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级管理中学生团结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知一个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逐步地培养和扶持起真正意义的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认为团结是第一位的。班级的团结是班级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使班级发挥潜能的催化剂。虽然团结说起来很虚,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它却总能让班级以外的其他人真切感受到,也能让身处这个班级的成员共同进步,时刻焕发出属于这个班的特殊气质。那么什么是团结?如何打造团结的班集体?团结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一、团结的基本含义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摘自百度百科)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团结首先要求的是聚。团结就是合力共为。由团结而生出凝聚力、生出战斗力、生出创造力;由团结更能生出团队精神,民族精神与国家大义。团结一切,合个体为整体。团结与孤独、独来独往、只顾小家不顾大家是相对的,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无法离开集体,离开社会的而存在。“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二、对于团结的正确理解
  有一首歌,相信许多人都会唱。这首歌的名字叫《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歌伴随我们多年。每到重大活动,举办歌咏比赛,各班一般都会选唱这首歌。体现出团结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却对团结产生了一定的误区。
  那么,什么才算是认识团结,怎样才算是做到团结呢?
  认识团结,就要消除团结的两个误区。
  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一团和气的团结不是团结。不仔细考虑,一团和气貌似团结;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团和气是一种不讲原则的假性团结,充其量就是一帮老好人,一锅浆糊。你好我好大家好,制度原则不见了。该办的事办,不能办的事也办,人情面子永远第一,最终会危害到我们整个班集体。在班内学习时,乱哄哄;有集体活动时,不见兵。此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不计后果,不着边际,危害最大。
  团结不是拉帮结派。整个班集体是由每个宿舍、每个同学组成的。一个宿舍内的团结不是真正的团结,几个同学的团结也不是真正的团结。乍看上去,小集体的团结好像是一部分人的团结,但从全局的角度衡量,却是一种不团结。因为真正意义的团结是整体上的大团结,而不是局部上的小团体。一小部分人组成的小团体,往往是一种纯粹的利益团体,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结党营私。一旦相互之间触动了自己的利益,立马就会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弄不好会危害到我们的整个高中生活。
  要想做到团结,就要领会团结的两个内涵。
  团结是一种精神的融合。团结就是心往一处想,把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建立在为班集体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的共同目标上。团结是一种合奏,而不是独奏。团结是取长补短,而不是抑长护短。团结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拆台。作为班委来说不能我负责的事你不管,你负责的事我不管;作为普通同学来说不能嘴里说谁都不错,心里看谁都不好;或者明明看见对方的毛病,也绝不说出来,任凭对方犯错误,自己没事儿偷着乐。而是把实现成为优秀班集体的总体目标最终变成班级成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团结是一种力量的凝聚。团结就是劲儿往一处使,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运用在了促进班级发展的的具体实践上。所以,团结就是向着共同的正确的目标努力前进的集体行动。团结起来力量大,不团结就会是一盘散沙,就会坐失良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众人拾柴,火焰才会旺盛;众人划桨,方能开动大船。只要人人都拉紧前进的绳套,班级距成为优秀班级体的总体目标就不再遥远。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不但要讲团结,更要会团结。让团结成为班级文化精髓和不竭动力,用团结推动班级建设,最终将班级建设为一个奋发向上、团结进取的优秀班集体。
  三、团结班集体的保障措施
  第一.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正确的集体舆论也是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育和引导正确的积极的集体舆论。
  第二.以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人
  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难免产生种种磨擦、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和研究集体成员之间(包括同学之间、男女生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等)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阂,尽快地加以调整,力求统一思想认识,消除分歧和隔阂,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
  第三.以班委会核心作用团结人
  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班级工作。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班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选拔;二是加强教育;三是放手使用和锻炼;四是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从而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就能加快发展建设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四、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总结
  一个团结的班集体会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营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并不断地加强管理、使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这对班主任而言是个永久性的话题。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传统物理教学多采用接受式,教师以教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学生经历体验、探究过程少,使学生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实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什么,就不去探索。但是问题出现后,我们不得不反思,于是,我有这样的感觉。  1.课堂教学改革被人们期许着——“过热”  在学校里,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哪一级的听、评课,心里都要想着:我的这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方针?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甚至都要考虑来听课的领导是改革派还是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为四个板块: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强调了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有了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然而“数学应用意识的孕育”、“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解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
随着我国工业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和步伐的加快,西部地区劳务产业蓬勃发展,昔日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农民们,纷纷扔掉锄头,涌向工业发达城市,由此,大批“候鸟似的农民长年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三个新的群体产生了——农民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其中,留守儿童是最让人揪心、最令人操心的一个群体。因为她们所在的年龄和心里阶段,使他们最敏感最脆弱。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子女,应该得到与同龄儿童所享有的权益。社会义不容辞
【摘要】小学的语文课程对开发、培养少年儿童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人如果仅仅局限于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就如同一只井底之蛙,你说天比井大,这超越了他的思维理解能力,他就不能明白了。同样的,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亲身所见的范围,因为,这个范围是有限的。知识虽然产生于实践,但掌握知识不仅仅只依靠实践。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的知识具有真识性,但如果局限于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分值,更影响到了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文以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强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有效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往往是到了高三复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
新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些新理念。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去教导他们,帮助他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铺开。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大家都对它是一片赞扬之声,但大家在评价的时候大多时候只看到了其中比较好的一面。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个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论述。  【关键字】
语文课堂的导入,宛若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首歌曲的演绎拉开完美的序幕。我们的导课艺术,诠释的是“一锤定音”的微妙,即第一锤就落在孩子的心灵上,颤动出恰到好处的共鸣或余音绕梁般的美妙。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他说的虽是语文写作之法,却与语文课堂的导入有着惊人的相似气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不计其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