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治未来的三种可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9506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稍微长远地看,新加坡政治生态的变化,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什么时候会发生。
  2015年新加坡国会大选,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获选民将近70%的支持率,取得2001年以来的最佳成绩。这次大选的背景不同寻常,在新加坡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变化是这是一次没有国父李光耀的选举。李光耀今年3月去世,将这个他一手创立的南洋小国的命运交付给下一代,也自然让新加坡的未来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于这次大选执政党取得佳绩的原因,新加坡著名外交家和政客许通美总结了10个原因,无所不包,很有说服力。但另一方面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竟然需要如此的总结。自1959年以来的历次大选中,人民行动党都是毋庸置疑的胜者,反对党屡败屡战,但或者大败亏输,或者成就有限,所得不超过数席,而执政党大比分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一次的大胜,其实有点“出人意表”和“非比寻常”。
  行动党的支持者自然为这样的大好结果欢欣鼓舞,但这绝对不代表执政党的胜利就是如此理所当然。实际上,那些认为行动党会有所失利的预言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新加坡社会已经人心思变。稍微长远地看,新加坡政治生态的变化,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什么时候会发生。
  新加坡未来政治生活的演变,可能出现3种情况。
  第一种是维持现状,即行动党继续维持一党独大的局面,如过去历届选举一样,将反对党的力量禁锢于国会不超过10个席位之内。平实地讲,这种情况已然不可能长期持续。行动党这一次的大胜有其特殊原因,尤其是50周年国庆和李光耀去世,对该党有着特殊的加票因素,而这些因素,下一次选举将不复存在。无论是政绩还是个人魅力都还深得人心的李显龙总理下一次大选后可能不再担任总理,而该党推出的其他候选人其实并没有特别高的民望和魅力,也并没有被选民认为有很强的能力。反对党能够网络到的优秀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一次反对党工人党虽然没有能够继续扩大地盘,但其推出的若干候选人背景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大学教授、律师、高级白领等,这在以前的大选中几乎不可能出现。随着新加坡政治控制的放松和热心从政的人越来越多,可以预计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反对党,在未来的选举中,反对党能夺得的席位会越来越多,虽然在短期内尚不能组阁执政,但可以在国会对执政党形成更大的制衡。
  第二种可能性是随着反对党力量的壮大,在新加坡形成两党恶性对抗的政治。行动党的支持者和很多政治观察家认为,这会是一种最差的结果。这种局面亚洲社会并不陌生,泰国、菲律宾、台湾地区等经济体的政治生态,都让很多新加坡人觉得应该引以为戒。这种政治生态的主要表现是,为了选举上位而大打出手,互相攻击,选举花招和激烈或哗众取宠的语言层出不穷,而对真正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议案则互相掣肘,生怕对方得分。
  反对两党制的人认为,对新加坡来说,这种局面最为可怕,因为新加坡有着几个天然缺陷,导致承担不起这种折腾。一是国家太小、市场太小、人口太少,且几乎没有资源,经不起折腾,一两个重大政策实施有误,都可能导致国家翻船崩溃。二是人才太少,如果从政人才资源平均分散到若干党派,可能出现一流人才甚少且受到众多三流人才制约的“劣币驱逐良币”局面。
  第三种可能性是良性竞争的两党制,一个政党上位则执政,下野则做“忠诚的反对党”,虽然选举取胜也是目的,但不会将此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支持两党制的人们认为,恶性对抗和人才不足在新加坡都不会出现,因为新加坡也是富裕已久,教育发达,人民素质较高,也不会容忍素质低劣的政客上台和恶搞。此外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新加坡如今人才很多,远不是建国之初遍地是素质不高的草根局面,所以如果出现两党制,两党都会有一流的人才。再者,小国之内的两党充分竞争,也不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国家动乱。比如以色列,也是两党激烈竞争的政治体制,但国家之治理堪称善政和民主模范。
  总体来看,最好的结果是第三种,即两党良性竞争的新政治生态。但平心而论,这一点就算能实现,也不会一蹴而就。我以为,随着反对党力量壮大,逐渐接近到和行动党平起平坐局面,两党制可能在所必然。如果出现竞争国家政权的两党,选举中以情绪性的语言互相攻击可能也难以避免,并因此带动支持者的情绪,导致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撕裂,政府的施政效率也会有所下降。最好的结果是,经过一段这种情况的过渡,两党学到在对立竞争中相处的技巧,政客也逐步磨练在对抗环境中自我表述和争取民心的能力,以国家整体利益为最高目标,以法治为边界,最后演变到良性竞争的两党制。这个过程,大概会在二三十年内发生。
其他文献
