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当局近年来竭力推行主动防御思想,大力改进编制体制,全面更新武器装备,力图通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实现“决战境外”的新战略构想。台军的后勤战备依据新的作战构想,电提出了“管理信息化、资源整体化、保障军民化、组织总体化”的目标,在全面整合后勤战备力量方面呈现出几大特点。
改革战时后勤保障体制
为适应新的军事战略思想需要,台军近年开始实施以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精实案”和“精实后勤体制案”,在扩大联勤职能、增强区域保障能力、建立装备补给和维修两大保障通用保障体系等方面得到了强化和调整。
为了适应三军联合作战的联勤保障需要,台军后勤进一步扩大了联勤总部的职能,分阶段地将陆、海、空三军后勤的通用保障职能划归联勤总部,各军种的保障力量除保留专用保障兵力外,其余移交联勤总部。同时,为了提高联勤保障效率,台军后勤改进了物资补给流程,将属于战役、战术后勤的后勤基地一段去掉,精简成野战后勤和单位后勤两段;将原先按建制保障的总部、军团、师、营、连五级补给层次中的军团一级去掉,精简为四级,实现了由“三段五级”精简为“两段四级”的改革目标,形成了战略后勤直接补给战术后勤新的物资补给流程。为了适应岛屿分区防守作战的需要,增强各战区独立保障能力,在保留战术兵团和部队后勤的前提下,空军将战役军团的后勤,由建制保障力量调整为区域保障力量,负责指挥本区域内联勤和军种后勤,对战区内遂行作战任务部队实施保障。其基本构想是,将3个陆军军团和2个防卫司令部所属的第一至五后勤指挥部改编为第一至五地区后勤指挥部,编制归陆军后勤司令部,后勤业务仍归各军团和防卫司令部负责。
台军过去各兵种均设有一套单独的后勤保障组织体系,功能重叠,指挥多头,作业费时。为提高后勤保障效率,现在按保障内容分为补给和维修两大保障体系。不分兵种,凡是涉及到装备的零部件补给、供应问题,统归补给系统负责。与保养、维修有关的业务,则由负责保养、维修的系统实施,克服了以往各兵种均设有单独后勤保障组织体系所带来的弊端,达到机构精简、职责明确、运转灵活的功效。
加强后勤物资储备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就是人员、物资装备的聚集、流动和释放的过程。后勤就是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去聚集军事力量并保障军事力量的释放。台湾地区四面环水,地缘条件特殊,岛上资源有限,主要依赖外援,一旦水、空运中断,孤岛生存和作战将举步维艰。为此,台军十分重视后勤物资储备,主要做法是加大外岛战备物资储备标准,通过“预置”和“前置”等方式,保证战时实施“前推预固”和“机动追补”等物资支援。
台军后勤根据“外岛第一优先”的战备指导原则,加大了外岛战备物资的储备标准,金门、马祖等外岛增加了作战物资储备数量,重点是加大了弹药、医药器材以及防护器材和伪装网、铁丝网等障碍器材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封锁作战的能力。台军还将后勤保障部队以“预置”和“前置”等方式进行部署,台军的战备物资储备按照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的原则组织实施。台湾本岛以集中储备为主,分散储备为辅;澎湖、金门、马祖各岛则相反。台军在战时储备物资的消耗时间上,原则上规定为:大陆沿海岛屿长于澎湖和台湾本岛,沿海较大的岛屿长于较小的岛屿,台湾周边小岛长于本岛,台岛东海岸长于西海岸。
目前,台湾外岛地区油料储备的最大消耗时间大多在1年以上,本岛的通用油料储备为5~10个月,舰用柴油为1~3个月,空军基地为2个月,航空油料为3个月。台军主战部队通常保持6~8个月的粮食储备;驻大陆沿海较大的岛屿与远离台湾的岛屿部队为10~12个月。台湾的战略物资储备数量力争增加,其中平时库存稻米最大数量约为80万吨。按日常消费标准,可供岛内消耗半年左右,战时动用一半供应军队,可使台军维持约8个月时间。台湾目前的石油存储能力不超过100亿升,战时在采取节油措施的情况下,可支撑半年时间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即使通过挖潜,发挥最大的储存能力,台军战备储油量也只能维持80余天的作战。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台湾经济总体上对外依赖严重,工业原料、能源、重要战略物资基本需要进口,加之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布局、储备能力有限等原因,战时台军必然力图获取有效的国际后勤支援,以增强其后勤保障能力。目前,台湾当局主动要求去伊拉克协助美英军队,其目的就是为了“投桃报李”。
