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埃及的千古惊艳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座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在亚历山大港崛起前,也就是法老时代末期,它拥有当时十分重要的国际港口,也拥有埃及艳后登基的寺庙,却不幸于1300年前沉入海底。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只在文献里见过关于这座叫索尼斯(Thonis,古埃及语)的古城的记载,却没有实实在在地找到任何物证。而古希腊人将英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最先踏足的埃及城市称作希拉克莱奥(Heracleion)。随着科技发展,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戈德里奥(Franck Goddio)及其团队在1996年从海床挖掘出了这个千年之谜的真相,证实了希拉克莱奥(Heracleion)和索尼斯(Thonis)其实就是同一个地方。现在,人们称这座古城为索尼斯·希拉克莱奥(Thonis-Heracleion)。
  珍宝荟萃,展现丰硕的水下考古成果
  自今年5月中旬起,一连六个月,大英博物馆将其与另一个同在尼罗河河口沉没的古城卡诺帕斯的考古发现,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个重磅展览名为“沉没的城市:埃及的迷失世界”是大英博物馆的首个大型水下古文物展,300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展品中包括从埃及博物馆借出的珍宝以及大英博物馆已有的馆藏,连同弗兰克·戈德里奥及其团队在过去二十年间的惊人考古成果,一起诉说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在各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的辉煌交融。
  踏过左右上下的天蓝色的灯箱通道,我们进入展馆。暗蓝色的墙面,沉郁的光照和略带神秘色彩的背景音乐,混杂着徐来的海浪和气泡声,制造出静谧的深海临场感,仿佛让观众化身水下考古队的一员,如初见一般,邂逅这些在地中海海床沉睡千年的珍贵宝藏。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发现索尼斯-希拉克莱奥和卡诺帕斯”大致介绍了展览的背景和两座古城被发现的过程和历史地位;紧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古埃及与古希腊:早期交汇”介绍了公元前650年左右,两国从贸易往来到文化交流;而展览的第三部分“希腊列王与埃及诸神”展现了托勒密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故事。到了第四部分“奥西里斯神:从神话到节日”,让参观者看见最新发现的举世无双的文物如何重现神秘的远古宗教仪式——奥西里斯节。而最后的第五部分“希腊与罗马”,则探究了在公元前30年时,罗马吞并亚历山大帝国后,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埃及特点的宗教输出到整个罗马帝国的过程。
  进门后正面相对的,是哈比神的巨大塑像,哈比神在古埃及神话里是个风流成性的河神,他被描绘为长着女子胸部的男人,其丰满的胸部象征着尼罗河流域土地的肥沃以及河水泛滥时对土地的滋养。而这个塑像通体以花岗岩打造,高5.4米,重达6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哈比神雕塑。他曾庄严神圣地站立在索尼斯·希拉克莱奥城的神殿边,欢迎各地远道而来的商人、水手和异乡客,而他手上的托盘,则用来堆放进贡给埃及诸神的祭品。在神像的左方,有一个名为“成为哈比神”的声音影像装置,戴上耳机注视屏幕,听着当时取自这座巨大雕像周围的海底录音,看着探照灯抚掠神像身体的画面,你可以体验到沉睡千年的哈比巨神被发现那刻的兴奋。
  转过身,巨大的投影墙上有简短的介绍片,概括又有力度地介绍水下考古团队索尼斯-希拉克莱奥城和卡诺帕斯城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城市的规模和历史地位,也介绍了展品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勘察进度。
  诸神世界,地中海文明的交汇
  在深邃的氛围里,移步到第二部分“古埃及与古希腊:早期交汇”,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灰黑色石碑。这块在阿布基尔湾发现的宝物叫索尼斯石碑,高1.9米,完好无缺的碑身刻有公元前380年塞依斯城的皇家法令。碑文证实了古埃及的索尼斯城和古希腊的希拉克莱奥城其实就是同一座城市,也宣布了经该港口出口和入口的所有货物,必须加征10%的税。在石碑的右边,博物馆设置了一个可供参访者使用的手电筒,鼓励参访者用手电筒照射石碑,查找形状奇怪的象形文字,这样的有趣设置,又一次与参访者分享了水下考古员的体验。
