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得令人唏嘘
出演《山河故人》对张译来说,就像是遇见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说“它”熟悉,是因为在《山河故人》中,刚刚凭借《亲爱的》中“土豪”角色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张译这回又饰演了一个“土豪”:一个煤老板。而说“它”陌生,则是因为这个土豪这次不仅全程要用方言演绎,同时还要跨越年龄进行表演,开创了不少他个人表演生涯里的先河。张译还清楚记得自己得知《亲爱的》中“土豪”角色邀约时,最初抗拒的心理。“我很明确地告诉陈可辛导演,这个‘壕’我演不了。我浑身上下丝毫没有一点暴发户的气息,但陈可辛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你不像,所以我才选你’。”因为不像,才要挑战,陈可辛成功地激起了张译心底的挑战欲,不负众望的他也成功地把“不像”变成了“像”,这份对角色的把控力自然吸引到了贾樟柯的注目。虽然《山河故人》中“张晋生”的角色定位与《亲爱的》里的“韩德忠”有些类似,两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后,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与成功,成了中产阶级甚至中产阶级上层社会中的一员。但在张译看来,人物背后所蕴藏的情怀却完全不同。恰恰是这样一个在年轻时期“有问题”的人,当他年老了,开始回顾往昔的时候,那种无力感才更让人心疼。
张译对于“张晋生”这个角色的把握就在于寻找一种孤独感。物质的享乐填不满情感的空虚,年轻时候亲友成群、呼风唤雨的热闹回忆成了对他孤寂冷清晚年的极大讽刺,内心巨大的落差无处排遣,他只能一个人去扛。“张晋生这个角色老年以后,当他移民到澳大利亚,碍于形势回不去的时候,他是没有朋友的。他唯一应该交流但无法交流的就是他的亲生儿子。当时我就想,他的这种孤独感应该就是与儿子之间的隔阂,所以我在整个拍摄现场与饰演我儿子的董子健私下里没说过一句话。直到我的电影部分全部杀青了,我才走到小董面前,和他做了戏外的第一次交流。”
“孤独”的感情对于个人而言无形中是一种折磨,但如果放在时代大背景下去理解,却别有一番深意。为了展现影片中时代的维度,贾樟柯采取了三段式的电影拍摄结构,从二十多岁的年轻气盛、四十多岁的中年危机,到六十多岁年迈迟暮的力不从心,从侧面展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时代缩影,而这种情感的递进也让张译自己在看完电影以后,不禁对人生感到欷歔。
遇见未来的自己
横跨26载光阴,穿越到2025年,或许张译自己也没想到,会通过这部《山河故人》“遇见”未来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张译心里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假想毕竟只是假想,他此前从未认真考虑过,直到《山河故人》给予他这个机会“扮老”,他才真正开始认真揣摩未来之于自己的变化。这是他在拍摄《山河故人》时最新鲜的体验,但在这个过程中,张译却通过“预知未来”,更好地看清了现在的自己。
进入剧组拍摄期间,张译常常在想自己老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样子,他不断地通过回忆自己父亲和爷爷的模样来揣摩自己五六十岁时的形象。第一次扮演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他内心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其实我自己内心没有‘变老’的这种体会,所以,我搞不清老了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搞不清楚究竟是身体先衰老还是心理先衰老。这些变化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由于是首次尝试,因此张译对“老年版”的张晋生并没有特别满意,他总觉得年迈的张晋生还有更多的空间等待他去发掘,而这也是他对《山河故人》心里抱有的遗憾。虽然没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张译心里仍然渴望着下一次角色的挑战:“我还会去尝试有难度的角色,因为你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而且我觉得演员很难碰到一模一样的角色,所以你只要总结教训,尽快地出发上路就好。”
透过一部电影,遇见自己过去和未来的模样,张译心里感慨万千,他仿佛有一种透过一面镜子重新审视自己的感觉。看着二十多岁、四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自己,面对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的人生,在拍摄的过程中,庞大而又需要时间沉淀的故事背景让张译也悟出了一些大道理:“人需要分清主次,珍惜眼前。”虽然这番话听上去有些距离感,但张译自己说得很实在。虽然在电影中出演“老人”,可加入《山河故人》剧组,张译没有扔掉自视为“电影界新人”的初心。在电影拍摄期间,他跟着贾樟柯不断学习,珍惜着自己遇上的好剧本、好班底、好导演。有几个场景演下来,他自己心里没底,跑去问贾樟柯有没有什么问题,但收到的回答总是:“没问题,挺好的。”这让他愈发觉得心慌,直到贾樟柯郑重其事地回答他:“张译同志,我们骗你又能得到什么。”他心里的不安这才消散。
9月初,《山河故人》来到第40届多伦多电影节进行北美首映。影片中跨时代的故事引起了当地许多华人观众的共鸣。见面仪式上,张译谦逊地请他们接受自己的表演,并说道:“请相信,我就是一个2025年的老人。”用精湛的演技掩盖住自己的年龄,用真诚的赤子之心始终敬爱电影,这样的张译正是如今国内电影圈所需要的演员。