加快发展作战后勤装备
现代战争实践证明,后勤装备和作战装备一样,对达成最后作战目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勤装备纵向衔接、横向配套、门类齐全、重点突出、整体优化,将决定作战保障能力的强劲和持续。为此,台军下大力发展后勤装备,主要做法是优先并重点发展海、空军专用后勤装备,同时对通用后勤装备也进行了更新和配套,主要采用对外积极采购和加紧岛内自行研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近年,台湾当局通过多种途径,向美、法、德、意等国采购了大量的先进作战飞机、舰艇、坦克和导弹,实现了主战装备的更新换代。台军后勤按照“空中、海上、陆地”的装备优先发展顺序,重点发展了空、海军后勤装备,通用后勤装备也进行了更新和配套,特别是三军后勤的运输、补给装备,其发展速度较其他后勤装备更为突出。台军先后向美购买了多架大型运输机、运输直升机和多用途直升机。其中C-130H大型运输机是台军空中运输的主力机型,已采购20多架。台军还将购买数架C-130H和一些空中加油组件,在战时将其快速改装成空中加油机,以提高战斗机滞空时间,为达成“决战境外”的战略目的创造条件。台军约拥有18架S-70C搜救直升机,主要装备台空军的救护部队,担负伤员抢救、后送任务。为大幅提高台陆军机动作战能力,台军还向美国购买了至少9架CH-47SD。而且为使新装备的F-16战斗机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台美合作建设了F-16维修工厂,以特许方式在台生产相关零部件。同时,为满足外购先进机种的保障需要,台空军后勤进口了相应的油、电、液、气、弹供应装备,以及上述物资的存贮、运输、维修、测试设备。
海军方面,台军为提高对作战舰船和外岛的补给能力,装备各型辅助舰船30余艘。其“武夷”号补给舰是仿照美国亨利·凯泽级补给舰研制的万吨级舰船,航速21节,可载燃油9300吨,弹药物资600吨,装有4套海上横向加 油装置,可在1小时内对2艘驱逐舰实施加油。目前在台海军服役的新港级两栖舰是租借美国的。该舰除运送台海军陆战队的人员、装备、补给品外,还可执行支援两栖突击、直升机垂直作业和舰岸管制等多种保障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海上运输补给能力,台海军还在2(105年配备了一定数量的1.7万吨级“武夷”号舰、5000吨级“太武”号交通运输舰、6000吨级补给舰。
台陆军为提高后勤快速支援保障能力,重点发展了车载化、大载重、高机动的后勤装备。运输装备由过去的25吨、5吨逐步换装为10吨载重车。据报道,已有相当数量的制民用10吨载重车、美制M977系列10吨重型扩展式机动战术车装备台陆军运输部队。美制M978型10吨油罐车已配发至台陆军部队,可为8辆M60A3主战坦克或30辆V-150S轮式装甲运兵车加油。台湾陆军还装备有美制各类履带式和轮式抢修车辆,遂行战时抢修武器装备任务。
为加快整军备战的步伐,台军后勤一方面加紧对外采购,另一方面积极研制适合台湾地区特点的后勤装备。目前,台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研制后勤装备,已开发出“运输管理”、“物资接运”、“电脑辅助后勤维修”和“远程医疗会诊”等系统,并研制出弹药运输车、高速牵引车、CM31轮式装甲运输车等一批新型后勤装备以及一系列新型单兵装备。
积极进行后勤动员
台湾当局认为,战争的时代性给予了全民战争新的内涵,提出了“全民国防”理念,并建立了“全民防卫作战和全民防卫动员”的机制。为实现“全民国防”,台湾目前制订有精神、人力、物资、经济、财力、交通、卫生等动员准备方案,并逐年演练、不断修改完善。
