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能使学生深刻感悟课文,提高学习能力和品德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力;培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 通过朗读,发展语言能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读出自己的经验和语感,并在课文中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复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流畅,学生的语感也随之提高。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会自觉去阅读。例如,在人教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描写卖火柴这部分,通过学生的朗读,进行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语言是基于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美国著名教育家,谈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丰富自己语言的一个很好方式,就是给学生读书,引导他们朗读。他认为,这样做不仅能够延长学生课堂注意力时间,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同时也使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美。
  小学阶段“有感情地朗读”“熟读”就是积累,没有积累,要培养良好的语言意识是不可能的。毕竟,语言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雾凇》的教学,通过感情朗读描写雾凇的句子,感受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雾凇的形成在学生脑子里留下了美好的景象,也在朗读中懂得了用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应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训练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
  二、 通过朗读,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自然风景的文章,如《丰碑》《荷花》等,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许多反映社会现象的文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少年闰土》等。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中再现优美画面,让学生在声情并茂中体会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理解文中所描绘事物的美妙之处。如《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保障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出现荷叶、荷花的不同姿态,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通过朗读,学生对荷叶和莲花有着不同的联想,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教师应抓住教材中这些美的因素,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些美的因素,最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鉴赏美。此外,在小学课本中,还有大量的古典诗歌,这些古典诗歌以其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语言而表现出来。通过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诗歌,逐渐学会鉴赏诗歌,从而萌发关注人文历史的情怀。
  三、 注重朗读,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学习语文,必须要接受文学作品丰富的滋养,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而“朗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良好动机,培养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化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审查研究推出的精品,适合学生的反复诵读,学生在诵读中可以培养语感,培养思维能力,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根据作品进行联想,像作者一样地感受、思索,从而形成鲜明的内心形象,产生真情实感,这是对作品再创作的一个过程。这一点又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自主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对朗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孩子都能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非常适合朗读,在抑扬顿挫中收获的美感,感受荡气回肠。上课之前,教师本身要深入理解教材中的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中心思想和艺术形象,把握情感语境的变化。再进行范读,做好教读指导。
  此外,让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时,朗朗的读书声会把学生带入文本中,使学生能在一个美妙的意境中享受文本了。这样,学生也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加强朗读训练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大有裨益。另外,小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后,他们还会自发的去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自主地去广泛涉猎一些其他的课外读物,学生不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广泛阅读。
  四、 通过朗读,培养思维能力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因此可以利用朗读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很快悟出课文主旨: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是学生的理解过程,以及思维过程。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当学生思考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事物。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机会,有机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真理,善与美,并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真相。更能体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朗读教学,通过学生的朗读和积极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它可以促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创新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教学,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吴小琦,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因此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就显得极其重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探究活动前的教学准备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探究式;实验教学;有效准备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
目的:对SD大鼠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艾塞那肽(Exendin-4)在建立模型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的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并研究艾塞那肽(E
摘 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教育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增强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堂效果;提高能力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在一堂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去粗存精,这对我们日后的课堂教学益处良多,有效的教学更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制,观察。肾小球硬化大鼠蛋白尿等肾病表现及肾组织病理改变,从蛋白水平分析肾小球硬化相关因子的作用以及NF-кB与肾小球硬化、细胞凋亡
摘 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造激发积极情感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满足学习需求的教育教学情境,不断提升小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能力培养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组织下,通过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小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教学过程。小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
目的:  探讨无支架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45例我院2015年7月-2016年
摘 要:我国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地域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而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开始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这些学生的文化背景、地域特征以及生活习惯等都不同,心理发展状态也不一致,为了实现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正面引导,使学生尽快地转变心理状态,就需要对此类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针对外来工子女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的] 用ZT胶进行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诱导非栓塞侧肝叶代偿性增生,研究ZT胶在兔SPVE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健康新西兰白兔32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