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拿大的学者弗莱指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蝴蝶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原型”,蝴蝶在中国古代有着承载着许多意义,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涵盖了各种题材的文学形式。蝴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出现的最为频繁。中国古代许多文人都描写过蝴蝶,文人大量地进行创作,蝴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原型。此外,弗莱还提出了文学的四种叙事模式即四时结构:一、出生,黎明和春天。二、夏天、正午,胜利和婚姻。三,死亡、秋天和日落。四、冬天和毁灭和黑暗方面。蝴蝶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承載着着出生、爱情、死亡、毁灭意义
关键词: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中国古典诗歌;蝴蝶意象;四时结构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四时结构模式:一、出生,黎明和春天。二、夏天、正午,胜利和婚姻。三,死亡、秋天和日落。四、冬天和毁灭和黑暗方面。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蝴蝶蝴蝶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同样也具有四时模式,承载着着出生、爱情、死亡、毁灭意义。
一、象征春天、出生和黎明
唐代诗圣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诗中写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写了春天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的美好春光,诗人在这样的春日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江畔散步,早春的鸟儿在枝头愉快地鸣叫。而“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句则写出了蝴蝶在花丛中到处飞舞来迎接着美丽的春天,此处的蝴蝶就象征着四季之春。南北朝的诗人萧衍《古意诗二首》这首诗也描绘了蝴蝶飞舞的轻盈: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差池低复起,此芳性不移。飞蝶双复只,此心人莫知。描写了诗人来到花园之中,看到双飞的蝴蝶,而希望自己所心爱的人也能如这两只蝴蝶一样双宿双飞,,诗人正在努力的追求自己心爱之人,而通过蝴蝶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蝴蝶寓意追求爱情,萌生爱恋为春。
二、象征夏天、胜利、婚姻和正午
蝴蝶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诚的代表,人们由翩费的蝴蝶自然联想到忠贞的爱情。另外,蝴蝶与花的关系极为亲密,恋花的蝴蝶常寓意甜美的爱情、美满的婚姻。
唐刘希夷的《公子行》花季徘徊双蛱蝶,池边顾盼两鸳鸯......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生。诗人借蝴蝶在花中飞舞缠绵的心态来比喻夫妻之间亲密无间、相随相伴、不离不弃的忠贞的情感。夫妻间的和和睦,象征一种美好的婚姻状态,两个人希望像蝴蝶和鸳鸯一样相亲相爱、永结同心、同生共死。在婚姻生活中,两人对待爱情始终坚定不移,仍然按像热恋之中的难舍难分、形影相随,爱情幸福甜蜜为夏。
三、象征秋天、死亡和日落
南北朝谢眺 《和主薄季哲怨情》: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相逢咏蘼芜,辞宠悲班扇。”是指汉成帝刘骜宠当初十分地信班婕妤,经常和她一起去采摘和歌咏蘼芜,但是后来有了宠妃有了赵飞燕之后,却让她当初王太后的寝宫长信宫,等于打入了冷宫,从此不再宠幸,班婕妤备受冷落。班婕妤在失去了恩宠之后,十分悲痛,于是就写下一首《团扇诗》。“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这是通过得宠时春光蝴蝶纷飞、双燕入帘的美好和现在韶光易逝、容颜衰老、恩宠不再的悲凉对比,用春去秋来哀叹汉成帝变心背弃了当初的誓言,君恩易变为秋。《晚日后堂》“幔阴通碧砌,日影度城隅。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赏心无与共,染翰独踟蹰。“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蜒珠。”这二句因为已经日落,傍晚十分,先前的景象十分的欢快,可是日色近晚,花朵也留不住粉蝶,粉蝶弃花而去,象征着在两人的爱情之中,一方的背叛,
四、象征冬天、毁灭和黑暗
李商隐在《青陵台》此诗中写道: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引用的是韩凭和他的夫人两人之间忠矢志不渝,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韩凭这个任务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干宝所描写的《搜神记》一文中,据记载,在东周战国时期,宋康王偶然看见了韩凭的夫人沉鱼落雁之貌,于是他心生歹念,就想把韩凭的妻子强抢来做自己的侍妾。可是韩凭的妻子宁死不屈,走投无路之下,夫妻二人只能殉情来反抗宋康王。宋康王得不到美人,十分生气,于是下令死后也不让韩凭两夫妻合葬在一起,他们的坟墓分开死生不复相见。在坟墓的两端,在两个坟墓的一端,分别长出了两株大树,两棵树的树干是弯曲的而且在地面上相互靠近,在地下两株树的树根相互交错,在上面就有树枝交错。而且在这两棵树上,经常停歇着两只蝴蝶,不离不弃,而且声音十分的凄婉动人。韩凭夫妇殉情而死后却不能葬在一起,坟墓遥遥相望 ,化蝶交颈悲鸣为冬。
参考文献
[1] 童尚兰: 《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内涵》,硕士学位论文,华东佳通大学中文系,2010年。
[2]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周明峡: 《庄周梦蝶与“以物观物”——<齐物论>主旨解读》,船山学刊,2000年1月。
