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腕普京再次上台主政,俄罗斯特权车要“下岗”,普京的这一招,让俄罗斯的选民很“解气”,但成效如何,人们议论纷纷。
2012年7月1日,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签署的《对交通工具上使用的警灯和警报器进行规范管理》总统令将正式生效。根据这一命令,俄罗斯政府机关装有蓝色警灯标志的车辆(俗称特权车),数目将限制在569辆,比现有的1040辆减少约一半,而且有些部门可能完全取消特权车。
交警让记者“靠边”
在俄罗斯,特权车不是新鲜事。上海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健荣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说:“特权车在苏联时代就有。当年的特权比现在还严重,什么都是‘特供’。当年在‘小白桦’特供商店,官员用兑换券购买‘内部供应’的紧俏商品。挂蓝色警灯的特权车也是俄罗斯的‘传统’,我在莫斯科时也看到过,其他车都要给它让路。”
特权车早已引起俄罗斯人的不满。特别是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政府机构高度集中,特权车也主要在城内活动,更加剧了堵车情况。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莫斯科工作生活一年多,其间,多次赶上高级官员出行或下班。高官的车还没来,交警就将道路提前半小时封上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记者不明就里,还觉得“今天的交通怎么这么畅通”,开着开着就不对劲了。前方交警拿着指挥棒,示意记者“靠边停下”。记者想:“我又没违章,为啥拦我?”再一看,马路边停着一溜车呢,原来警察是让“社会闲杂车辆”靠边,让闪着蓝色警灯的特权车先走。俄罗斯的司机们在漫长的等待中,经常以突然迸发、持续不断的刺耳鸣笛声,发泄对特权车的不满。
在莫斯科的主干道,如库图佐夫大街、列宁大街,双向车道中间有两条白色实线划出的特殊区域,宽度相当于一条普通车道。这被称为备用车道,主要供消防车、救护车以及执行紧急任务的公务车使用。一些官员下班回家时也会走备用道,甚至在车流中逆行。莫斯科民众在拥堵的车流中看到豪华汽车闪着蓝灯穿行在备用道上,心情交织着“羡慕、嫉妒、恨”。
特权车与民争路,方便了自己,却给市民带去不便,有时候甚至伤害民众的生命安全。当地媒体经常报道特权车与社会车辆相撞,造成伤亡事故。俄罗斯人戏称特权车的警灯为“蓝色小桶”,有个反对特权车的民间组织就以“蓝色小桶”为名,最近还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在俄罗斯网络上热传。视频拍摄于2011年10月的列宁格勒州。当时,警察刚将道路封闭,让一个高官车队通过,一辆救护车即拉着危重病人呼啸而至。警察就是不让其通过,坚持让高官走后才能放行。后来有媒体称,车上病人因为耽误了抢救时间而不幸死亡。虽然这个消息至今没有得到正式确认,却引发了民众对特权车又一轮愤怒的谴责。一些媒体批评说,封路本身就是一种“封建主义的野蛮形式”,人的生命远比高官的出行方便更为重要。
普京让特权车“下岗”
其实,特权车哪个国家都有,之所以莫斯科的特权车成为矛盾焦点,关键在于特权被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前所长、俄罗斯问题专家邢广程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所谓特权车,就是执行特别公务的车。特权车用警灯,是为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车不能完成的急迫任务,有的涉及国家安全如追捕罪犯,有的是特殊工作需要。谁也不会批评救护车为何开着警灯走,因为大家知道它要救人。政府执行公务也需要这样带警灯的车。但如果过滥,没有用在特殊公务上,就会扰乱交通秩序。莫斯科交通非常堵,有的特权车没执行公务也开着警灯,有的还逆行。民众心里会有不平等的感觉,认为某些官员做得过分。反感多了,民众的情绪就大了。”
普京签发的总统令,实际上是兑现了他的选举诺言。他下令,警报器将只能安装在那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与安全”的部门用车上,这些部门包括消防、警察、医疗救护及军车缉查部门。安装警灯的车辆应在车身上用专门的彩色图形标示出来,其使用也有严格的限制,比如,闪灯只能在执行“保护公民生命与健康”的紧急任务时开启。总统令实施后,各有关部门的特权车都会减少,联邦安全局保留197辆,内务部100辆,联邦通讯机要局60辆,总检察院30辆,联邦调查委员会12辆,国防部20辆。政府带有警报器车辆为28辆,总统办公厅为20辆,联邦委员会5辆,国防杜马8辆。83个联邦主体领导人则每人一辆,但只能在自己的管辖地区行驶。而政府办公厅、最高法院、一些联邦部局、中选委和地区最高立法机构则完全取消特权车。
记者请张健荣对普京此举进行解读。他说:“现在俄罗斯的情况与普京上一个总统任期时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更加多元,民众通过法律手段和上街游行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普京也觉得压力比前些年更大。他提出的执政纲领,突出了民生,政府要为民做事。民众对于特权和腐败很反感,社会呼声比较强烈。普京上台以后,要树立清廉的政府形象,要做出让民众能看得见的姿态,就要有比较具体的措施拿出来。反特权车应该是普京‘新政’的一个方面。不管最后效果怎么样,减少这么多警灯,这还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措施,在改善政府形象方面是有作用的。”
