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超市购物,最心烦的事情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回答:排队结账。的确在国内的超市购物,都要排很长的队,有些心急的消费者会等得不耐烦直接放弃购物。如今,在亚马逊无人便利店(Amazon Co)里,顾客不需要现场结账,直接拿了商品离开超市就可以自动结账。
免排队免结账科技的运用将极大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毕竟在线下超市排队结账相当普遍,或许挑选商品只需要几分钟,但结账可能需要几十分钟。拿了就走
在Amazon Go购物只需要三步:第一步,安装Amazon GoAPP,打开虚拟购物篮;第二步,在Amazon Go的门禁上扫描二维码,进入超市;第三步,拿了商品直接离开。
当顾客进入门店时,需先打开Amazon Go的APP,通过对弹出的二维码扫描,登录个人账户后就可以开始自由选购,不论你拿起的是蔬菜三明治、巧克力还是一罐牛奶,系统都会自动帮你记下商品,所有挑选进购物篮的商品都会自动添加到你的虚拟购物车里。如果中途改变主意不想要某些商品也没关系,直接将其再放回货架上即可,Amazon Go会根据你的选择自动更新虚拟购物车里的商品。购物结束后,你可以直接将购物篮内的商品装袋拎走,离开商店,系统会把消费账单发送你的个人账户上,自动扣款并提供发票。
这种便捷购物方式的实现主要建立在一系列技术基础上,包括先进的传感器、云计算服务器以及大量摄像头、麦克风和Alexa语音助手。其原理类似自动驾驶汽车,涵盖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整合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设在货架后面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实时跟踪监测商品在货架上取出或放回情况并传递到后台。当顾客离店时,传感器会自动通知系统对带走的商品计价,并在手机APP上弹出购物清单,由其所绑定的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直接后台结算,完全不需要顾客操心结账。
通过这套先进的智能购物系统,超市就不再需要收银员和导购员,能大幅节约人员成本。这在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欧美发达国家非常实用。
事实上,在Amazon Go出现前,已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利用RFID(微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这种购物体验,因为它们会持续发送“我在这”的信息,允许系统对安装RFID标签的商品进行追踪。德国的一些商店也曾采用手推车小屏幕显示车中物品价格的方式,顾客结账时只需把RFID标签放到感应平台就可结账。但现在,Amazon Go连结账都省了。
隐藏其中的黑科技
这家杂货店里塞满了各种相机和麦克风,当你扫码进入杂货店后,监控系统就会认出你是谁并一路“跟踪”,当你站在货架前准备购物时,货架上的相机系统便会启动,它会拍下你拿取了什么商品和离开货架时手中有什么商品。
可别小看了这些相机,它们甚至能识别人类皮肤的颜色,并通过图像分析精确找到用户的手。此举是为了降低相机系统的失误率,毕竟当购物者较多时,两位顾客很有可能会在一个货架上拿货,而通过肤色来识别用户是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借助亚马逊在Alexa语音助手上的经验,遍布杂货店的麦克风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麦克风采集的声音,系统能获知用户所处的方位和他们的大致动作。同时,通过各个麦克风接收音频的时间差,系统还能得出用户在商店中的行动习惯。
未来,亚马逊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用户的偏好并进行相应的货物位置和库存调整。
除此以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也是Amazon Go中的黑科技。该系统能探测到用户从货架上取货的动作,随后它便会将相关数据同步到用户的手持设备中。如此,用户选购完所需商品后,就可大摇大摆地走出杂货店,在穿过特别设立的“交易区”后,该系统会自动识别,然后算出用户的花销并从亚马逊账户中扣款。
同时,这套系统还能利用用户的购买记录判别你从货架上拿取的商品。举例来说,如果库存管理系统无法确定你拿的是番茄酱还是芥末酱,它就会参考你的购买记录做出判断。如果你此前一直都只购买番茄酱,那么系统会自动将现在手上这件商品判定为番茄酱。
亚马逊感测融合技术为无人商超的流畅运行提供了精准性。通过该技术,亚马逊可以将不同传感器发来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感測融合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许多场景中,来自其他输入设备的数据能协助系统判别货架特定位置商品的种类。举例来说,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系统可以判别货架上的商品是否已经被拿走或还回。同时,配合图像分析,系统就能及时发现用户是否在还回商品时放错了货架。通过对多种数据的融合,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就能得到大幅提升,杂货店的管理效率也有了保障。