[4] 李商隐: 《李商隐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
[5] 吴一文、覃东平: 《苗族古歌与历史文化研究》,贵阳民族出版社,2000年。
[6] 王先霈、胡亚敏: 《文学批评引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7] 诺斯洛普.弗莱: 《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1日。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键词: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中国古典诗歌;蝴蝶意象;四时结构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四时结构模式:一、出生,黎明和春天。二、夏天、正午,胜利和婚姻。三,死亡、秋天和日落。四、冬天和毁灭和黑暗方面。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蝴蝶蝴蝶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同样也具有四时模式,承载着着出生、爱情、死亡、毁灭意义。
一、象征春天、出生和黎明
唐代诗圣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诗中写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写了春天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的美好春光,诗人在这样的春日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江畔散步,早春的鸟儿在枝头愉快地鸣叫。而“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句则写出了蝴蝶在花丛中到处飞舞来迎接着美丽的春天,此处的蝴蝶就象征着四季之春。南北朝的诗人萧衍《古意诗二首》这首诗也描绘了蝴蝶飞舞的轻盈: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差池低复起,此芳性不移。飞蝶双复只,此心人莫知。描写了诗人来到花园之中,看到双飞的蝴蝶,而希望自己所心爱的人也能如这两只蝴蝶一样双宿双飞,,诗人正在努力的追求自己心爱之人,而通过蝴蝶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蝴蝶寓意追求爱情,萌生爱恋为春。
二、象征夏天、胜利、婚姻和正午
蝴蝶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诚的代表,人们由翩费的蝴蝶自然联想到忠贞的爱情。另外,蝴蝶与花的关系极为亲密,恋花的蝴蝶常寓意甜美的爱情、美满的婚姻。
唐刘希夷的《公子行》花季徘徊双蛱蝶,池边顾盼两鸳鸯......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生。诗人借蝴蝶在花中飞舞缠绵的心态来比喻夫妻之间亲密无间、相随相伴、不离不弃的忠贞的情感。夫妻间的和和睦,象征一种美好的婚姻状态,两个人希望像蝴蝶和鸳鸯一样相亲相爱、永结同心、同生共死。在婚姻生活中,两人对待爱情始终坚定不移,仍然按像热恋之中的难舍难分、形影相随,爱情幸福甜蜜为夏。
三、象征秋天、死亡和日落
南北朝谢眺 《和主薄季哲怨情》: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相逢咏蘼芜,辞宠悲班扇。”是指汉成帝刘骜宠当初十分地信班婕妤,经常和她一起去采摘和歌咏蘼芜,但是后来有了宠妃有了赵飞燕之后,却让她当初王太后的寝宫长信宫,等于打入了冷宫,从此不再宠幸,班婕妤备受冷落。班婕妤在失去了恩宠之后,十分悲痛,于是就写下一首《团扇诗》。“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这是通过得宠时春光蝴蝶纷飞、双燕入帘的美好和现在韶光易逝、容颜衰老、恩宠不再的悲凉对比,用春去秋来哀叹汉成帝变心背弃了当初的誓言,君恩易变为秋。《晚日后堂》“幔阴通碧砌,日影度城隅。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赏心无与共,染翰独踟蹰。“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蜒珠。”这二句因为已经日落,傍晚十分,先前的景象十分的欢快,可是日色近晚,花朵也留不住粉蝶,粉蝶弃花而去,象征着在两人的爱情之中,一方的背叛,
四、象征冬天、毁灭和黑暗
李商隐在《青陵台》此诗中写道:青陵台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引用的是韩凭和他的夫人两人之间忠矢志不渝,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韩凭这个任务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干宝所描写的《搜神记》一文中,据记载,在东周战国时期,宋康王偶然看见了韩凭的夫人沉鱼落雁之貌,于是他心生歹念,就想把韩凭的妻子强抢来做自己的侍妾。可是韩凭的妻子宁死不屈,走投无路之下,夫妻二人只能殉情来反抗宋康王。宋康王得不到美人,十分生气,于是下令死后也不让韩凭两夫妻合葬在一起,他们的坟墓分开死生不复相见。在坟墓的两端,在两个坟墓的一端,分别长出了两株大树,两棵树的树干是弯曲的而且在地面上相互靠近,在地下两株树的树根相互交错,在上面就有树枝交错。而且在这两棵树上,经常停歇着两只蝴蝶,不离不弃,而且声音十分的凄婉动人。韩凭夫妇殉情而死后却不能葬在一起,坟墓遥遥相望 ,化蝶交颈悲鸣为冬。
参考文献
[1] 童尚兰: 《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内涵》,硕士学位论文,华东佳通大学中文系,2010年。
[2]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周明峡: 《庄周梦蝶与“以物观物”——<齐物论>主旨解读》,船山学刊,2000年1月。
[4] 李商隐: 《李商隐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
[5] 吴一文、覃东平: 《苗族古歌与历史文化研究》,贵阳民族出版社,2000年。
[6] 王先霈、胡亚敏: 《文学批评引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7] 诺斯洛普.弗莱: 《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1日。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