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需要“研究人”而非“市场人”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re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哲人科学家皮尔逊在1885年发表的“市场的热情和研究的热情”中,把两种类型的人——“市场人”(man of themarket-place)和“研究人”(man of thestudy)——加以对照和剖析。他的论述十分有趣,至今依然切中时弊,极具现实意义。
  在皮尔逊看来,研究人深知,知识没有终点,追求真理没有终点。研究人不需要拥有作为观念提出者的名声;他满足于享受生活的充实,使生活达到宗教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是理性的(由于生活是在与他的时代的最高知识一致的情况下度过的)和道德的(由于生活被引向社会的目的、教育的意图和真理的发现与传播)。他表明,研究人也是有热情的——研究的热情:它的力量在于冷静而不在于狂热,在于坚持而不在于狂躁。研究的热情出自对知识的渴望,它在许多情况下达到一种无条件的激情。人在追求真理时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促动全体研究人的精神不是野心,因为许多人既不追求又未体验任何名望。研究人通过学习和研究,增加的知识随之带来增长的活动,生活变成理智的整体。通过研究获得的社会的和物理的真理知识变成人的理智本性的一部分时所出现的持之以恒,就是所谓的研究的热情。
  皮尔逊在论述市场人和市场的热情时说,使一个市场人能够实现他的规划的能量,可用他能够在他的同胞中激起的热情的量来衡量。通过诉诸激情创造热情,并把它引导到确定的目标,这本质上是市场人的方法。他不是力图通过人的理性推动人,而是力图影响他们的感情,刺激他们的激情,在这样做时并激发他们的热情为他热心的事业服务。党派激情、迷信、宗教仇恨、民族偏见、阶级感情、个人欲求和种族冲动的每一个状态,都是市场人为实现他的意图所必需的用来引发刺激的东西。这种人的语言是华丽的,修辞是卓绝的,只是彻底缺乏逻辑思维或学者研究的精神。他进而揭示出:“市场的热情是拥有(或确切地讲设想他拥有)某种超人能力的人的状态。他不是理性鼓动的状态,而宁可说是狂乱状态,是宗教的、社会的或政治的狂热状态。它可以激发无知者——一方面通过混乱的观念占据他们的想象,另一方面通过浮夸地诉诸他们的偏见和激情——处于兴奋状态。”
  时间虽然过去一百多年,但是皮尔逊笔下描绘的当时的状况,与今日的现状——尤其是与学术界的现状——何其相似乃尔。现时,在学术界,虽然研究人日渐式微,但是毕竟其精神气质和研究的热情在为数不多的学人身上并没有消泯。他们宵衣旰食,一心一意致力于学术研究。他们把学术作为自己的生命追求和生活形式,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他们坚持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固守神圣的精神家园。相形之下,与当年相比,市场人和市场的热情而今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声势愈益浩大,花样日益翻新,其内涵膨胀、外延扩张得令人瞠目结舌,更为贴近“市场人”的字面意义。君若不信,恭请拭目以观。