零售本质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任何零售业态的产生、发展、壮大,都可归结于两点: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而能同时满足这两者条件的就可以说是一个好零售模式。
譬如成本领先策略是零售行业最常用的战略。诸如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都是通过成本优势来构筑行业领先者地位。而为保持低价和利润最大化,企业通常会使人力成本开支尽可能地降低,但迫于政策压力以及低薪带来的员工流失和客户体验下降,往往也会捉襟见肘。
就Amazon Go而言,如果在零售行业大规模推广,仅在员工薪水和福利方面就会使零售企业受益良多。而已经在智慧物流和机器人仓储上尝到甜头的亚马逊,用线下零售科技降低人力成本便显得十分自然。
逆势入市的Amazon Go之所以会倍受业内关注,究其原因也是其大幅减少门店人力成本,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零售的一种颠覆。而除了人力成本外,评价一个店铺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坪效。以新开业的这家Amazon Go为例,其店铺面积在160多平方米,如果减掉一个收银台的位置,就可增加更多展示位置来呈现更多的SKU(库存量单位),从而提升坪效。
更重要的是,免排队免结账科技的运用将极大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毕竟在线下超市排队结账相当普遍,或许挑选商品只需要几分钟,但结账可能需要几十分钟。再有耐心的顾客,也会因厌烦排队而不愿意再次去消费。
已经有相关消费心理学试验证实,排队时,绝大多数人在等待8分钟后出现厌烦情绪,同时收银员的心理压力也会加大,并因此影响结账效率,最终导致一些顾客放弃购买商品而离去。显然,这些都是线下零售店有改善空间的隐性成本。诸如Amazon Go这种体验良好的小型零售店一旦布局适度,那么会有更多人前往店内体验消费。这些因素自然都是亚马逊精密计算并考量过的。
如今,亚马逊正考虑将无人便利店项目Amazon Go扩张至英国和欧洲。该公司向英国知识产权机构和欧盟相关部门递交了与“Amazon Go”有关的商标申请,申请中提出了四句产品定位口号,与Amazon Go在2016年12月首次开业时的口号类似。
生鲜日杂利润微薄,完全可以跟规模要效益,这是亚马逊的擅长。从传统零售到电子商务,再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每一次业态的变革都不会一蹉而就。一切都有待时间检验。但这个线下零售门口的野蛮人,有可能真会改变线下零售的游戏规则。
免排队免结账科技的运用将极大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毕竟在线下超市排队结账相当普遍,或许挑选商品只需要几分钟,但结账可能需要几十分钟。拿了就走
在Amazon Go购物只需要三步:第一步,安装Amazon GoAPP,打开虚拟购物篮;第二步,在Amazon Go的门禁上扫描二维码,进入超市;第三步,拿了商品直接离开。
当顾客进入门店时,需先打开Amazon Go的APP,通过对弹出的二维码扫描,登录个人账户后就可以开始自由选购,不论你拿起的是蔬菜三明治、巧克力还是一罐牛奶,系统都会自动帮你记下商品,所有挑选进购物篮的商品都会自动添加到你的虚拟购物车里。如果中途改变主意不想要某些商品也没关系,直接将其再放回货架上即可,Amazon Go会根据你的选择自动更新虚拟购物车里的商品。购物结束后,你可以直接将购物篮内的商品装袋拎走,离开商店,系统会把消费账单发送你的个人账户上,自动扣款并提供发票。
这种便捷购物方式的实现主要建立在一系列技术基础上,包括先进的传感器、云计算服务器以及大量摄像头、麦克风和Alexa语音助手。其原理类似自动驾驶汽车,涵盖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整合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设在货架后面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实时跟踪监测商品在货架上取出或放回情况并传递到后台。当顾客离店时,传感器会自动通知系统对带走的商品计价,并在手机APP上弹出购物清单,由其所绑定的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直接后台结算,完全不需要顾客操心结账。
通过这套先进的智能购物系统,超市就不再需要收银员和导购员,能大幅节约人员成本。这在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欧美发达国家非常实用。
事实上,在Amazon Go出现前,已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利用RFID(微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这种购物体验,因为它们会持续发送“我在这”的信息,允许系统对安装RFID标签的商品进行追踪。德国的一些商店也曾采用手推车小屏幕显示车中物品价格的方式,顾客结账时只需把RFID标签放到感应平台就可结账。但现在,Amazon Go连结账都省了。
