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其法治意识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中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基础和思想根基,保证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序进行。但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仍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境,应从多重维度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教育;大学生
  高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和法治观念的增强,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成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中坚力量,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1.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教育的意义
  1.1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的命题。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現实而迫切的要求。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将法治思想教育放在主要的地位,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党需要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水平,形成良好的法治品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现实需要。
  1.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2019 年3月18日,习近平在思政教师座谈会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2]足以证明党和国家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和目标。将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二者并举,才能真正教育、引导、滋润学生,使之学懂、悟透,才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只有将法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成长之中,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真正肩负起其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1.3开展法治教育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资本主义的,也不是为别的国家培养人才的,它必须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个政治定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保持持久的定力。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会走得正,走得端,行得远,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和活力。为此,高校必须积极开展法治教育的研究,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感,增强大学生对法治思维、法制意识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坚强保障。
  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2.1高校法治教学内容偏少
  高校法治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05方案”前,高校安排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05方案”后,两门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门课,从课程名称来看,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与法治教育处于并列地位,法治教育并无专属地位。在章节的把控上,教材前五章均为思想道德部分,只有第六章一章为法治部分。法治教育并未能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占据和思想道德教育同等的地位,至少其并未获得专属地位。从学时安排上来看,法治教学的学时安排也比较少。同时,高校“两课”中存在诸多教学误区,部分教师认为法律基础课就是讲授法律知识、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讲授法律条文的讲解,把法律基础教育当作法律常识的教学,将课程停留在单纯的法律基础知识讲授的层面,忽略了大学生法律信仰、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价值等方面的培育,由此带来诸多弊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其具有普及率高、覆盖面大的特点,法治教育内容安排的偏颇容易造成多方面消极影响:一是容易让学生把法治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同于意识形态教育;二是忽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学生混淆了法治和道德在约束力、惩罚机制等不同。
  2.2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单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沿袭了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传统套路,教学课堂大,课堂人数多,且存在知识的无限性和课时的有限性问题。这一传统套路又具有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倾向,教育手段的单一性则成为消减教育效果的外部性因素。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基础”课,在规定学时内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可能性是受到多方面局限的,不同高校之间差异甚大的选课方式、教学班级的不同组织形式和不同规模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影响使得公共课的教学容易被安排在晚间时段进行等,由此使得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经常会被看似新颖的虚拟实践所替代,造成一边在课堂上坐而论道思辨法律案例,一边对生活中学生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漠视。很多大学生因此形成了“法律赋予我的权利,别人是不会剥夺的”“我不犯法,法律和我没有关系”。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学生一般都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后做好案例分析,但却很少把自身正在经历的校园生活事件当作真实的法律案例,很少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也很少主动推动学校相关部门完善规章制度、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教育载体与教育模式上的路径依赖容易导致教育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混沌化,也容易导致在战略和战术层面模糊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2.3教师法治素养不高
  高校法治教育载体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我国目前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师资学历背景更多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伦理学等非法学专业。从实际的教学进程情况来看,法治教育的内容是多还是少、是精还是粗,各高校在具体把握和落实中都较为主观,通常只在学校已有的资源基础上进行微调,既有单个教师一以贯之的,也有分列专题由专人讲解的,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基本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专业与研究的差异,教学效果由此也在不同高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距离。而《思想道德修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涉及法律部分的内容较多,思政课教师的法治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部分高校的法律人才缺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硬件和软件不加以审核就发布教学任务;部分教师的法治素质与知识能力远不能适应法治教育的需要,缺乏专业理论基础,无法系统地、全面地讲授法律知识。   3.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3.1丰富法治教育内容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领域,“高校教育应注重法治意识教育,但并不是简单的灌输法律条文,而是注重知识的引导与思想观念的引领,并且重点放在法治意识的培育。”[3]例如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法律知识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应该具备的法律知识,而且在学习中自觉树立法治意识。与此同时,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法治教育融入到五门思政课教学中去。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着重法治教学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本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里面有专章表述“依法治国”内容,应着重讲逻辑体系和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应着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则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探索来阐释法治思想的历史依据,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形势与政策》课则要随时讲授我国关于政法改革的实践和新制定的党内法规,突出时代性和时效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仅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事实上,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是政治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广博、法律素养扎实和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时候,从来都是思政课、专业课和艺术修养课等同向发力、协同培养,因此,在铸魂育人方面,所有课程都应当贯彻思政课立德而树人的育人思想。