过去,在中国南方的山区里,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劳动人民总是看上去比较矮小、羸弱,有时候,背着、挑着重物,几乎要把人压趴在地上,看上去让人辛酸不已;而有闲阶层呢,则大多都长得高大、健壮。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但在很小的时候,目睹到这种巨大的反差,天真的我突发奇想:劳动人民看上去多么可怜,为什么不是高大、健壮的有闲阶层去干这种重活呢?  儿时的这个想法,现在看来肯定要被人认为通往奴役之
在“五四”青年节当日,14岁至28岁(共青团员的年龄限制范围)的人群依法享受半天假期。如果问“谁是青年”,这一年龄跨度恐怕是最方便的答案。  关于青年的年龄界定,各国有所不同。但生物学意义上的年龄只是青年这个概念的一个侧面,而且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侧面。青年更重要的是一种与未来相关的精神状态和针对统治性的社会结构与思想权威的反叛性,罗伯特·肯尼迪说过,“这个世界需要青年的品质,并非人生的一个时段,而
2013年2月22日晚,众多“五星运动”党的支持者在罗马参加格里洛的竞选宣传活动。  “首脑外交无小事。”日本外务省的官员几次这样说。从语言中能嗅出外务省要强调安倍晋三首相在2月21~23日的访美,具有相当大的“成果”。  不过,除了在安倍访美回来一周后, 《日本经济新闻》忽然在3月1日发了一篇赞美访美硕果累累的官样文章《日中对立,美国总统表明的真意》外,人们在日本的主要媒体、美国媒体上并没有看到
“恐聚族”在2014年春节成为热门词汇,许多人开始抱怨,同学聚会变成了功利化的土豪盛宴,比钱多、比权大、看谁能包干费用、看谁人脉更广,甚至还相互比较谁的孩子成绩更好、谁的岳母更有背景……网上的《恐聚族之歌》这样唱道:“相聚看似甜蜜其实很恐惧,同学情、少年谊都不再提起,就在这次聚会里谁还会珍惜,相聚已没有意义。”  唯钱、唯权的社会价值观渗透到一个个同学圈,聚会里的人好似被划分成了三种:一种是“混得
许多人一定看过梅尔·吉布森和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那部电影《阴谋理论(Conspiracy Theory)》。吉布森是演一个无论什么事都用阴谋论来解释的计程车司机。他这个人歇斯底里,好像很不理性。但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才知道他原来是个中央情报局的杀手,他的记忆已被药物洗掉,他所谓的阴谋原来都是真的!  前几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彼德·耐特(Peter Knight)写了一本《阴谋文化:从肯尼迪遇刺
此次“西门事件”中共有72人死亡。图为枪战交火后倒塌的商场上层停车场。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当地时间9月21日中午刚过,市中心的西门商场(Westgate Mall)内突然闯入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身穿黑衣,蒙面,装备着防弹背心、自动武器和手榴弹,一言不发地进入商城走廊。管理人员和顾客最初认为系常见的警方追捕逃犯场景,并未特别在意,但很快,这些人便抢占有利地形,开始向人群射击、投弹,并劫持人质,在军警到
湖南省黄荆乡—这个被称为“无妈乡”的地方,被媒体关注后,突然广泛传播。这可能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统计—其他地方,很少专门统计“失母孩子”的数量。  这样,130多个“失母孩子”的新闻点,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与此同时,一些女权主义者的论坛上,我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的母亲之所以出走,是因为这些女人们是被拐卖过来的,而且他们的男人好吃懒做。这帮男人还存在严重家暴倾向,经常打老婆。  内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全三册)  【日】冈田武彦 著 杨田 冯莹莹 袁斌 孙逢明 译 钱明 审校  重庆出版社  2015年2月版  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的制度、牧师乃至教皇来得救—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与此类似。儒家的最高价值是让自己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人人皆可成圣,意即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神圣的意义。而无论身处何种时代、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十三五”规划的草案已经完成,正进入征求地方、部委和专家等意见的阶段。  此前的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召开会议,决定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主要议程即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五中全会讨论下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已成惯例。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后,规划纲要将会在明年全国“两会”上提请审议通过
当代最杰出的才子型评论家克里斯多福·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已于2011年底因癌而逝。他生前的说论之一乃是宗教有一种邪恶的本质,把诅咒当成预言,所谓的末日意识就是人类被警吓出来的集体癫狂。  最大一次末日癫狂是在公元999年,惶惶的人心甚至扭曲了人们的知觉,许多人扬言在深夜看见野狼头上顶着骷髅在月下参拜;有人看见云上有魔鬼在舞蹈;有人看见河水变赤。种种道听途说的星象泛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