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工员致敬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社工员”,你会想到什么?
  一群穿梭于社会底层,负责分派社会福利资源给低收入户的社会局官员,还是穿梭于独居老人家,负责送送便当,视察有无需要送医的工作者?
  亦或者,你根本不知道“社工员”究竟在干什么?
  如果正在阅读此篇文章的你,到目前为止,还没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接触过社工员,那么你是幸运的。你可能在一个经济无虞、双亲建在、亲友互助互爱的正常环境下长大。
  或者,我们的社会普遍不了解社工员的工作内容与存在目的,是因为不需要社工员的人是大多数。不过,我认为,拥有较多幸福的人,应该比不幸的人更乐意与人分享自己所有,这样的幸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除了感恩,更该懂得回馈,关心、了解、帮助身陷不幸处境之人,使其生命得以暂时从苦难中解脱、喘息,甚至能改变生命的困楚光景,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社工员集教育者、治疗师、倡导者三种身分为一身,以自己的助人专业,聚拢帮助需要的人改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帮助落难案主恢复正常生活。或许你会说,怎么会有人那么傻,竟然愿意挑选这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做,而且薪水通常都不多,工作累得要死。成天得处理一堆麻烦事情,看尽人间不公义,还常被案主找麻烦?
  《社工员的故事》无意批判体制不公与人性的黑暗丑陋,也没有验证社会工作理论的企图心,只是些做了多年社工员。依然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想和读者们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对有志于社会工作(或误打误撞闯进来)的人能有帮助,避开不必要的错误,了解自己并不孤单。
  本书收录了34位来自不同领域(医务、学校、儿保、成人保护、儿童治疗、特殊教育、监狱教诲师、团体治疗、少年观护人等),把社会工作当成一生志业,无怨无悔的投入与付出。这群人畅谈为什么决定从事社会工作?这份工作最吸引人又最令人讨厌的部份是什么?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压力?看尽人间不平事之后,如何持续对生命与社会抱持信心,坚守岗位不动摇?担任社工员对自己的生命意义?
  Craig winston LeCroy发现,社工是一份与世界、他人有强烈交集的工作,能让人培养出强大的连结感,认为从事社会工作就是为社会尽心尽力,帮助世界变得更好,例如帮助不知如何相爱的家人学会彼此相爱,改变案主原本失序的行为模式。
  书中不少人过去曾经受到社工员的帮助。或认为社工是自己的天职。读完书,你会发现,书中的他们,都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想要以行动改变世界,对社会变迁所造成的负面结果尽自己一份善心的人。
  在凝视、介入他人苦难的过程中,他们的人生视野变得更宽广,更懂得反思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的幸福),思索生命的本质:“我为什么活着?”、“我要如何活?”,对人生做出更有意义的安排。拥有同理心,愿意与不堪之人建立连结,给予帮助,但绝不让自己的私人生活、情绪与价值判断涉入个案,自行强化私人生活的人际纽带以对抗来自案主的负面情绪造成的疲劳无力感。
  了解自己有能力帮助人是一份殊荣,这就是社会工作最宝贵的特权,工作不只是为了赚大钱,帮助人更重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相信可以透过自己和全世界连结、合作,为打造一个有爱的世界而努力。
  社工员是一群值得我们尊敬、疼惜的助人专业者,当主流社会给予越多支持与帮助,他们更有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改善问题,减少失序行为对社会稳定度的破坏,最后获益最大的,反而是我们这群用不着社工员的普通老百姓。
  向社工员致敬!