  3.2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变换教学方法,实现“全要素”育人。一是各类学校和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些很好的教育模式,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人民大学的“一体两翼”教学模式,中央财经大学的“问题链教学法”,清华大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江西警察学院的“四化”教育教学模式等[4]。二是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来丰富教学手段,将网络信息和新媒体充分运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课堂内外师生互动、教与学手段多元、图文音频生动形象、考试考核简单高效等现代教学新效果,“使教学范式由知识灌输转变为能力提升、教师主体转变为师生对话、封闭课堂转变为开放教学”[5]。在教学方法上要推陈出新,根据不同的内容不断地变换方法。比如,运用灌输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运用讨论或模拟法庭辩论等方法,来教授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运用案例和实践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能力等。三是提升校园文化的主场所教育功能,构建多元主体的“全方位”环境育人态势。“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 [6]
  3.3夯实师资力量
  激发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增强思政课教师“学透”、“讲清”、“善教”的教学本领,定期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精神、法律知识、法律教学技巧等内容的培训,通过法学研讨、理论学习、法律实习等方式提升法治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高水平教师教学,夯实“全员”育人基础。首先,教师要积极把法治教学内容学懂、学深、学透。“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理论透彻、知识相通,就能价值认同、行动一致,从而实现思政与法治相融的教育目的。其次,教师不仅自己学懂悟透,还要在极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如此丰富的理论清晰地讲出来,就需要厘清重点,“清楚”讲解,把理论讲清楚。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要通过高校教师来实现的,马克思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教育者要注重理念的更新,牢记“育人”这个根本要求。当然,教师不仅“言传”,更注重“身教”,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以实际行动弘扬法治精神,成为法治意识积极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在思政教师座谈会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9
  [3]张朝霞.《思想引领要义把握 创新优化思政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8(6)
  [4]王曦.在优化校园文化中培育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 [J].教育与职业,2016(05)
  [5]龚素璨、徐佳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中国高等教育》 2018(23)
  [6]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教育部网站, 2016(7)
  [7]黄博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精神缺失与重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4)
  [8]刘超 崔玉静.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机制探析[J].法治博览,2019(02)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普遍面临困境,科技创新券政策是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制度安排。浙江省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代表性省份,已实施科技创新券多年时间。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实施五年来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可以为创新券在全国成熟推广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券;政策效果评估;模糊综合评价  “创新券”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企业的创新投资迅速增长,但创新水平仍然很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政治措施之一就是支持各种企业的发展,并使得对各种企业的资金支持逐年增加。但是,政府支持政策对创新行为和公司创新有效性的影响一直是学术辩论的主题。本文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企业以及创新有关的概念,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企业创新的现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样本为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管理也不断加强,通过逐年建设和不断改进、完善信息化建设来规范后勤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因此,要想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信息体系,才能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进步。  关键词:后勤管理;信息化  一、调查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本文选择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从分析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出发,对现阶段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形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路对策进行阐述,進一步丰富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2020年,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
期刊
摘要:当前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共识,在教学资源库真正得到建立以后,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质量、水平以及效果得到提升,而且可以通过实践课帮助学生们实际运用理论知识,但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对建设微视频的教学资源库策略进行研究,真正建设一个高质量的资源库。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课程;微视频教学;资源库 
期刊
摘要:本文将运用一些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大陆出国留学低龄化的原因以及影响。并根据这些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中国大陆;低龄留学;动因以及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大陆之所以留学低龄化,反映的主要是社会教育质量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仍然没有达到一定的教育水平,导致学生们倾向于去选择外国教育,一方面也是对于中国教育质量的不信任。因此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是当前工作的重要内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竞争压力逐步增加,同时人们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在新的时代下涌现出许多不同的职业,这些职业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因此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工作,获得一技之长。本文就对职业技能培训在线平台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职业技能培训在线平台发展背景出发,对在线平台发展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有
期刊
摘要:《丁丁历险记》为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真名:乔治·勒米)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作为在中国也是八十年代少数几部能够在商店中找到的外国连环画之一,它在连环画中展露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丁丁历险记》早期作品中的“偏见”是无处不在的,而且这种“偏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存在,它正可以引领我们去读出作品背后产生这种“偏见”的种种原因,可能会是价值观冲突,阶级立场冲突,哲学立场冲突等等。通过作者对各国人物文化的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数字世界,催生了人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飞跃,人类传播开启了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模式”,进入了“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新情况、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凝聚价值共识、培育话语主体、推动媒体融合,占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先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并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如何紧密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特色,开展好新时代的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思政理论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打造“移动教学+线上线下”结合,优化“数字思政”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对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