后提起他都戏谑地称“田二疙瘩”,有时简称“田二”,人们几乎忘了他的本名。
  田二靠布匹服装生意为生,常年来往于省城和县城,在村里虽不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但上午饭鸡蛋面条,油盐酱醋俱全,小日子过得很是瓷实。
  日本兵打着膏药旗过来了。不知听谁说田二常跑江湖,就找他来当“维持会长”,田二哭丧着脸连连摆手拒绝,嘴里嘟囔出许多理由。日本兵把刺刀“唰”地往前一挺,刺穿了田二的棉袄袖,胳膊上划出一道口子,咕嘟嘟冒血。田二当场顺裤子流尿,瘫软在地上,上下牙直打架,从此就成了塔村的田会长。
  田二给日本人做事,见了日本人低头哈腰,日本人说啥他都“是是是”,一抬头必是谄媚的笑容,两个黄豆大的疙瘩来回滚动。日本人夸他是大大的良民,他立即唱歌似的喊:为皇军办事理应尽心!
  日本人让田二牵头“征集”军粮,收20万斤小麦。正好国军二十七师驰援台儿庄路过山阳县,田二抓住时机找国军报告,一库粮食全讓国军拉走,然后去日本人那里报告,说军粮被国军劫走。日本人扇了他两个嘴巴,他连连哈腰说保证尽快补起来,连夜东奔西跑给日本人收小麦,虽说没收上多少,但态度虔诚,千难万险才应付过去。八路军独立团卫生队黄队长是田二的外甥,暗中找他买药。田二到县城联系王家药铺的王掌柜,按外甥开出的单子买到一批药,趁给日本人送军粮之机偷偷带出城交给了八路军。
  这天鬼子突然包围塔村,挨家挨户搜查八路军负伤军官,一时全村鸡飞狗跳,当下虽没搜出来,但抓走了小学教师贾立。贾立当夜死在刑讯室。贾立的弟弟贾淮是抗日锄奸队副队长,要为哥哥报仇雪恨,只身去刺杀日本宪兵队队长清水,但刚入县城就被鬼子抓获。他实在受不了酷刑逼供,交代出县城的王家药铺。日本人立即包围王家药铺搜查。王掌柜从后院跳墙逃跑时被乱枪打死,药铺伙计大贵负伤被抓。大贵也受不住酷刑,交代出了田二疙瘩。
  田二刚被抓进去时大喊冤枉,但一夜的皮鞭抽打加上老虎凳辣椒水,他头脸都脱了相,天明后就一点点儿往外说,从王掌柜到贾立、贾淮。日本人又给他一皮鞭,追问负伤的八路军营长藏匿地点。田二开始撑着不说,但日本人拿着烧红的烙铁往他胸口上那么一按,他就大喊起来:我招,我全招!他说就藏在后山小杂岗上。后山方圆百里人迹罕至,树密林深,沟壑纵横,大小杂岗几十个,不是当地猎人,谁都弄不准方向。日本人就让田二带路。田二踏着野草和树丛跌跌撞撞往前走,后边紧跟着一队日本兵。七拐八折到了一片岗地,望去果然有个隐蔽的木棚。田二耷拉着头说就是这里。日本人迅速两边包围,让田二喊话。田二喑哑着喉咙大声喊:袁营长,皇军来了,投降吧。太君说投降有赏!听不到回音,只有山风呼啸着滚过山林。日本兵冲进去,棚子里有锅盆碗筷,还有换下来的纱布绷带,上面有发黑的血迹,一摸干草上的被子似还有余温。日本兵立即在四周搜查,又往前追击,但最终还是没有追到。
  贾淮两个月后死在自己家里,被刀割走了头颅。大贵死在一个酒摊儿,被一枪打穿胸膛。腊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锄奸队上了田二家四合院的房顶,乒乒乓乓一阵枪响。但后来听说田二头天晚上带着全家偷偷逃往汉口,走时没带任何财物。锄奸队谋划追杀他,到汉口颇费周折才打听到田二已经病死,他的家人下落不明。
  1949年春,四野一支部队南下路过山阳,从一辆吉普车上跳下袁师长,向率队支前的山阳县县长打听田有才先生。县长说,你说的就是田二疙瘩,日本鬼子在时,有过这么个维持会长,已经死了。他原先为我们做过事,后被捕叛变,向日本人供出我八路军伤员隐藏地点。袁师长说,没有,没有!那八路军伤员就是我!我负伤后经黄队长联系,田先生安排我在后山鹅岗隐蔽疗伤,跟我约好,每天黎明时,只要在鹅岗见不到他或他派的送饭人,就是出事了,要赶紧转移,路线是沿着小溪蹚水先到虎头岗,那儿有条山洞通往山外,隐蔽得很。这条路是他事先精心安排的,他要叛变,我是逃不脱的。
  县长恍然大悟说:原来是这样!他让人打听田有才家的后人,打听不到,田有才的遗骨也找不到,就让人修了个空坟,立了墓碑,上书:田有才先生之墓。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
  插图:杨慧斌
其他文献
一  1941年6月初的一天早晨,盐业银行董事兼上海分行总稽核张伯驹正在法租界亚尔培路168弄的家中享用夫人精心准备的早餐,突然间铃声大作,电话里有人告诉他,从北平来的朋友已经坐船抵达上海码头,要他前去接人。  电话里说的这位朋友姓卢,是张伯驹的同乡好友,见面不多,却素有来往。放下电话,张伯驹面露喜色,早餐也不吃了,收拾齐整,就要出门。夫人潘素将一只黑色公文包递到他手中,笑盈盈地说道:“今晚早些回
期刊
清朝年间,吴地出现了一个捕蛇能手葛里七。他年约四五十岁,蓬首垢面,身上穿着一件破旧不堪的蓝布袄,宽大无比,下面露出一双精光的脚,趿拉一双破鞋。乱蓬蓬的头发,披满一头,像是多年不曾剃过。右手短了两根手指,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让人剁掉的。他被人传得甚是神奇,主要因为他拥有“如意钩”。  “如意钩”是王孙贵族、风流公子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原是一块难得的蚺蛇尾骨,若是将它含在嘴里,有意想不到的功效。这物事仅在锦
