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典诗词的趣味生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趣”与“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术语。《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旨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邯郸步也。”可见,“趣”不仅是文艺作品的审美属性,也是鉴赏者的审美标准和需求。钟嵘《诗品》云:“诗有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可见,“味”,不仅指作品的审美内蕴、也指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感觉。欣赏者只有通过再创造的审美活动,即对作品反复体验、玩味、联想,才能领悟到古人所说的“韵外之味,味外之旨”。“趣”与“味”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趣味美,
  
  一、天趣美
  
  就是诗歌中表现的天然之趣,主要表现在对人物语言、行动纯真天趣的传神抒写。唐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人物对话的语言朴实、自然、口语化,具有一种天趣美。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也极富天趣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绘出一幅辛勤劳作、自得其乐的田园风光图。
  
  二、情趣美
  
  诗贵情真,诗贵情趣。有“郊寒”之誉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引起天下儿女的共鸣,拨动了天下儿女敬爱慈母的心弦。难怪苏轼赞叹:“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东野诗》)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千古流传的送别诗,是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朋友深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
  
  三、风趣美
  
  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富风趣美的要数苏东坡。苏轼睿智所以风趣,苏轼旷达必然风趣,他因“乌台诗案”而屡遭贬谪。《初到黄州》诗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这语意双关的“为口忙”,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得咎,风趣地表达宦途失意的淡然和自我解嘲的释然。谪居黄州三年后,苏轼又得一子取名遁儿,在生下三天“洗三”时,苏轼吟诗一首以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磊落豁达,才智卓绝。因为德厚才高,反倒屡遭厄运;因为诗文卓著,反倒被忌得祸。此诗有牢骚,有幽默,自我解嘲,自我调侃,便显出几多豁达、几多大度、几多超脱、几多风趣。
  
  四、谐趣美
  
  《唐诗三百首》有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是作者应考前想走后门,以温卷的方式呈给主考官张籍的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又题《闺意》,妙在借描写新娘在拜见公婆前精心妆扮并征求夫婿意见,担心画眉是否入时,比喻担心应试诗文是否能得到主考官的赏识。风趣诙谐,流传千古。据说苏东坡一次要过江访友,来到渡口,见渡船刚驶离,急忙大喊船家捎上自己。哪知船上人都认识大诗人苏东坡,便故意为难,说要他即刻应景赋诗一首,且诗中须有十个“一字”,才回船接他。在一首诗中某个字出现几次乃是大忌,何况还要应景?但这丝毫难不倒敏捷诙谐的苏大学士,他略加思索,脱口吟出《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可见,谐趣美源于诗人的品格、学识和气质。诗人情高、才高、多灵气,自然诗中幽默谐趣。
  
  五、奇趣美
  
  李白才华横溢,洒脱不羁。其诗想象奇特,充满奇趣美。《月下独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风》:“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蜀道难》: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通篇神奇超绝、浪漫神奇的想象令人惊叹。《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镜中种种奇特的景象,造成令人惊愕的奇趣美的审美效应。
  
  六、理趣美
  
  “理趣”一说,最早为苏轼提出。苏轼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儒、道、释兼收并蓄。他的山水诗颇多理趣。例如《题西林寺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寓理于情景,巧妙道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寓理于象中,得趣于象外”,是诗歌获得理趣美的重要手段。清人史震林说:“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与灵机也。”(《华阳散稿·序》)由此观之,“生气与灵机”是诗的理趣美的关键。
  总之,“趣”、“味”是中国美学的特殊术语,也是东方美学的一大特色。中国古典诗词的趣味美表现极为丰富,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早年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谈趣味》,谈的是诗的趣味与欣赏诗的趣味。让我们用朱先生的话作结束语:“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
  