其他文献
七十二岁的隐地。三十四年的尔雅出版社,岂是一篇文章能够尽述的。有限的篇幅,如何落笔,笔者苦苦考虑。    书改变了我的全部    写他与书的关系?对这个话题,隐地只用了一句话概括:书之于我这一生。是极其重要的,书改变了我的全部。  隐地,原名柯青华,祖籍浙江永嘉,生于上海,七岁时,被父母送往江苏昆山千灯县小圆庄顾家寄养。后来他父亲因在台湾北一女校教书的朋友生病,电报到上海,请隐地父亲前往台北代课,
期刊
作为近现代海上画坛地位极为重要的大家,长期以来,人们对程十发的绘画一直处于说其好不论其所以好的层面,对于画家本人,也多津津乐道于佚事传说而非画史观照。在这位不世出的大家去世十余年后的今天,对其艺术作一个综合性的论述与评价,因而已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先就其画风的嬗变做阐述,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同好对程十发艺术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大时代的绘画格局与个人画风形成  程十
期刊
这本所谓四不象的书,价值或许正在于这一份混沌。太多的规矩都已走到尽头,但尽头以外依然是浩淼的空间,浩淼得没有方向。  作者很聪明地给了自己迂回的空间。诚如副标题所说,作者要写的只是一个五千多年文化历史中的五个片断。片断这个词是极其中国的。它不负责完整的逻辑与因果。它是滔滔河水里刚刚露出水面的青石,机缘凑巧,一位旅人从青石跳到青石,虽然没有桥,旅人还是抵达了对岸。  作者大致是赞同史景迁的,中国的现
期刊
“亏欠”。是的,亲子教养专家蔡颖卿在新作《在爱里相遇》中,用的就是这个词。当一位本应人见人爱的小小孩,在餐厅里胡闹,不听大人的劝导。让用餐的人们非常无奈时,蔡颖卿想到的是“亏欠”。她觉得大人对这位小小孩亏欠一份正确的生活教养,才导致在那一刻,整个餐厅用餐的人中,没有人对这位天真孩童有任何欣赏与怜爱之情。蔡颖卿问自己也问所有大人,“‘亏欠’是一个责备的词、还是一个反省的词?这个跟我们对教养的期待与心
期刊
在香港,有不少人哈日,然而哈日未必知日。而健吾却是一个知日的专栏作家,下笔每每涉及当代日本社会。去年健吾将文章辑成《瀛男宝鉴》和《瀛人设计》出版,即受读者欢迎。《瀛人设计》封面是深蓝的底色,下面排列着桃红色家徽图案,而《瀛男宝鉴》则大胆地以桃红色男体作封面,也许这两书的对象以设计爱好者和喜欢日本男优的同志为主。所以封面设计也比较另类,充满情色味道。这本《色相大和》则大异其趣,封面以纯白为底色,中间
期刊
资深“酒女”陈匡民近期推出新作——《恋酒絮语》。这本书是其在“中国时报”专栏文章的结集,“32段酣畅淋漓、回味无穷的曼妙恋曲,就像《欲望都市》里的爱情冒险,刺激、欢愉,惊喜处处!”她是台湾品酒师里极少数的女性,“当她用探看人生,或者捕猎爱的方式来看待葡萄酒时,他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些臭男生很难瞳的葡萄酒风景”(台湾葡萄酒专家林裕森语)。    “酒女”养成之路    那是台湾葡萄酒沸腾的年代。在那个全
期刊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继《土耳其手绘旅行》、《东土、伊朗手绘旅行》之后,张佩瑜又给读者带来在亚洲心脏地带旅行时的趣闻轶事。依旧是手写日记的形式,搭配大量或彩色、或钢笔素描的手绘图;依旧是用细致的眼、敏感的心,观看旅途中的风土人貌;依旧有“peiyu的地理教室”,以自己的职业角度,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缘由。对张佩瑜来说,不同的只是旅程,希望能藉由自己的记录,把
期刊
什么是毛边书?对于当下的许多读者而言,倘若冷不丁被问这个问题,恐怕有一大半的人被问住,而真的成了个问题。  毛边书,简单说就是“书不切边”。具体而言,就是书籍在印造过程中,经过排印、折页、配帖、装订、包本等工序之后,省略了最后一道“切边”的工序,而形成的,一种“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鲁迅语)的图书版本样式。  诚然,毛边书作为书籍装帧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样式,它不是中国本土固有的传统书籍装订方式。
期刊
星期日下午,陪太太到植物园散步。  我喜欢看园景,她喜欢看植物。看到一处园景,我就会想起年轻时代跟那景物相关聯的轻狂往事,一心一意想搬出来说给她听。看到一种植物,她就会想起跟这植物有关的童年往事,忍不住絮絮叨叨的全盘搬出来说给我听,一点细节也舍不得放弃。我们都是属于“回忆型”的人,而且很热心的认为在谈天中自己应该有些贡献。    散文和谈天的结合是很自然的,只是步子要迈得慢,话也不必多。我们明明知
期刊
滴泉斋    李桦是我最尊敬的藏书票元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成名。1990年7月7日我认识他时,他已经84岁高龄。虽然在他去世前,我几乎每年到北京,都去拜访他,但是始终不敢请他为我设计藏书票。不过在他去世前一年,他送我一幅中堂,上面写着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颇有几分言外之意。自那以后,我更是不好意思提起。  还好那时在北京琉璃厂,还可以买到很不错的旧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