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城区地处南宋皇城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孕育了闻名中外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但是同所有的老城区一样,上城区也面临着有限的区域面积、高昂的土地价格、工业企业不断向市郊转移等诸多的限制因素。
老城区如何谋求发展空间?如何开拓新的发展方式?如何集聚创新要素?上城区近年来以产业发展平台结合区域特色精准发力,使悠久厚重的历史、品质时尚的现在、崭新大气的未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破解老城区发展的瓶颈。
记 者:从五代吴越的励精图治,到宋室南迁定都,及至明清时期的商贾兴盛;从精致、和谐的“西湖时代”到大气、开放的“钱塘江时代”,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上城区镌刻着城市的记忆、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但同时也面临着所有老城区都要面对的通病——地少人多。
缪承潮:上城地处杭州市中心,是一个以“老”和“小”著称的城区,面积1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左右,外来人口12万左右,是杭州传统文化积淀最为深厚、杭州本土文化资源最为集中、最能体现杭州人性格特征和生活习俗的区域。区域内集中了大量名胜古迹,既拥有南宋皇城文化,又拥有明清和近代杭州文化和市民生活文化。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城区就占杭州市的近一半;而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则分别占杭州市的2/3和1/2。2014年,上城区以占杭州市千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占全市将近10%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超过40亿元,大大超过杭州乃至全省平均水平。
记 者:老城区发展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保护,另一方面产业发展需要空间。上城区是如何处理这方面的关系的?
缪承潮:上城区作为杭州市的主城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任务很重。但是困于老城区和小城区的现实,发展空间有限。近年来,上城区创新老城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在城市发展中摒弃大拆大建的落后做法,探索出一套“综合保护,有机更新”的新路子,在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让历史文化在产业的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让产业在文化的依托中有了厚积薄发的底气。
总体来说,目前上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继续保持其原有功能和用途,比如历史文化街区使用的最常见方式——居住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像五柳巷、湖边邨、思鑫坊、小营巷等历史街区都部分保留了原住民的居住功能;二是作为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上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相对较集中,在历史遗存丰富的地区整合历史资源,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底蕴,如清河坊、中山路御街;三是引入商业形成特色街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五柳巷中医街;四是作为办公或其它公共事业使用,如五柳巷文创产业区引进扇艺大师赵平加、陶艺工坊、丞香府沉香、咸亨设计、西冷印社、杭州国画院、潘鸿海油画院等十余家知名文化产业。
记 者:上城区很大的特点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也开展了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我们是如何变文化资源为发展资源的?
缪承潮:历史文化是上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我们的特殊优势所在。多年来,我们深耕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保护和发展的融合文章,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硬实力。
上城着眼历史名城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相继建成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御街、御街二十三坊、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较好地保护了杭州历史文脉和遗存,是杭州历史风貌展示最好的城区,是杭州人的心灵家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上城的环境优势和文化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的人才,为上城的创新发展、高端产业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4年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项目入驻上城区,分别是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斐里德·穆拉德院士以及诺贝尔奖得主作家莫言。文化吸引了人才,人才带来了产业和发展。近年来,上城区出台了《关于吸引海内外领军型人才来上城区创新创业“1211”计划的实施意见》《上城区“128”人才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打造了一批集聚高层次人才的产业发展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上城区去年以来新引进海外留学人员50余名,引进4个外国专家项目16人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高层次人才在技术创新、项目研发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上城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条件和基础。近年来,上城区大力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文创产业已经成为上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上城已初步形成以山南国际设计创意产业园和西湖创意谷·开元198为核心的“一园一谷三圈多点”的文创产业发展格局。目前,上城已成功培育市级文创园区2个、市级文创特色楼宇5家,其中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LOMO创意谷、时尚创意园、越界·锦绣工坊创意园等园区均是由旧仓库、旧厂房改建而成,总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20万方,入驻企业总计331家,2014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8.69亿元,平均每平方米产出为19345元。2014年全区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86.78亿元,占全区GDP的10.7%,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记 者: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只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城区目前在积极搭建“123+1”产业平台,是为了解决城市化与产业化的的匹配度吗?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缪承潮:我们的发展思路就是以“123+1”平台为核心,走“产城融合、集聚发展”的创新之路。具体来说,就是打造以金融服务业、文创产业、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休闲旅游业和高端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搭建“123+1”产业聚集平台,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区发展。“123+1”平台就是指1平方公里的大湖滨商圈、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3平方公里的望江新城和1平方公里的科技工业园区。我们的大平台有着鲜明的功能特点,简单说来就是“一圈一镇一城一园”。
记 者:上城的发展实现了老城发展的华丽转身,是城市良性生态圈打造的范本。上城未来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缪承潮:“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11月在杭州考察时说的一句话。上城是这句话的坚定践行者。坚持改造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升城区品位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相结合,保护历史文化与强化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让历史文化保护、居民生活改善、产业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是上城转型升级有机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打造城市良性生态圈的必由之路,体现在上城发展目标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上城。
“现代化美丽上城”的元素将体现在“发展、文化、生态、健康和平安”五大品质的提升上。我们不仅致力于打造“经济大区”,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打造“文化名区”;更要充分利用好区域内丰富的自然山水风光,依托城市管理职能管控平台,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强区”;我们还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完善“平安365”智慧治理联动机制,推广“民情E点通”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医疗城,培育发展养老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健康”和“平安”为特色的民生视野,促进上城经济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
2014年,上城区以占全市千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占全市将近10%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超过40亿元,大大超过杭州乃至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发展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是上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成就,接下来,我们将牢牢把握“一号工程、两区创建和三美杭州”等一系列大好机遇,努力绘就更美更好的“中国梦”杭州篇章的上城画卷。
老城区如何谋求发展空间?如何开拓新的发展方式?如何集聚创新要素?上城区近年来以产业发展平台结合区域特色精准发力,使悠久厚重的历史、品质时尚的现在、崭新大气的未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破解老城区发展的瓶颈。
记 者:从五代吴越的励精图治,到宋室南迁定都,及至明清时期的商贾兴盛;从精致、和谐的“西湖时代”到大气、开放的“钱塘江时代”,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上城区镌刻着城市的记忆、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但同时也面临着所有老城区都要面对的通病——地少人多。
缪承潮:上城地处杭州市中心,是一个以“老”和“小”著称的城区,面积1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左右,外来人口12万左右,是杭州传统文化积淀最为深厚、杭州本土文化资源最为集中、最能体现杭州人性格特征和生活习俗的区域。区域内集中了大量名胜古迹,既拥有南宋皇城文化,又拥有明清和近代杭州文化和市民生活文化。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城区就占杭州市的近一半;而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则分别占杭州市的2/3和1/2。2014年,上城区以占杭州市千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占全市将近10%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超过40亿元,大大超过杭州乃至全省平均水平。
记 者:老城区发展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保护,另一方面产业发展需要空间。上城区是如何处理这方面的关系的?
