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金属工艺学》课程是机电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车间课堂化、课堂车间化(简称“双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车间、实习室等训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将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进一步培养分析、解决具体生产问题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主力军。
关键词:“双化”教学模式;《金属工艺学》;课堂+车间教学;应用
传统中职《金属工艺学》教学多采用纯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行业对中等机电技术人才的要求,采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理论同实践有机结合的“双化”教学模式,使中职机电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更加贴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从中职实际教学需要和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出发,探索“双化”教学同中职机电专业《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
1.“双化”教学模式及特点
所谓“双化”教学,就是能把课堂搬进车间的就进车间,能把部件搬进教室的就搬进教室。其特点是车间与课堂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学习技能与生产实训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其优势在于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车间)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2.《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双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双化”教学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引导式、工学交替、多媒体教室与机械加工中心一体化的车间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1.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材料宏观性能和材料成分、内部组织结构的关系,掌握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学会正确使用材料,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并在工艺流程设计过程中将加工方法与材料结构形状、性能、加工难易及成本关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项目选择与分解
基于项目教学法要求,《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选择了机械制造业常用的典型零件齿轮类、轴类和箱体类作为学习项目,再将项目分解为具体任务细化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例如,学习轴类零件加工工艺项目时,分解为如下五个学习任务:轴的作用及性能要求(轴的工作条件分析);轴的材料选择;轴的主要结构分析与设计(零件图),并进行轴的强度校核;轴的工艺路线分析与设计;轴的加工制造(工艺流程具体实施)。
2.3.项目能力训练计划
项目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项目能力训练计划,如学习轴类零件加工这个任务可将能力训练项目计划如下。计划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产情况,研究分析轴(包括工作条件、性能要求等);熟悉轴结构和材料选用;了解轴的加工过程,能初步确定轴类加工工艺方案。实现目标的措施:采取引导学生学习收集轴类零件资料包括轴的分类、材料、结构等有关行业标准,在车间进行简单轴类加工实训来学习工艺制造流程。实训方式及步骤:要求学生以生产人员的身份进行轴类零件的调研;了解轴的性能,分析制造工艺方案,进行方案的比较,准备轴加工的训练,并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工作报告书、收集的有关标准规范文献资料及相关轴类参数计算。学习实训活动主要在校内金工实习车间进行,教学突出轴的分析、材料选用、工艺流程等实际制造过程,依据设定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相对独立进行工作的机会,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
2.4.项目计划的实施
教师在教学前先进行《金属工艺学》教学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将学生根据学习项目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小组选择一个学习项目,根据所学知识,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工作步骤。例如,在轴加工学习项目中教学采取下面几个步骤。依据工作条件,分析轴的作用和性能要求,给学生以启发;组织各小组自行独立设计轴的结构,分析绘制零件草图,进行团队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疑。根据经过团队讨论所确定的方案,各同学独立完成项目中分析、设计、加工等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教师在实训中心对设计进行答辩式批阅,可使学生直接得到指正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2.5. 项目结果评价
各团队在实训车间进行设计与加工成果展示,让学生依据评价表,评价工艺设计项目的优劣,结构是否正确、合理,性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等等评价工作结果。
3.《金属工艺学》课程采用“双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3.1.学习效果
采用“双化”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完成轴、轴承、齿轮、箱体等学习项目,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实现在团队中的自我价值。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教学体会
一是教师应编写《金属工艺学》相关任务项目实训教材;二是典型零件加工学习项目是为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一个媒介,任何一种零件,只要它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都可以作为学习项目,且简单的项目对于初涉职场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
4.结束语
中职课程的“职业化”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双化”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恰当采用“双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将是未来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也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臧红梅.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模式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05).
[2]贾永.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办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19.
[3]曹晔,汤生玲.中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形式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9).
作者简介:朱慧涛,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现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理论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和产品设计改进中的应用。
关键词:“双化”教学模式;《金属工艺学》;课堂+车间教学;应用
传统中职《金属工艺学》教学多采用纯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行业对中等机电技术人才的要求,采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理论同实践有机结合的“双化”教学模式,使中职机电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更加贴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从中职实际教学需要和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出发,探索“双化”教学同中职机电专业《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
1.“双化”教学模式及特点
所谓“双化”教学,就是能把课堂搬进车间的就进车间,能把部件搬进教室的就搬进教室。其特点是车间与课堂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学习技能与生产实训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其优势在于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车间)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2.《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双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双化”教学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引导式、工学交替、多媒体教室与机械加工中心一体化的车间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1.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材料宏观性能和材料成分、内部组织结构的关系,掌握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学会正确使用材料,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并在工艺流程设计过程中将加工方法与材料结构形状、性能、加工难易及成本关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项目选择与分解
基于项目教学法要求,《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选择了机械制造业常用的典型零件齿轮类、轴类和箱体类作为学习项目,再将项目分解为具体任务细化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例如,学习轴类零件加工工艺项目时,分解为如下五个学习任务:轴的作用及性能要求(轴的工作条件分析);轴的材料选择;轴的主要结构分析与设计(零件图),并进行轴的强度校核;轴的工艺路线分析与设计;轴的加工制造(工艺流程具体实施)。
2.3.项目能力训练计划
项目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项目能力训练计划,如学习轴类零件加工这个任务可将能力训练项目计划如下。计划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产情况,研究分析轴(包括工作条件、性能要求等);熟悉轴结构和材料选用;了解轴的加工过程,能初步确定轴类加工工艺方案。实现目标的措施:采取引导学生学习收集轴类零件资料包括轴的分类、材料、结构等有关行业标准,在车间进行简单轴类加工实训来学习工艺制造流程。实训方式及步骤:要求学生以生产人员的身份进行轴类零件的调研;了解轴的性能,分析制造工艺方案,进行方案的比较,准备轴加工的训练,并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工作报告书、收集的有关标准规范文献资料及相关轴类参数计算。学习实训活动主要在校内金工实习车间进行,教学突出轴的分析、材料选用、工艺流程等实际制造过程,依据设定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相对独立进行工作的机会,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
2.4.项目计划的实施
教师在教学前先进行《金属工艺学》教学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将学生根据学习项目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小组选择一个学习项目,根据所学知识,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工作步骤。例如,在轴加工学习项目中教学采取下面几个步骤。依据工作条件,分析轴的作用和性能要求,给学生以启发;组织各小组自行独立设计轴的结构,分析绘制零件草图,进行团队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疑。根据经过团队讨论所确定的方案,各同学独立完成项目中分析、设计、加工等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教师在实训中心对设计进行答辩式批阅,可使学生直接得到指正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2.5. 项目结果评价
各团队在实训车间进行设计与加工成果展示,让学生依据评价表,评价工艺设计项目的优劣,结构是否正确、合理,性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等等评价工作结果。
3.《金属工艺学》课程采用“双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3.1.学习效果
采用“双化”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完成轴、轴承、齿轮、箱体等学习项目,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实现在团队中的自我价值。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教学体会
一是教师应编写《金属工艺学》相关任务项目实训教材;二是典型零件加工学习项目是为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一个媒介,任何一种零件,只要它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都可以作为学习项目,且简单的项目对于初涉职场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
4.结束语
中职课程的“职业化”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双化”教学模式在中职《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恰当采用“双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将是未来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也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臧红梅.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模式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05).
[2]贾永.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办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19.
[3]曹晔,汤生玲.中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形式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9).
作者简介:朱慧涛,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现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理论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和产品设计改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