期刊
师父召集徒弟开会。  师父是小城极有威望的厨师,尤擅面点制作,他弟子遍天下。目前,在他手下学厨的就有十人。  师父对徒弟们说,夫人六十大寿即到,我将闭关半月,设计一个新菜品作礼物送给她,到时请你们共同品鉴新菜品。  师父德高望重,徒弟们打心眼儿里敬重他,但对师母,大家喜欢不起来。每次去师父家拜访,全是师父招待。师父端茶递水,给徒弟们做饭,忙里忙外;而师母,穿戴整齐,戴着精致的纱手套,坐在阳台的摇椅
期刊
杜邮亭,驿道边,秋风又起。  白起神色平静地从使者手中接过长剑,没有恐慌,也没有怨恨,甚至连一丝惊诧都没有。  清晨,正在病中的白起被秦昭王派人逐出咸阳押往阴密,刚走出十多里来到杜邮亭,秦昭王便又派使者快马追至,赐剑命他自刎。白起突然对秦昭王充满了感激,因为他很清楚,横剑自刎,已经是他最体面的选择。  三个月前,秦昭王将武安君白起贬为戍卒,只是因为一些朝臣苦苦替他说情才没有即刻发往阴密。那时他就想
期刊
“瘟神”抢地  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政时期,当朝大红大紫的权臣李鸿章到浙江嘉兴地区巡视,发现整个嘉兴地区农村地多人少,严重缺乏青壮劳力,导致大面积良田荒芜。当时,“杭(州)、嘉(兴)、湖(州)”三大平原是整个江浙两省的粮仓,如果长期出现有田无人种的情况,那江浙地区粮食供应怎么办?李鸿章心急如焚,当即马不停蹄赶回京城奏报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听了,问李鸿章有啥好办法。李鸿章沉思片刻后,如此这般地说了
期刊
结 怨  东村有个木工叫杨义,手艺好,干活快,大家都愿意请他去做活。  那天,新义村的朱老太家要造房,恭恭敬敬来请杨义。见到朱老太,杨义心头一喜。原来虽然两家不是一个村,他却早就听说这朱老太心地善良,出手大方,日子过得蛮富裕。给她家做活,工钱不会差不说,伙食也错不了。两下议定了工钱,定下在明日的吉时开工。  第二天,喝过开工酒,工匠们就开始干活了。  过了晌午,太阳火辣辣照着,工匠们在大太阳下劳作
期刊
杭州萧山的湘湖边上,有座石岩山,是当地海拔最高的山。南宋绍兴年间,有人在石岩山顶建了一座宏大的寺庙,取名“先照寺”。原来,每天这个寺庙是享受第一缕阳光的地方,是最先承受天地刚阳之气甘露滋润的所在。人们如果选择在这里修身养性,念经奉佛,无疑会功力大增,事半功倍。  先照寺气势恢弘,大殿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整个寺院金碧辉煌,给人肃穆之感。它一建成,就引来了周围方圆百十里的信众纷纷上山进寺,烧香、许愿
期刊
大别山东麓,淠河水源头,独山镇,山水相连,其间,百家冲方圆不过三四里地,草木林深,说是“百家”,早先不过是稀稀落落十几户人家的冲口。  民国元年,军阀混战,时局动荡。  一日,百家冲来了一位山外布衣,姓陈,自谦为砍柴的樵夫,腰间常常揣着把柴刀,刀不是好刀,烙有六安州“草堂铁匠铺”印字,笨重,刀口也开得极钝。自打陈刀落户冲口观音洞山下,疯了般不知疲倦地开荒垦地,搭棚建舍,那刀一直没有闲着,久了,刀口
期刊
舟船作为共享交通工具,以景区湖面或渡口最为多见,南方水乡则更为普遍。唐朝时,租船游西湖便已十分兴盛,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曾租船夜游西湖并留下《湖上夜饮》诗:“郭外迎人月,湖边醒酒风。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  宋朝时最出名的“共享船”,也是临安西湖的游船。西湖的游船多为一种叫“瓜皮船”的小舟,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常乘瓜皮船游西湖,其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一次久雨初晴后,坐瓜皮
期刊
大山深處,寂静山村,传来阵阵木鱼敲击和诵经声。这里地处偏僻,土地贫瘠,只是树木还算繁茂,小溪清清,流水潺潺,山势奇雄。这样的环境有一座庙宇倒也不意外。  庙不大,老和尚只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慧勤,一个慧俭。慧勤、慧俭每天打坐诵经,接待信众。由于庙新,地处偏僻,香客有限,师徒三人倒是十分清闲。  这一年春天,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旱情,眼看着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庙里也没有积蓄,老和尚安排两徒弟下山化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