缪承潮:上城区作为杭州市的主城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任务很重。但是困于老城区和小城区的现实,发展空间有限。近年来,上城区创新老城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在城市发展中摒弃大拆大建的落后做法,探索出一套“综合保护,有机更新”的新路子,在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让历史文化在产业的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让产业在文化的依托中有了厚积薄发的底气。
总体来说,目前上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继续保持其原有功能和用途,比如历史文化街区使用的最常见方式——居住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像五柳巷、湖边邨、思鑫坊、小营巷等历史街区都部分保留了原住民的居住功能;二是作为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上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相对较集中,在历史遗存丰富的地区整合历史资源,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底蕴,如清河坊、中山路御街;三是引入商业形成特色街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五柳巷中医街;四是作为办公或其它公共事业使用,如五柳巷文创产业区引进扇艺大师赵平加、陶艺工坊、丞香府沉香、咸亨设计、西冷印社、杭州国画院、潘鸿海油画院等十余家知名文化产业。
记 者:上城区很大的特点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也开展了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我们是如何变文化资源为发展资源的?
缪承潮:历史文化是上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我们的特殊优势所在。多年来,我们深耕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保护和发展的融合文章,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硬实力。
上城着眼历史名城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相继建成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御街、御街二十三坊、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较好地保护了杭州历史文脉和遗存,是杭州历史风貌展示最好的城区,是杭州人的心灵家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上城的环境优势和文化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的人才,为上城的创新发展、高端产业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4年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项目入驻上城区,分别是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斐里德·穆拉德院士以及诺贝尔奖得主作家莫言。文化吸引了人才,人才带来了产业和发展。近年来,上城区出台了《关于吸引海内外领军型人才来上城区创新创业“1211”计划的实施意见》《上城区“128”人才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打造了一批集聚高层次人才的产业发展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上城区去年以来新引进海外留学人员50余名,引进4个外国专家项目16人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高层次人才在技术创新、项目研发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上城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条件和基础。近年来,上城区大力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文创产业已经成为上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上城已初步形成以山南国际设计创意产业园和西湖创意谷·开元198为核心的“一园一谷三圈多点”的文创产业发展格局。目前,上城已成功培育市级文创园区2个、市级文创特色楼宇5家,其中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LOMO创意谷、时尚创意园、越界·锦绣工坊创意园等园区均是由旧仓库、旧厂房改建而成,总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20万方,入驻企业总计331家,2014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8.69亿元,平均每平方米产出为19345元。2014年全区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86.78亿元,占全区GDP的10.7%,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记 者: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只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城区目前在积极搭建“123+1”产业平台,是为了解决城市化与产业化的的匹配度吗?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缪承潮:我们的发展思路就是以“123+1”平台为核心,走“产城融合、集聚发展”的创新之路。具体来说,就是打造以金融服务业、文创产业、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休闲旅游业和高端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搭建“123+1”产业聚集平台,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区发展。“123+1”平台就是指1平方公里的大湖滨商圈、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3平方公里的望江新城和1平方公里的科技工业园区。我们的大平台有着鲜明的功能特点,简单说来就是“一圈一镇一城一园”。
记 者:上城的发展实现了老城发展的华丽转身,是城市良性生态圈打造的范本。上城未来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缪承潮:“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11月在杭州考察时说的一句话。上城是这句话的坚定践行者。坚持改造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升城区品位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相结合,保护历史文化与强化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让历史文化保护、居民生活改善、产业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是上城转型升级有机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打造城市良性生态圈的必由之路,体现在上城发展目标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上城。
“现代化美丽上城”的元素将体现在“发展、文化、生态、健康和平安”五大品质的提升上。我们不仅致力于打造“经济大区”,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打造“文化名区”;更要充分利用好区域内丰富的自然山水风光,依托城市管理职能管控平台,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强区”;我们还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完善“平安365”智慧治理联动机制,推广“民情E点通”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医疗城,培育发展养老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健康”和“平安”为特色的民生视野,促进上城经济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
2014年,上城区以占全市千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占全市将近10%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超过40亿元,大大超过杭州乃至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发展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是上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成就,接下来,我们将牢牢把握“一号工程、两区创建和三美杭州”等一系列大好机遇,努力绘就更美更好的“中国梦”杭州篇章的上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