  此外,还可以从橱窗里看见公元前664年到公元前332年之间,古希腊和古埃及交易的货物,包括银币、陶制酒壶、香油壶等。而石灰石上雕刻的希腊军人形象,很好地反映了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对希腊雇佣军的重视。在展区的尽头,有乌制木乃伊,显示了古埃及人对动物的崇拜。
  来到第三展区,这部分的主题是“希腊列王与埃及诸神”。墙上有一幅古埃及和古希腊的神明对照表,上面有神的样子和他们的名字,比如木星之神在古埃及神话里是阿蒙,在古希腊神话里则是宙斯。这样的神明“翻译”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2年征服埃及后,积极促进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宗教文化的融合,也尊重埃及的习俗,同时为古埃及带来希腊的传统竞技运动和音乐。
  第三展厅里,也陈列着一尊名为阿尔西诺伊塑像的雕像。以坚硬的黑石打造,被考古员在古城卡诺帕斯的遗址中发现,这个极其女性化的身体完美结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风格,是一件令人惊叹的雕塑作品!可以推测,完整的塑像定比真人的尺寸要大一点。而该塑像已被确认是托勒密王朝的某位女王,很可能是阿尔西诺伊二世。打量她的着装,在披肩的末尾有个蝴蝶结作连接,也正是当时女王的着装规格。然而她又穿得与神话中掌管健康、婚姻和爱的女神伊希斯相似,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用心。
  而到了第四部分,神秘的宗教仪式和诸神之像将会向你揭开神秘面纱。首先应当关注的,是高1.9米的圣牛阿庇斯雕像,阿庇斯是丰饶及生产力的象征。这宏伟的圣牛雕像,线条柔和且富有力量。此外,你甚至可以看到古埃及神明的家庭关系图表及其对应神像,如临圣殿。但众神中最重要的,自然属冥神奥西里斯的雕像,奥西里斯是一个被政敌分尸后又复活的神,也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祗之一。该雕像作品于塞伊特时期完成,由灰绿色的硬砂岩打造,高1.5米。站着的奥西里斯神头戴白色皇冠,手持连枷和弯钩,超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作为生命之主,他的整个姿态散发出高强度的生命能量。
  穿越众神,在第四展区末尾的展厅,有一面“海底墙”,上面投射着蔚蓝的海面,从水底向水面的角度仰望,涌动的海水拌着阳光,越发剔透,波光粼粼,此时耳边亦有气泡和海浪声,混沌作响,那该是水下考古员们上岸前的视角。在“海底墙”墙脚,有三个并列的LED银幕,滚动播放着弗兰克·戈德里奥以及欧洲水下考古研究所(简称IEASM)在海底利用最先进的考古机器和技术手段从沙砾和泥浆中发掘这些失落千年宝藏的激动人心的片段。索尼斯·希拉克莱奥这座辉煌之城因为其本身的地质和地震、洪水以及地层下陷而沉入海底,但海水对空气的隔绝,却成就了多数的雕像、文物品相完好的留存千古。如当时的人们在最受欢迎的宗教节日“奥西里斯之谜”中使用到的,用于还愿仪式的金属制纸莎船模型。它们细长且纤弱,最长的可达67.5cm,有些船的长度甚至精准到一样。铅灰色的船身的雕刻精妙地模仿了纸莎草编织的纹路,营造出可被想象的轻盈。列队前行的纸莎草船在神圣的还原礼中满布河道的情景,仿佛被带到眼前,人们用高度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表达对冥神的喜爱和崇拜。
  来到最后一个展区,这一展区的主题是“希腊与罗马”,继续探讨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埃及特点的宗教对罗马帝国的影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出口前一对相对的狮身人面像守护着一个高耸的祭司石像,祭司的手里捧了一个小小的奥西里斯神。生命轮回之光使人倍感宁静,这一场与海底古城的相遇,迟到千年。却还有95%的水下遗址和不朽的古文明一道,等待苏醒,等待浮出水面。
其他文献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八大山人在精神的层面上是一个当代艺术家:他总是创新出奇,而从不满足于模仿;他总是充满了叛逆感,但是又无比地隐忍;他疯疯癫癫,却又是清醒冷静。这样充满个性的艺术家,在当代中国仍然是被尊崇、被模仿、被致敬的对象。  范勃(1966年生)来自于天津,并在北京的中央美院完成他的学业,但是在广州美院多年的教学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南方人。他早先的风格与方力钧等人类似,以“玩世现实主义”著称
期刊
