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地迅猛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产房已成为我院产科的重要场所,担负对孕产妇进行检查、接生、和急危重病人及新生儿的抢救治疗的任务,然而,产科也是医院众多科室当中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预防、控制产房感染是保证助产成功的必要条件。我院在产房医疗过程中,通过规范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等措施,对医院产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预防 控制 产房感染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12-01
1 感染因素
1.1 产妇生理因素: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等因素使产妇抵抗力下降;产妇胎膜早膜、多次肛诊或阴道检查、助产手术、宫腔探查等操作增加感染机会;产道损伤、会阴侧切、子宫胎盘附着面更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易造成感染。
1.2 环境因素:产房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大于正常范围,易使产妇受到感染。
1.3 交叉感染:部分产房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差,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灭菌不彻底,双手不洁等导致交叉感染。
2 防范对策
2.1 产房环境。
2.1.1 出入人员管理。凡进入产房的人员,应按规定更衣,戴口罩、帽子,换产房专用鞋;凡患有或可疑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均安置于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接生。
2.1.2 布局设施合理化。产房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产房内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陈设简单实用,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洗、消毒[1]。设有双走廊,实施清洁与污物分流处理,设产妇、工作人员、污物通道。产房的温度应保持在24~25℃,湿度以50%~60%为宜。空气进行净化,并注意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对于产房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各房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使用,用后以消毒液清洗,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设置专职卫生员负责制。
2.1.3 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由科室监控人员对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等采样送检,院感办专职人员以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监控。
2.2 产房物品管理。
2.2.1 无菌物品管理做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分类放置,并做到定位、定数量、定专人负责、定时清理、定时补充,按无菌日期先后放置;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先去除外包装后再放入无菌物品柜。使用无菌包前认真检查失效期、包装是否破损,潮湿、灭菌标志是否合格等。
2.2.2 器械及物品管理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异物等,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标识明显,专柜专放;产包一经打开,>4h时即视为已污染,需重新灭菌。
2.2.3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的控制医源性感染,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医疗安全,因此,我院产房使用大量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同时必须严格把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关、使用关、回收关。
3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3.1 产房的环境。产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温度26℃,湿度50%—60%。布局合理,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做到洁污分开。地面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产房桌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且必须用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的标志,每日用后清洗、晾干备用。使医务人员从区域划分上强化医院感染意识。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清毒。
3.2 产房的清洁。日常清洁工作。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并通风两次。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洗一次,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抹布擦拭所有桌面及物体表面两次,并用500mg/L的健之素拖地两次,污染时用1000mg/L的健之素拖地。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并记录以备检查。每月用星光卡进行监测,强度低于70UW/cm2更换新的紫外线灯管。
3.3 消毒、灭菌。
3.3.1 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产房工作人员班班检查高压灭菌物品,发现到期的灭菌物品应重新高压灭菌,用后的器械及时浸泡、消毒、清洗、上油、包扎。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会引起会阴切口感染,产褥感染,还可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破伤风。
3.3.2 产房空气消毒。①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1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h,应注意红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20℃~40℃,适宜温度为40%~60%,红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②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遇有特殊感染病人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h。
3.4 洗手对手的消毒。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所以,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产房护理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在洗手后进行手的消毒。
3.5 无菌技术。接生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入产房的孕产妇有的胎膜已破,有的胎盘异常等。再加上产妇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感染。
3.6 隔离技术。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等。
总之,预防、控制产房感染是保证助产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医院在产房医疗过程中,通过规范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培训提高意识,产房环境管理等措施,为医院产房取得一定的成效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健,高雅莉,魏彦,韩红彩,杨巍.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5期
[2] 金福顺.赵翠兰.张毓玲.程艳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04期
关键词:预防 控制 产房感染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12-01
1 感染因素
1.1 产妇生理因素: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等因素使产妇抵抗力下降;产妇胎膜早膜、多次肛诊或阴道检查、助产手术、宫腔探查等操作增加感染机会;产道损伤、会阴侧切、子宫胎盘附着面更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易造成感染。
1.2 环境因素:产房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大于正常范围,易使产妇受到感染。
1.3 交叉感染:部分产房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差,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灭菌不彻底,双手不洁等导致交叉感染。
2 防范对策
2.1 产房环境。
2.1.1 出入人员管理。凡进入产房的人员,应按规定更衣,戴口罩、帽子,换产房专用鞋;凡患有或可疑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均安置于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接生。
2.1.2 布局设施合理化。产房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产房内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陈设简单实用,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洗、消毒[1]。设有双走廊,实施清洁与污物分流处理,设产妇、工作人员、污物通道。产房的温度应保持在24~25℃,湿度以50%~60%为宜。空气进行净化,并注意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对于产房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各房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使用,用后以消毒液清洗,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设置专职卫生员负责制。
2.1.3 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由科室监控人员对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等采样送检,院感办专职人员以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监控。
2.2 产房物品管理。
2.2.1 无菌物品管理做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分类放置,并做到定位、定数量、定专人负责、定时清理、定时补充,按无菌日期先后放置;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先去除外包装后再放入无菌物品柜。使用无菌包前认真检查失效期、包装是否破损,潮湿、灭菌标志是否合格等。
2.2.2 器械及物品管理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异物等,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标识明显,专柜专放;产包一经打开,>4h时即视为已污染,需重新灭菌。
2.2.3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的控制医源性感染,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医疗安全,因此,我院产房使用大量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同时必须严格把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关、使用关、回收关。
3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3.1 产房的环境。产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温度26℃,湿度50%—60%。布局合理,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做到洁污分开。地面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产房桌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且必须用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的标志,每日用后清洗、晾干备用。使医务人员从区域划分上强化医院感染意识。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清毒。
3.2 产房的清洁。日常清洁工作。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并通风两次。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洗一次,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抹布擦拭所有桌面及物体表面两次,并用500mg/L的健之素拖地两次,污染时用1000mg/L的健之素拖地。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并记录以备检查。每月用星光卡进行监测,强度低于70UW/cm2更换新的紫外线灯管。
3.3 消毒、灭菌。
3.3.1 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产房工作人员班班检查高压灭菌物品,发现到期的灭菌物品应重新高压灭菌,用后的器械及时浸泡、消毒、清洗、上油、包扎。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会引起会阴切口感染,产褥感染,还可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破伤风。
3.3.2 产房空气消毒。①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1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h,应注意红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20℃~40℃,适宜温度为40%~60%,红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②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遇有特殊感染病人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h。
3.4 洗手对手的消毒。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所以,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产房护理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在洗手后进行手的消毒。
3.5 无菌技术。接生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入产房的孕产妇有的胎膜已破,有的胎盘异常等。再加上产妇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感染。
3.6 隔离技术。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等。
总之,预防、控制产房感染是保证助产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医院在产房医疗过程中,通过规范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培训提高意识,产房环境管理等措施,为医院产房取得一定的成效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健,高雅莉,魏彦,韩红彩,杨巍.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5期
[2] 金福顺.赵翠兰.张毓玲.程艳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