  一是把学术作为与权力和资本交换的商品。有一批人,身在学界,心系权钱。在他们眼里,学问做与不做,学术做得如何,是无所谓的,权力和金钱才是一切。学术绝对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只不过是达到私利的手段和工具——以此作为敲门砖敲开权力和爵位的大门,或以此作为垫脚石摘取摇钱树上的金银。其中一些人本来就是学术混混,借极端量化考核之弊,连篇累牍地制造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另一些人开始还像个学人,也能写出像样的东西,但是以学术为商品交换到权钱之后,则立马把学术当做破毡帽甩掉。更有心计的,则走终南捷径:或喋喋不休地重复庙堂话语的陈词滥调,或不遗余力地为既得利益帮腔,从而捞取一官半职,分得一点残羹剩饭。任鸿隽形象地勾勒出这类人的市侩嘴脸:“建立学界之元素,在少数为学而学,乐以终身之哲人:而不在多数为利而学,以学为市之华士。彼身事问学,心萦好爵,以学术为梯荣致显之具。得之则弃若敝屣,绝然不复反顾者,其不足与学问之事明矣。”
  二是自吹自擂,虚张声势,在名利场上声嘶力竭地吆喝叫卖,以坐收浮名虚誉、真金实利。此类人物或是腹中空虚,言之无物,没有多少墨水,故借色厉以掩内荏;或是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佯装淌得很,以吹牛皮弥补才学之不足;或是有些才气,却耐不得寂寞,急于一夜成名,摇身骤变学术明星,于是热衷抛头露脸,口出妄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人尽管能耐有所差异,能量不尽相同,但是在吹无为有、吹一成十上却如出一辙。皮尔逊这样描绘此类人的丑态及其危害:“他们在每一个可能的角落设置座位,并停留在那里,他们在他们热情能够吸引或他们的舌头能够达到的人群中‘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哲学家、科学家、正统的基督徒、自由思想者——聪明人、傻子和盲从者——都通过他们与某一较大真理的对抗正在市场上呐喊、说教、创生和消亡,也许还正在上蹿下跳,而他们个个却没有意识到这个真理的存在。在这样的真与假、教条与怀疑的喧闹和骚动中,个人有什么权利可能建立他的学派和讲授他的学说呢?”
  三是串通一气,互相吹捧,共同“提高”,不断在市场抬高身价。这种做法既出现在个人之间,也出现在个人或小帮派与大众传媒之间。互捧者沆瀣一气,前呼后应,大轰大嗡,显得颇有声势,极具蛊惑力。格罗斯和莱维特抨击学术左派的言论,正好可以用来为这些人画像:“强烈的伙伴意识和共同目标使他们团结在一个战斗队伍中,相互标榜早已成了家常便饭:时不时地总会有那么一位笔杆子跳出来,操一腔谄词媚藻,为另外一些同伴的科学批评壮举大肆吹嘘,盛赞他们在揭露正统科学文化的不公与谵妄方面表现出来的勇气、锋芒以及一针见血的洞察力。不论是张三对李四的吹捧,还是李四对张三的颂扬,都丝毫不顾忌彼此之间观点的差异,因为这一游戏的名字就叫做‘休戚与共’。分歧之所以能够被淡化处理,正是为了压倒一切的共同目的,那就是剥去科学的神秘面纱,削弱其认识论霸权,建立并维护与科学不相容的‘求知方式’。”我觉得,互相吹捧者自以为能通过彼此贴金立竿见影,扶摇直上,瞬息蹿红,岂不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倒误了卿卿性命——引起学界强烈的反感,遭到学人内心的鄙弃。即使靠互相吹捧身价有所飑升,看来也是得不偿失。你能像“芙蓉姐姐”、“犀利哥”和网络“凤姐”那样名满天下?尽管他们或遭人诟骂,或引人哂笑,但是这三个无色(前者)、无能(中者)、无行(后者)之人毕竟火了一把,风光了一回,甚至火暴域中,风靡海外。你即使使出吃奶的劲互相吹嘘,能像他们那样风光五洲四海?