出演《山河故人》对张译来说,就像是遇见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说“它”熟悉,是因为在《山河故人》中,刚刚凭借《亲爱的》中“土豪”角色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张译这回又饰演了一个“土豪”:一个煤老板。而说“它”陌生,则是因为这个土豪这次不仅全程要用方言演绎,同时还要跨越年龄进行表演,开创了不少他个人表演生涯里的先河。张译还清楚记得自己得知《亲爱的》中“土豪”角色邀约时,最初抗拒的心理。“我很明确地告诉陈可辛导演,这个‘壕’我演不了。我浑身上下丝毫没有一点暴发户的气息,但陈可辛只说了一句话‘因为你不像,所以我才选你’。”因为不像,才要挑战,陈可辛成功地激起了张译心底的挑战欲,不负众望的他也成功地把“不像”变成了“像”,这份对角色的把控力自然吸引到了贾樟柯的注目。虽然《山河故人》中“张晋生”的角色定位与《亲爱的》里的“韩德忠”有些类似,两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后,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与成功,成了中产阶级甚至中产阶级上层社会中的一员。但在张译看来,人物背后所蕴藏的情怀却完全不同。恰恰是这样一个在年轻时期“有问题”的人,当他年老了,开始回顾往昔的时候,那种无力感才更让人心疼。
张译对于“张晋生”这个角色的把握就在于寻找一种孤独感。物质的享乐填不满情感的空虚,年轻时候亲友成群、呼风唤雨的热闹回忆成了对他孤寂冷清晚年的极大讽刺,内心巨大的落差无处排遣,他只能一个人去扛。“张晋生这个角色老年以后,当他移民到澳大利亚,碍于形势回不去的时候,他是没有朋友的。他唯一应该交流但无法交流的就是他的亲生儿子。当时我就想,他的这种孤独感应该就是与儿子之间的隔阂,所以我在整个拍摄现场与饰演我儿子的董子健私下里没说过一句话。直到我的电影部分全部杀青了,我才走到小董面前,和他做了戏外的第一次交流。”
“孤独”的感情对于个人而言无形中是一种折磨,但如果放在时代大背景下去理解,却别有一番深意。为了展现影片中时代的维度,贾樟柯采取了三段式的电影拍摄结构,从二十多岁的年轻气盛、四十多岁的中年危机,到六十多岁年迈迟暮的力不从心,从侧面展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时代缩影,而这种情感的递进也让张译自己在看完电影以后,不禁对人生感到欷歔。
遇见未来的自己
横跨26载光阴,穿越到2025年,或许张译自己也没想到,会通过这部《山河故人》“遇见”未来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张译心里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假想毕竟只是假想,他此前从未认真考虑过,直到《山河故人》给予他这个机会“扮老”,他才真正开始认真揣摩未来之于自己的变化。这是他在拍摄《山河故人》时最新鲜的体验,但在这个过程中,张译却通过“预知未来”,更好地看清了现在的自己。
进入剧组拍摄期间,张译常常在想自己老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样子,他不断地通过回忆自己父亲和爷爷的模样来揣摩自己五六十岁时的形象。第一次扮演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他内心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其实我自己内心没有‘变老’的这种体会,所以,我搞不清老了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搞不清楚究竟是身体先衰老还是心理先衰老。这些变化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由于是首次尝试,因此张译对“老年版”的张晋生并没有特别满意,他总觉得年迈的张晋生还有更多的空间等待他去发掘,而这也是他对《山河故人》心里抱有的遗憾。虽然没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张译心里仍然渴望着下一次角色的挑战:“我还会去尝试有难度的角色,因为你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而且我觉得演员很难碰到一模一样的角色,所以你只要总结教训,尽快地出发上路就好。”
透过一部电影,遇见自己过去和未来的模样,张译心里感慨万千,他仿佛有一种透过一面镜子重新审视自己的感觉。看着二十多岁、四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自己,面对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的人生,在拍摄的过程中,庞大而又需要时间沉淀的故事背景让张译也悟出了一些大道理:“人需要分清主次,珍惜眼前。”虽然这番话听上去有些距离感,但张译自己说得很实在。虽然在电影中出演“老人”,可加入《山河故人》剧组,张译没有扔掉自视为“电影界新人”的初心。在电影拍摄期间,他跟着贾樟柯不断学习,珍惜着自己遇上的好剧本、好班底、好导演。有几个场景演下来,他自己心里没底,跑去问贾樟柯有没有什么问题,但收到的回答总是:“没问题,挺好的。”这让他愈发觉得心慌,直到贾樟柯郑重其事地回答他:“张译同志,我们骗你又能得到什么。”他心里的不安这才消散。
9月初,《山河故人》来到第40届多伦多电影节进行北美首映。影片中跨时代的故事引起了当地许多华人观众的共鸣。见面仪式上,张译谦逊地请他们接受自己的表演,并说道:“请相信,我就是一个2025年的老人。”用精湛的演技掩盖住自己的年龄,用真诚的赤子之心始终敬爱电影,这样的张译正是如今国内电影圈所需要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