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作为学习的一个部分,既是外语学习的手段,又是外语学习的目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由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组成,并受到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把阅读策略的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改变英语教学中一些耗时、费力、低效的尴尬和无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原则;技巧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识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性、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
一、阅读教学的原则
1.注意课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文的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读的时候一气呵成,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2.背景介绍,清除阅读障碍
东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们顺利地阅读,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高中教材节选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在阅读前对作者和有关的历史知识的介绍是很有益的。
3.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逐步提高其素质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而不是把文章断成几个孤立的片段去处理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结构等。应该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去读,从整体上了解,然后再分段教学。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接下来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来,使得文章的线索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类似的文章他们知道了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去写。
在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觉得很具体,很实际,这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二、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对阅读的要求,首先是理解,其次是速度。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在能够理解的条件下提高阅读速度。首先,可通过限时阅读来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的阅读速度由每分钟80个文字符号提高到每分钟120个文字符号,略高于国家标准,接近于母语阅读速度。这样可以改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或翻译的坏习惯。其次,没有足够的输入,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输出,所以需要阅读量的增大。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强语感,丰富英语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逐渐摆脱汉语思维习惯并学会用英语思维。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的能力。
(1)略读与跳读。略读就是先阅读文章的标题,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猜测,或者在识别关键词的基础上,找出每段的主题句(中心句),通过主题句子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如果有插图先看插图,再看标题,然后对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猜测。跳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也就是说在阅读中不断地搜索信息、确定信息,找到所需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
(2)猜词与翻译。猜词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后猜出所读文章中的新词的词义,用学过的英语解释;而翻译主要是要求学生阅读后用汉语把所读文章中的难句解释出来,这样做不但扫除了阅读障碍,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速度。
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
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易,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体温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实际上,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失,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要学生的低层次阅读技巧,通常的问题如下: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
Who/where/when/what/why/how…
According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atement?
后两种问题需要学生的高层次的阅读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断型的问题,如: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四、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
对阅读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的阅读能力,学习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目前中学生自我评价英语阅读的能力普遍较低,而此种现状无论是从教育的最终结果——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还是从当代国际教育界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方式和学习重点的转移这一趋势来看,都是不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自我调整、自我思考、自我促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与失败,最终实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客观地看待学生阅读的进步和不足,研究学生在阅读中体现出的某方面的阅读优势,善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亮点,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原则;技巧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识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性、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
一、阅读教学的原则
1.注意课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文的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读的时候一气呵成,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2.背景介绍,清除阅读障碍
东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们顺利地阅读,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高中教材节选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在阅读前对作者和有关的历史知识的介绍是很有益的。
3.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逐步提高其素质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而不是把文章断成几个孤立的片段去处理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结构等。应该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去读,从整体上了解,然后再分段教学。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接下来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来,使得文章的线索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类似的文章他们知道了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去写。
在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觉得很具体,很实际,这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二、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对阅读的要求,首先是理解,其次是速度。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在能够理解的条件下提高阅读速度。首先,可通过限时阅读来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的阅读速度由每分钟80个文字符号提高到每分钟120个文字符号,略高于国家标准,接近于母语阅读速度。这样可以改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或翻译的坏习惯。其次,没有足够的输入,也不可能有高效的输出,所以需要阅读量的增大。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强语感,丰富英语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逐渐摆脱汉语思维习惯并学会用英语思维。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的能力。
(1)略读与跳读。略读就是先阅读文章的标题,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猜测,或者在识别关键词的基础上,找出每段的主题句(中心句),通过主题句子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如果有插图先看插图,再看标题,然后对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猜测。跳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也就是说在阅读中不断地搜索信息、确定信息,找到所需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
(2)猜词与翻译。猜词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后猜出所读文章中的新词的词义,用学过的英语解释;而翻译主要是要求学生阅读后用汉语把所读文章中的难句解释出来,这样做不但扫除了阅读障碍,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速度。
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
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易,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体温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实际上,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失,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要学生的低层次阅读技巧,通常的问题如下: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
Who/where/when/what/why/how…
According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atement?
后两种问题需要学生的高层次的阅读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断型的问题,如: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四、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
对阅读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的阅读能力,学习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目前中学生自我评价英语阅读的能力普遍较低,而此种现状无论是从教育的最终结果——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还是从当代国际教育界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方式和学习重点的转移这一趋势来看,都是不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自我调整、自我思考、自我促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与失败,最终实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客观地看待学生阅读的进步和不足,研究学生在阅读中体现出的某方面的阅读优势,善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亮点,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