  单位: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师能室
其他文献
与大海相处  在岛上时,四周海水滔滔  海风腥咸;陌生的气息能打破内心的  宁静。前方比深渊还深  牡蛎、海星、八爪鱼……  藏身于此。渔民收获却难以入侵的水域  渔船的马达声声,也是路过  滴漏的柴油,飘散水面  出海的印迹难以融入海水  而岛屿是大海的骨头  渔民的家园;避风港湾一如  大海的胸怀,波涛起伏的温顺  在夕阳的余晖中镀上悲悯  一首老歌  夜晚就这样来了  街灯魅惑的眼睛  没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会使学习进入情感、生理和人格等生命领域。有了体验,语文教学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学习不能包办代替。体验是
这把旧伞  父母共用了半个世纪  不知走过多少风风雨雨  它虽已破旧残损  手柄也早已脱落  骨架亦修过几回  布面到处都是缝补的痕迹  但父母仍不肯让它歇息  刮风时  它拼着老命撑住  这个摇摆倾晃的世界  下雨时  它咬紧牙关撑出  一方如虹暖爽的天地  烈日下  拱起佝偻的身躯  辟出三尺荫绿  无风无雨  就收起自己的身子  默默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买台历  不知是谁  把365天做成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和命运。要想中考语文取得理想分数,作文中的情感因素绝不能少。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投身社会——积累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
徐立刚,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连云港市首批名师、全国中语会“教改新星”。20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获省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发表论文12篇,参编教辅用书7本,计20万字;主持、参与国家级教改课题2个,省级课题4个;在省、市、县教研活动中开设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12节。倡导的“学教案一体”、开发学生自身教学资源、以读促改等模式,被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导组称为“外国语学校模式
大熊猫的眼圈、耳朵是黑的  尾巴可是白的  你看到过它了  一只和另一只  都是一樣的  猎手经过两只熊猫时  它们都假装彼此没有关系  自顾自寻找竹叶和鸟蛋  猎手分别瞥了它俩一眼  为了让它们知道  他可不傻  一看准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猎手一走,它们继续  玩起爬树和搬石头游戏  钟亭  围着小城,他要跑一圈  然后登上环城河上的亭子  不知是不是习惯的影子  每天有两个自己,两个  在固定
此刻喧闹繁华的九省通衢   城封了路封了门也封了   只有满城的灯火還亮着显得   有些伤感和落寞   对于这场突然袭来的疫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也不能肯定什么时候结束   但这不等于失望或者无助   一场阻击病毒的战斗   在大武汉打响   曾经握过枪杆的我   深刻地知道战场意味着什么   那是和冲锋与献身同义啊   望着各路白衣战士疾驰武汉   不止我汉水和长江   也噙着热泪  
初读《边城》一文让我们品味到质朴的“人生形式”,纯真的人情之美。可只要稍微深入地沉思一下,就不免会为文章表层的“美”而遗憾和伤感。年轻的天保驾船闯滩意外死亡,重情的傩送深感自责离家外出一去不返,豪爽的船老大因家庭的变故而变得狭隘冷漠,年老的祖父带着牵挂在深夜悄然离世,留下的只有纯情的翠翠一个人孤零零地默默守候。亲情不再,爱情破灭,这分明是一个悲剧,原来美丽的光环里面包涵的却是苦涩的泪水和殷红的鲜血
语文教学中,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写作则是让学生直接挥洒想象力的沃土。但现实是:学生面对作文要么一提笔就头疼,绞尽脑汁,无话可说;要么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究其原因,缺乏深度思考;无自身体验感悟,丧失了童真童趣;阅读量少,知识面狭隘;语言表述能力差等。  贫瘠的思想土壤长不出茂盛的参天大树。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目标展开充分
几朵红晕在指尖,已然初升  一段历久弥新的开启  有陌生的人潮浮起  风不动,掌灯者必定轻松  活着的火苗掠起波浪  构成均匀的等差数列  寅时是心如死灰的  来不及吐出隔夜的浑浊  清冷中我们目光迟缓  飞越过滩涂上细微的光线  有马达声,激起声浪  在这所见即所得的世间  捡拾起枯木、塑料和人心  这些上流而来的物件  验证人们的快乐十分了然  纵然有手掌曾经卷起  这寅时被遮掩下的灯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