特权比警灯更可恨
普京的总统令规定,俄罗斯内务部拥有特权车的许可权,并监督其使用。媒体称,从7月1日起,警察就会在莫斯科的滚滚车流中检查特权车,执行总统令。此举能否见效,有些人表示怀疑,也有些专家给予积极评价,希望这种打击特权车的行动能长期坚持下去。
其实,早在2006年,普京就曾签署过命令整顿特权车,当时将特权车从7000余辆大幅度削减至目前的1000余辆。不过,那次治理的效果并不明显,特权车的霸道行为也并没有收敛多少,老百姓对官员的这种“另类腐败”还是非常反感。甚至普京本人对俄罗斯官场的这种风气也做出过激烈的批评。2010年底,他曾公开声明,封路这种做法只适用于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两个人的出行。言下之意,其他高官出行时的封路,都是不合适的。但话是这么说了,实际并没有马上落实。
有人说,普京这次又是在“作秀”,是“廉政秀”、“反特权秀”。张健荣认为,即便是“作秀”,其本意还是好的。但他认为,俄罗斯在反腐败方面其实做得还是不够的。“在俄罗斯这样的有威权传统的国家,官员腐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有制度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官员大权独揽。在反腐方面,中国有些方面比俄罗斯做得好,一些问题中央早就三令五申,俄罗斯现在才开始搞。而且俄罗斯人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关键要看实效。一批官员的特权车突然被取消了,上街办事肯定不自由了。特权被剥夺,心里肯定也不舒服。所以规定也好,政令也好,关键是执行和监督得怎么样。如果监管不行,流于形式,再好的政策都没有效果。”邢广程则认为,打击特权车是普京在反腐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具体措施。而普京“应该还会有别的措施”。
其实,在俄罗斯,人们也在思考“减少警灯”的实际意义。有人说,警灯不可恨,可恨的是滥用警灯所代表的特权思想。“去掉警灯能改变什么?高官会代之以警车护送。那样只会加剧交通拥堵。”而俄罗斯司机权利保护委员会主席达佐罗夫则对总统令完全不抱希望,认为这个命令最终会不了了之。他说:“所有的警灯其实不是挂在车顶的,而是挂在权力机关长官们心上的。只要他们还存有无视法律、无视民众权益的思想,特权车就不会消失。”
2012年7月1日,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签署的《对交通工具上使用的警灯和警报器进行规范管理》总统令将正式生效。根据这一命令,俄罗斯政府机关装有蓝色警灯标志的车辆(俗称特权车),数目将限制在569辆,比现有的1040辆减少约一半,而且有些部门可能完全取消特权车。
交警让记者“靠边”
在俄罗斯,特权车不是新鲜事。上海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健荣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说:“特权车在苏联时代就有。当年的特权比现在还严重,什么都是‘特供’。当年在‘小白桦’特供商店,官员用兑换券购买‘内部供应’的紧俏商品。挂蓝色警灯的特权车也是俄罗斯的‘传统’,我在莫斯科时也看到过,其他车都要给它让路。”
特权车早已引起俄罗斯人的不满。特别是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政府机构高度集中,特权车也主要在城内活动,更加剧了堵车情况。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莫斯科工作生活一年多,其间,多次赶上高级官员出行或下班。高官的车还没来,交警就将道路提前半小时封上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记者不明就里,还觉得“今天的交通怎么这么畅通”,开着开着就不对劲了。前方交警拿着指挥棒,示意记者“靠边停下”。记者想:“我又没违章,为啥拦我?”再一看,马路边停着一溜车呢,原来警察是让“社会闲杂车辆”靠边,让闪着蓝色警灯的特权车先走。俄罗斯的司机们在漫长的等待中,经常以突然迸发、持续不断的刺耳鸣笛声,发泄对特权车的不满。
在莫斯科的主干道,如库图佐夫大街、列宁大街,双向车道中间有两条白色实线划出的特殊区域,宽度相当于一条普通车道。这被称为备用车道,主要供消防车、救护车以及执行紧急任务的公务车使用。一些官员下班回家时也会走备用道,甚至在车流中逆行。莫斯科民众在拥堵的车流中看到豪华汽车闪着蓝灯穿行在备用道上,心情交织着“羡慕、嫉妒、恨”。
特权车与民争路,方便了自己,却给市民带去不便,有时候甚至伤害民众的生命安全。当地媒体经常报道特权车与社会车辆相撞,造成伤亡事故。俄罗斯人戏称特权车的警灯为“蓝色小桶”,有个反对特权车的民间组织就以“蓝色小桶”为名,最近还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在俄罗斯网络上热传。视频拍摄于2011年10月的列宁格勒州。当时,警察刚将道路封闭,让一个高官车队通过,一辆救护车即拉着危重病人呼啸而至。警察就是不让其通过,坚持让高官走后才能放行。后来有媒体称,车上病人因为耽误了抢救时间而不幸死亡。虽然这个消息至今没有得到正式确认,却引发了民众对特权车又一轮愤怒的谴责。一些媒体批评说,封路本身就是一种“封建主义的野蛮形式”,人的生命远比高官的出行方便更为重要。