  四是明目张胆地买卖论文,把学术界变成论文交易市场。据沈阳及其研究小组披露,目前全国学术期刊(包括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约9000余种,2008年发表于期刊和学术会议的论文约248万篇,总容量只有这么多。但是,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人数超过1180万(约100万高校教师,100万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30多万科学研究人员,500万以上工程技术人员,70万农业技术人员,360万以上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在这些人中,相当比例迫于毕业、评职称期限临近,有刚性的论文发表需求,不得已只能求助于网上或网下的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在供求关系驱使下,论文买卖产业链应运而生。2007年该产业的产值是1.8亿元,2009年的经营规模已经上升到10亿元,论文购买者遍布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这个市场兴旺发达,方兴未艾,大有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之势。
  市场人在学术界狼奔豕突,把学人搅扰得不得安宁,把学界糟蹋得不成体统。更要命的是,他们诱使一些学子或意志薄弱者群起效尤,紧盯市场追逐“新卖点”,改弦更张享受“新活法”。市场人戕害学术的生命,市场化毒害学人的灵魂,必须引起学界警觉,立即行动予以遏止。一方面,要从制度上着手,刹住其疯长势头,用法规和纪律约束和规范学人的不端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增强学人的自律意识,提高其道德水准,自觉抵制一切不正之风。如此这般努力数年,想必学术界的研究人会逐渐增多,而市场人会越来越少。
  在结束这篇短文时,我们愿再次引用一下尼采一段富有思想和智慧的话语。对于时下的学人来说,它既有启迪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尼采这段话的小标题为“宁愿耳聋,不愿震耳欲聋”。他这样写道:“从前,人们只需要轻轻招呼,现在不顶用了,必须大声呼叫才行,因为市场大大扩展了。这么一来,嗓门本来就大的人还得扯开嗓门,增大音量,就是上等货也得声嘶力竭地叫卖。若是没有市场上的嘶哑叫唤,时下也就不存在天才人物了。对思想家来说,这自然是个邪恶的时代。思想家必须学会在两种噪声寻求安静,还要佯装耳聋,直到有一天真的变聋。他若还没有学会这一套,那就存在一种危险:因焦躁和头痛而致死的危险。”
其他文献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分析中国国际金融竞争力.国际金融对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关键项目落地,有着支撑作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投资周期较长
对15例按Allmans分类法的Ⅱ°~Ⅲ°肩关节脱位患者行张力带内固定并同时修复或重建喙锁韧带,取得满意效果。
本文系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重点项目“互联网+旅游——“幻游实景”创新性想法提出后之于游客心理研究”(编号:20160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各领域的密切结合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虚拟展示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旅游业领域,将风景数字化后放置于网络,虚拟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
【摘 要】 近几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中扮演日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基础设施滞后、资金不足的中西部地区更为各级地方政府所青睐。PPP模式在中西部发展快、势头猛,给人以目不暇接、日新月异之势。但是由于PPP模式最近几年才推广,各地推广应用现实经验不足,尤其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加之缺乏真正熟悉政策和业务的人员,不少项目往往从前期可行项研究、选择资本方、投资与施工
近年来,随着企业贸易业务的开展,货物的物权转移,随之而来的资金的交付,必然产生资金及金融业务的开展。本文从业务实践中阐述在贸易业务中运用较多的无风险套利业务,在开展此类业务中既要控制好风险,把握市场机会实现无风险套利收益。更要与国家严禁的融资性贸易业务相区分,严禁以贸易业务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无商业实质的违规业务。  一、贸易派生金融业务中的无风险套利业务  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随着近几年来人
期刊
这是一个恐怕要进入当代中国新闻史的“新闻公共事件”:《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被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公安局通缉,引发了一次全国瞩目、境外关注的公共性事件,200多家媒体云集丽水采访报道。这是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对政府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媒体的报道,将产生深远影响;它至少警告了公权力部门:今后要真正依法行事,切不可动辄通缉记者个人。    新闻采访与被报道者的“冲突”频现    一段时间来,
《颜斶说齐王》是《战国策·齐策》中的名篇。这里的齐王就是齐宣王,而颜斶则是齐国的一个隐士,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故事可能就是这次与齐宣王的会面了,而有此一事亦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了。当然,作为隐士,人家颜斶压根就不在乎什么名不名的,这一点我们可在后文中得到印证。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天,齐王召见颜斶,颜斶在离齐王很远的地方便站住了。齐王不太高兴,说:“请你走到我面前来。”颜斶不慌不忙地说:“大
在中国,大学招生地域歧视的症结——录取指标的各省分配制度——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在古代科举制便已经发现其踪迹,只不过不如当代高考制度化、系统化而已。对于各地考生来说,大学招生标准几乎是从来就不平等的。当然,平等并不是绝对的,本文的目的也不在于泛泛谴责大学招生不平等。然而,作为现代国家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宪法原则,平等的正当性自然有其理性的社会基础。如果缺乏实实在在的正当理由,不平等一般意味着任意、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