笔者在编著《案头——书房内外》之时,参考了大量古籍文献,其中又以明代居多,明人好古,又有创新。记得有学者研究明人书法,几乎人人都可草书,又似乎各为一体。其奔放自信可见一斑。明人又有节操,李日华在日记里说,在朋友那里见到喜欢的文房,爱不释手但朋友赠送时却坚决不受,因为不能夺人所爱,据为已有。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都为之感动。这样一个时代可以说承前启后,清人文化的没落也可以释怀了。  所谓案头,即画桌之上
期刊
近几年古籍拍卖渐流行新文学版本,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后的文学作品版本,而新文学版本中,毛边本是其中的奇葩。毛边本爱好者自称毛边党人,笔者亦是毛边党资深“党员”了,“党龄”有二十多年。当然,毛边党不是什么党派,只是个“粉丝”群而已。毛边党以鲁迅为“党首”,创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余党”不绝,但毕竟是一小撮了。  对毛边书的不同认知,就会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有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懂风
期刊
多年前的一日,与香港知名设计师施养德相聚于八号桥共宴,席问他得知我是无锡人,便问:“知道丁雄泉吗?”我如实相告不知,“不应该啊!”对方的眼神露出几分诧异与疑惑。后得知,丁雄泉虽然名扬海外,却一直心念家乡,希望在无锡建一座美术馆,并愿捐赠一批作品,但政府层面反应并不热烈,于是便联络了乡人宋迎春,他是当代艺术收藏大家。对丁的艺术非常欣赏,便开始寻场地、凑机缘,但不久丁先生患病成了植物人,一切的推进由此
期刊
丙申猴年,金猴献瑞。猴形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该文从各类以猴为题材的文物中选出较为精美者——洛阳新见猴形带钩精品,从其历史流变、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鉴赏研究。  一、猴形带钩及铜雕演变  带钩是我国先秦及两汉时期人们束腰革带上的种挂钩,犹如后世所用之皮带扣,古代又称“犀比”,在当时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多以青铜铸造,也有用铁、玉等制成,一端曲首,背有圆钮,或作动物形,或铸有花纹,有鎏金、镶银等工
期刊
名人手迹的收藏家曹天效曾说:“最重要的是有精神的信仰。收藏源于热爱,收藏艺术品不仅仅是喜爱艺术家的作品本身,有时候是被艺术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倾倒。名人手迹收藏更是这样,让人接近精神偶像,感受他们存在真实性,这种收藏是有温度的。”  名人手迹的收藏一般分三大类:签名;墨宝和手稿。签名,一般有名片签名、请柬签名、纪念封片签名、照片签名、著作签名、特殊纪念品签名等等,签名之后最好落有名章。墨宝,一般指著
期刊
迈阿密,不同于纽约、伦敦等艺术之都,并没有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遗留,看不到大都会博物馆里的文艺复兴大作,而更多的是成为了当代和边缘艺术家的游乐场。这座城市被挂上艺术之名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在巴塞尔博览会前,迈阿密拥有的也就是那么两三个每个城市都会拥有的“艺术博物馆”,规模和藏品更是不敢恭维。是的,是艺博会改变了这座以休闲渡假为名的海滨城市,现在的迈阿密,吸引的也是一群特有的艺术藏家——喜欢逛艺博会、
期刊
去年年末就曾预言过,2016年整年而言,就充满了买买买的节奏。不管买家与卖家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春拍就如潮涌,挟裹着某些不可抗拒的大势。一轮春拍下来,深度调整后的市场正在显山露水。泡沫拂去,市场缓慢放量,拍卖门类推陈出新,持币观望者不放过每场精品……在去年的回暖迹象之后,今年的稳中有升就是对去岁市场回响的一种佐证。60天的春拍期间,拍品数量略有下降,但是成交总量持平。或者,换种行业内说法“减量增质
期刊
言及收藏,则先修其身,华夏文明历数千年,个中有太多传奇与菁华,需为藏者所探、所研。昔时珍宝,如今或长眠地下,或散落世间,它们被悉心珍藏的同时,也为我们解读先祖的文明打开了一扇窗。  随着近代文博体系的输入,博物馆肩负起保存、展示、传播文明古国文化精髓的重任,并为藏家、学者以及艺术爱好者建立科学、权威的学术指导。法国作家曾说:“所谓千古不朽的艺术作品,特点就在不论时尚怎么改变,它总是有办法满足任何时
期刊
在习惯摁亮手机屏  在习惯摁亮手机屏幕看时间之前,人们用钟表来彰显时间的概念,钟表发明之前则使用圭表、日晷与漏刻,诗意的中国人以“一炷香”“一盏灯”为时间量词,西方人曾随身携带沙漏计时。时过境迁,传统钟表逐渐被冷落,设计师们尝试用概念时钟、创意烛台与插香座、沙漏台灯以及日历等家居小物件呈现光阴荏苒之美,让悄然流逝的岁月可见可感可碰触,打捞沉淀在历史深处的碎片,抚平创伤与乡愁,休憩身心慰藉性灵,重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