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习中的误区分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各个模块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根据系统生物学的思想构建的。这个体系以“系统”为核心概念,以“稳态”“环境”和“调节”三个科学通用概念把生物个体和系统水平的要素、行为、稳定和发展等问题统一起来,以系统分析及模型和数学方法等作为主要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发现“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分值较多,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高考的熱点正在向宏观生态方向倾斜。但往往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出现一些误区,本文在就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必修三;误区;分析
  一、误区一:认为HIV只攻击T淋巴细胞
  误区分析:在教材上41页对艾滋病的介绍写到HT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由于学生学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会认为T淋巴细胞被攻击了,还是会存在体液免疫,免疫系统不至于被瓦解。
  正确理解:HIV其大小和感冒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相似。这种病毒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助T细胞上的一种称为T4的糖蛋白互补,因而两者结合,病毒得以进入助T细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的细胞,如脑细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重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丧失等症状。
  二、误区二:抗原到底是蛋白质还是病原体?
  误区分析:在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的教材81页对抗原的定义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但必修三教材37页对抗原的定义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那抗原到底是什么呢?
  正确理解:根据抗原性质分为两类: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简称抗原。是一类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等都是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是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故又称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又可分为复合半抗原和简单半抗原。复合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只具免疫反应性,如绝大多数多糖(如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和所有的类脂等;简单半抗原既不具免疫原性,又不具免疫反应性,但能阻止抗体与相应抗原或复合半抗原结合。吗啡是一种半抗原。吗啡和蛋白质结合就有了抗原性,能刺激细胞产生对吗啡特异的抗体,把嗜吗啡者的血液取出一滴,用特异抗体鉴定,就可根据有无抗体-抗原反应而确定此人血中有无吗啡,是否吸毒者。
  三、误区三:经常认为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的K/2时的增长率是种群的最大增长率
  误区分析:“S”型曲线中K/2点的斜率是最大的,因将该点切线的斜率当成增长率而出错。
  正确理解:K/2时,不是增长率最大,而是增长速度最快。捕捞鱼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捕捞到K/2后就不能捕捞了。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不能在K/2值附近,因为此时增长速率最大。
  四、误区四:误认为细菌都是分解者,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
  误区分析:因为在自然界中细菌大多是分解者,动物大多是消费者,植物大多是生产者。
  正确理解:其实已发现的自然界中大约有500种食虫植物,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蚯蚓等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五、误区五:认为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只有神经调节,没有激素调节参与
  误区呈现: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
  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
  人教版教材中指出,在高温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以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只有神经调节,没有激素参与。认为选项应该是B、D,即在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正确解释: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参与。其依据如下:
  (1)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指出,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一体液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体温下降,维持正常体温。这说明,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不仅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杨秀平老师主编的《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明确指出:“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分别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代谢产热过程。如果动物被暴露在寒冷之中,它将随意或不随意地颤抖,以增强产热。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同时增加摄食量。如果动物长期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温升高。若动物长期处于热或紧张状态,会通过降低甲状腺的功能,使基础代谢下降,此时摄食量下降、嗜睡以减少产热。”由此可以得出,在高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是参与体温调节的,只是通过分泌量的减少来减少产热。因此,在高温环境中,机体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以增加散热;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以减少产热,二者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综上所述,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高中生物课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概念性、理论性的内容,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特殊性,产生学习误区。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生物成绩,必须要加大对高中生物误区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来避免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误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20
  [2]陈阅增,等.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
  [3]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
摘 要:初中的思想政治课对于初中生来讲很重要。新课改下,初中的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是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動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
摘 要: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創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一颗“独创”的种子。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能力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在很多高中学生数学不好,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有位伟人曾经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定性之母。”但是纵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实验器材和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二是个别学生存在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是存在不少的误区:轻文本知识,盲目追求多活动;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空热闹;学生参与不均衡;讨论问题无价值;课堂评价单一,缺乏激情。要把课堂真正搞活,取得实效,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我们认为,应做到: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合理设问,适时调控;评价多样,激励进步
摘 要: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发现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于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了一些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小学生发展的
摘 要: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也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意义,并针对师生互动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师生互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能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