隐藏其中的黑科技
这家杂货店里塞满了各种相机和麦克风,当你扫码进入杂货店后,监控系统就会认出你是谁并一路“跟踪”,当你站在货架前准备购物时,货架上的相机系统便会启动,它会拍下你拿取了什么商品和离开货架时手中有什么商品。
可别小看了这些相机,它们甚至能识别人类皮肤的颜色,并通过图像分析精确找到用户的手。此举是为了降低相机系统的失误率,毕竟当购物者较多时,两位顾客很有可能会在一个货架上拿货,而通过肤色来识别用户是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借助亚马逊在Alexa语音助手上的经验,遍布杂货店的麦克风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麦克风采集的声音,系统能获知用户所处的方位和他们的大致动作。同时,通过各个麦克风接收音频的时间差,系统还能得出用户在商店中的行动习惯。
未来,亚马逊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用户的偏好并进行相应的货物位置和库存调整。
除此以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也是Amazon Go中的黑科技。该系统能探测到用户从货架上取货的动作,随后它便会将相关数据同步到用户的手持设备中。如此,用户选购完所需商品后,就可大摇大摆地走出杂货店,在穿过特别设立的“交易区”后,该系统会自动识别,然后算出用户的花销并从亚马逊账户中扣款。
同时,这套系统还能利用用户的购买记录判别你从货架上拿取的商品。举例来说,如果库存管理系统无法确定你拿的是番茄酱还是芥末酱,它就会参考你的购买记录做出判断。如果你此前一直都只购买番茄酱,那么系统会自动将现在手上这件商品判定为番茄酱。
亚马逊感测融合技术为无人商超的流畅运行提供了精准性。通过该技术,亚马逊可以将不同传感器发来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感測融合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许多场景中,来自其他输入设备的数据能协助系统判别货架特定位置商品的种类。举例来说,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系统可以判别货架上的商品是否已经被拿走或还回。同时,配合图像分析,系统就能及时发现用户是否在还回商品时放错了货架。通过对多种数据的融合,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就能得到大幅提升,杂货店的管理效率也有了保障。
零售本质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任何零售业态的产生、发展、壮大,都可归结于两点: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而能同时满足这两者条件的就可以说是一个好零售模式。
譬如成本领先策略是零售行业最常用的战略。诸如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都是通过成本优势来构筑行业领先者地位。而为保持低价和利润最大化,企业通常会使人力成本开支尽可能地降低,但迫于政策压力以及低薪带来的员工流失和客户体验下降,往往也会捉襟见肘。
就Amazon Go而言,如果在零售行业大规模推广,仅在员工薪水和福利方面就会使零售企业受益良多。而已经在智慧物流和机器人仓储上尝到甜头的亚马逊,用线下零售科技降低人力成本便显得十分自然。
逆势入市的Amazon Go之所以会倍受业内关注,究其原因也是其大幅减少门店人力成本,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零售的一种颠覆。而除了人力成本外,评价一个店铺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坪效。以新开业的这家Amazon Go为例,其店铺面积在160多平方米,如果减掉一个收银台的位置,就可增加更多展示位置来呈现更多的SKU(库存量单位),从而提升坪效。
更重要的是,免排队免结账科技的运用将极大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毕竟在线下超市排队结账相当普遍,或许挑选商品只需要几分钟,但结账可能需要几十分钟。再有耐心的顾客,也会因厌烦排队而不愿意再次去消费。
已经有相关消费心理学试验证实,排队时,绝大多数人在等待8分钟后出现厌烦情绪,同时收银员的心理压力也会加大,并因此影响结账效率,最终导致一些顾客放弃购买商品而离去。显然,这些都是线下零售店有改善空间的隐性成本。诸如Amazon Go这种体验良好的小型零售店一旦布局适度,那么会有更多人前往店内体验消费。这些因素自然都是亚马逊精密计算并考量过的。
如今,亚马逊正考虑将无人便利店项目Amazon Go扩张至英国和欧洲。该公司向英国知识产权机构和欧盟相关部门递交了与“Amazon Go”有关的商标申请,申请中提出了四句产品定位口号,与Amazon Go在2016年12月首次开业时的口号类似。
生鲜日杂利润微薄,完全可以跟规模要效益,这是亚马逊的擅长。从传统零售到电子商务,再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每一次业态的变革都不会一蹉而就。一切都有待时间检验。但这个线下零售门口的野蛮人,有可能真会改变线下零售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