普京让特权车“下岗”
其实,特权车哪个国家都有,之所以莫斯科的特权车成为矛盾焦点,关键在于特权被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前所长、俄罗斯问题专家邢广程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所谓特权车,就是执行特别公务的车。特权车用警灯,是为了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车不能完成的急迫任务,有的涉及国家安全如追捕罪犯,有的是特殊工作需要。谁也不会批评救护车为何开着警灯走,因为大家知道它要救人。政府执行公务也需要这样带警灯的车。但如果过滥,没有用在特殊公务上,就会扰乱交通秩序。莫斯科交通非常堵,有的特权车没执行公务也开着警灯,有的还逆行。民众心里会有不平等的感觉,认为某些官员做得过分。反感多了,民众的情绪就大了。”
普京签发的总统令,实际上是兑现了他的选举诺言。他下令,警报器将只能安装在那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与安全”的部门用车上,这些部门包括消防、警察、医疗救护及军车缉查部门。安装警灯的车辆应在车身上用专门的彩色图形标示出来,其使用也有严格的限制,比如,闪灯只能在执行“保护公民生命与健康”的紧急任务时开启。总统令实施后,各有关部门的特权车都会减少,联邦安全局保留197辆,内务部100辆,联邦通讯机要局60辆,总检察院30辆,联邦调查委员会12辆,国防部20辆。政府带有警报器车辆为28辆,总统办公厅为20辆,联邦委员会5辆,国防杜马8辆。83个联邦主体领导人则每人一辆,但只能在自己的管辖地区行驶。而政府办公厅、最高法院、一些联邦部局、中选委和地区最高立法机构则完全取消特权车。
记者请张健荣对普京此举进行解读。他说:“现在俄罗斯的情况与普京上一个总统任期时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更加多元,民众通过法律手段和上街游行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普京也觉得压力比前些年更大。他提出的执政纲领,突出了民生,政府要为民做事。民众对于特权和腐败很反感,社会呼声比较强烈。普京上台以后,要树立清廉的政府形象,要做出让民众能看得见的姿态,就要有比较具体的措施拿出来。反特权车应该是普京‘新政’的一个方面。不管最后效果怎么样,减少这么多警灯,这还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措施,在改善政府形象方面是有作用的。”
特权比警灯更可恨
普京的总统令规定,俄罗斯内务部拥有特权车的许可权,并监督其使用。媒体称,从7月1日起,警察就会在莫斯科的滚滚车流中检查特权车,执行总统令。此举能否见效,有些人表示怀疑,也有些专家给予积极评价,希望这种打击特权车的行动能长期坚持下去。
其实,早在2006年,普京就曾签署过命令整顿特权车,当时将特权车从7000余辆大幅度削减至目前的1000余辆。不过,那次治理的效果并不明显,特权车的霸道行为也并没有收敛多少,老百姓对官员的这种“另类腐败”还是非常反感。甚至普京本人对俄罗斯官场的这种风气也做出过激烈的批评。2010年底,他曾公开声明,封路这种做法只适用于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两个人的出行。言下之意,其他高官出行时的封路,都是不合适的。但话是这么说了,实际并没有马上落实。
有人说,普京这次又是在“作秀”,是“廉政秀”、“反特权秀”。张健荣认为,即便是“作秀”,其本意还是好的。但他认为,俄罗斯在反腐败方面其实做得还是不够的。“在俄罗斯这样的有威权传统的国家,官员腐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有制度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官员大权独揽。在反腐方面,中国有些方面比俄罗斯做得好,一些问题中央早就三令五申,俄罗斯现在才开始搞。而且俄罗斯人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关键要看实效。一批官员的特权车突然被取消了,上街办事肯定不自由了。特权被剥夺,心里肯定也不舒服。所以规定也好,政令也好,关键是执行和监督得怎么样。如果监管不行,流于形式,再好的政策都没有效果。”邢广程则认为,打击特权车是普京在反腐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具体措施。而普京“应该还会有别的措施”。
其实,在俄罗斯,人们也在思考“减少警灯”的实际意义。有人说,警灯不可恨,可恨的是滥用警灯所代表的特权思想。“去掉警灯能改变什么?高官会代之以警车护送。那样只会加剧交通拥堵。”而俄罗斯司机权利保护委员会主席达佐罗夫则对总统令完全不抱希望,认为这个命令最终会不了了之。他说:“所有的警灯其实不是挂在车顶的,而是挂在权力机关长官们心上的。只要他们还存有无视法律、无视民众权益的思想,特权车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