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具有君子品行的人生楷模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在幼儿时期,让幼儿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理解《弟子规》,将《弟子规》中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呢?将《弟子规》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使经典浸润幼儿幼小的心灵。
一、利用各生活环节,诵读经典
学习《弟子规》,识记是基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由多个活动组成,如,入园、离园、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每一个活动与下一个活动之间都有一些过渡的时间,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巧妙地利用这些时间来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然而,既要使幼儿学到《弟子规》的知识,又要使他们兴趣浓厚。大家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老师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弟子规》。如在活动区活动中,组织幼儿两人一组,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复习、对答《弟子规》的内容。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班的幼儿对这种竞赛的游戏形式特别感兴趣,玩了一遍又一遍,兴趣盎然。
二、利用环境,进行熏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我有以下构思:(1)我班创设主题墙饰,主题是“国学坊”。以有形的梅兰菊竹四君子為背景,图文并茂的遵礼、仁爱、守孝、启智、诚信、正义之君子品行的彩色画面为主体。每幅画都是通过老师精心挑选的,既典型,又通俗易懂。比如遵礼方面的,我选择“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内容,使墙饰创设不仅具备漂亮的外表,还有丰富的内涵,内外结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2)集中教学,领会经典。《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课本。主题墙的彩色图画虽然是经过挑选的,但是《弟子规》中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有很多是很难理解的,怎么办?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将诵读、讲解和故事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幼儿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因此,通过集中教学,让幼儿领会、理解其中的经典内容显得尤其重要。如为了让幼儿理解《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画片《弟子规》,让幼儿知道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洗脸、刷牙,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然后引出《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这句话,学习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再引导幼儿诵读。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就将幼儿的生活与《弟子规》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避免了盲目地说教,让幼儿在快乐中、生活中学习经典。(3)发挥互动墙的功能。通过形象的讲解,让孩子懂得如何自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对待师长、如何学习等道理。最关键的是践行经典,让孩子们学有所用。我们及时开展了互动活动,每讲一幅图画,我们就要求孩子去效仿、去实践,并让家长一起参与,指导孩子们,做记录,并把孩子们的所作及进步表现以照片或图片形式粘贴到互动墙饰中相对应的部分。让孩子们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老师发小礼物进行表扬与鼓励,激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4)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补充与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我设置了阅读区,在这个区域中,除了一些适合幼儿的图书,我还专门投放了几本《弟子规》,并将主题墙饰中的图画复制一份,每讲一幅图,就将相同的复制图投放到阅读区,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使《弟子规》内容进行了再现和有益补充。
三、通过一日各活动践行《弟子规》
幼儿在园参加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有规则的,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规则对他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所以通过学习《弟子规》,并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践行《弟子规》显得尤其重要。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晨间接待、区域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离园等。如一些孩子入园时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或与父母道别时,总是心不在焉、应付式地说一声“早上好”“再见”等,这时我们老师及家长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这一错误表现,告诉他们和别人打招呼时一定要做到《弟子规》中所说的“问起对,视勿移”。在班级的图书角,我们张贴“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的图片,提醒幼儿阅读图书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幼儿的管理能力,通过“值日生”等来帮助幼儿遵守规则。如集中活动时一些幼儿坐姿不端正,歪歪扭扭,这时本组的小组长马上就会提醒该幼儿要做到“勿箕踞,勿摇髀”,让幼儿自我监督,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学习《弟子规》,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通过国学经典的力量改变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利用传统礼仪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培养幼儿儒雅的气质、高尚的美德。
参考文献:
王文丽.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7(8).
编辑 李建军
因此,在幼儿时期,让幼儿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理解《弟子规》,将《弟子规》中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呢?将《弟子规》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使经典浸润幼儿幼小的心灵。
一、利用各生活环节,诵读经典
学习《弟子规》,识记是基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由多个活动组成,如,入园、离园、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每一个活动与下一个活动之间都有一些过渡的时间,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巧妙地利用这些时间来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然而,既要使幼儿学到《弟子规》的知识,又要使他们兴趣浓厚。大家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老师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弟子规》。如在活动区活动中,组织幼儿两人一组,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复习、对答《弟子规》的内容。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班的幼儿对这种竞赛的游戏形式特别感兴趣,玩了一遍又一遍,兴趣盎然。
二、利用环境,进行熏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我有以下构思:(1)我班创设主题墙饰,主题是“国学坊”。以有形的梅兰菊竹四君子為背景,图文并茂的遵礼、仁爱、守孝、启智、诚信、正义之君子品行的彩色画面为主体。每幅画都是通过老师精心挑选的,既典型,又通俗易懂。比如遵礼方面的,我选择“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内容,使墙饰创设不仅具备漂亮的外表,还有丰富的内涵,内外结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2)集中教学,领会经典。《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课本。主题墙的彩色图画虽然是经过挑选的,但是《弟子规》中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有很多是很难理解的,怎么办?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将诵读、讲解和故事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幼儿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因此,通过集中教学,让幼儿领会、理解其中的经典内容显得尤其重要。如为了让幼儿理解《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画片《弟子规》,让幼儿知道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洗脸、刷牙,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然后引出《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这句话,学习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再引导幼儿诵读。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就将幼儿的生活与《弟子规》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避免了盲目地说教,让幼儿在快乐中、生活中学习经典。(3)发挥互动墙的功能。通过形象的讲解,让孩子懂得如何自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对待师长、如何学习等道理。最关键的是践行经典,让孩子们学有所用。我们及时开展了互动活动,每讲一幅图画,我们就要求孩子去效仿、去实践,并让家长一起参与,指导孩子们,做记录,并把孩子们的所作及进步表现以照片或图片形式粘贴到互动墙饰中相对应的部分。让孩子们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老师发小礼物进行表扬与鼓励,激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4)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补充与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我设置了阅读区,在这个区域中,除了一些适合幼儿的图书,我还专门投放了几本《弟子规》,并将主题墙饰中的图画复制一份,每讲一幅图,就将相同的复制图投放到阅读区,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使《弟子规》内容进行了再现和有益补充。
三、通过一日各活动践行《弟子规》
幼儿在园参加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有规则的,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规则对他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所以通过学习《弟子规》,并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践行《弟子规》显得尤其重要。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晨间接待、区域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离园等。如一些孩子入园时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或与父母道别时,总是心不在焉、应付式地说一声“早上好”“再见”等,这时我们老师及家长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这一错误表现,告诉他们和别人打招呼时一定要做到《弟子规》中所说的“问起对,视勿移”。在班级的图书角,我们张贴“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的图片,提醒幼儿阅读图书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幼儿的管理能力,通过“值日生”等来帮助幼儿遵守规则。如集中活动时一些幼儿坐姿不端正,歪歪扭扭,这时本组的小组长马上就会提醒该幼儿要做到“勿箕踞,勿摇髀”,让幼儿自我监督,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学习《弟子规》,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通过国学经典的力量改变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利用传统礼仪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培养幼儿儒雅的气质、高尚的美德。
参考文献:
王文丽.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7(8).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