台湾目前实有后备兵员约380万人,其中100万人列入“军事动员”体系,280万人列入“民事动员”体系。“军事动员”的后备兵员编入作战部队或作战预备队,“民事动员”后备兵员编入民防总队、民间防护团、社会防护团、民众自卫队等,执行地方治安、消防救灾、医疗救护、工程抢修、物资等运输任务。
交通方面,至2001年2月,台湾拥有各类机动车1700多万辆,其中汽车560多万辆,列为军事运输的车辆占动员总数的70%。据统计,台湾拥有各类公路35万多千米,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环岛公路、横贯公路、纵贯公路、滨海公路和联络公路6大系统为骨干的公路交通网。在台湾南北高速公路上还陆续开辟了5段公路飞机跑道,可供战时使用。
台湾200吨以上商船260多艘,总吨位达530多万吨,其中1000吨以上的有170多艘。战时被动员的船只将担负海上运输、反登陆作战、辅助海上反潜作战、扰乱作战以及海上侦察警戒等保障任务。台湾拥有各类机场40余处,航空公司15家,民用飞机120余架,战时也可征用。
为了满足战时后勤物资保障需求,台湾已经动员大量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并有能力开发军品的工厂约有2000余家,战时可依军事需要,快速实施生产转换。
改革战时后勤保障体制
为适应新的军事战略思想需要,台军近年开始实施以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精实案”和“精实后勤体制案”,在扩大联勤职能、增强区域保障能力、建立装备补给和维修两大保障通用保障体系等方面得到了强化和调整。
为了适应三军联合作战的联勤保障需要,台军后勤进一步扩大了联勤总部的职能,分阶段地将陆、海、空三军后勤的通用保障职能划归联勤总部,各军种的保障力量除保留专用保障兵力外,其余移交联勤总部。同时,为了提高联勤保障效率,台军后勤改进了物资补给流程,将属于战役、战术后勤的后勤基地一段去掉,精简成野战后勤和单位后勤两段;将原先按建制保障的总部、军团、师、营、连五级补给层次中的军团一级去掉,精简为四级,实现了由“三段五级”精简为“两段四级”的改革目标,形成了战略后勤直接补给战术后勤新的物资补给流程。为了适应岛屿分区防守作战的需要,增强各战区独立保障能力,在保留战术兵团和部队后勤的前提下,空军将战役军团的后勤,由建制保障力量调整为区域保障力量,负责指挥本区域内联勤和军种后勤,对战区内遂行作战任务部队实施保障。其基本构想是,将3个陆军军团和2个防卫司令部所属的第一至五后勤指挥部改编为第一至五地区后勤指挥部,编制归陆军后勤司令部,后勤业务仍归各军团和防卫司令部负责。
台军过去各兵种均设有一套单独的后勤保障组织体系,功能重叠,指挥多头,作业费时。为提高后勤保障效率,现在按保障内容分为补给和维修两大保障体系。不分兵种,凡是涉及到装备的零部件补给、供应问题,统归补给系统负责。与保养、维修有关的业务,则由负责保养、维修的系统实施,克服了以往各兵种均设有单独后勤保障组织体系所带来的弊端,达到机构精简、职责明确、运转灵活的功效。
加强后勤物资储备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就是人员、物资装备的聚集、流动和释放的过程。后勤就是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去聚集军事力量并保障军事力量的释放。台湾地区四面环水,地缘条件特殊,岛上资源有限,主要依赖外援,一旦水、空运中断,孤岛生存和作战将举步维艰。为此,台军十分重视后勤物资储备,主要做法是加大外岛战备物资储备标准,通过“预置”和“前置”等方式,保证战时实施“前推预固”和“机动追补”等物资支援。
台军后勤根据“外岛第一优先”的战备指导原则,加大了外岛战备物资的储备标准,金门、马祖等外岛增加了作战物资储备数量,重点是加大了弹药、医药器材以及防护器材和伪装网、铁丝网等障碍器材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封锁作战的能力。台军还将后勤保障部队以“预置”和“前置”等方式进行部署,台军的战备物资储备按照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的原则组织实施。台湾本岛以集中储备为主,分散储备为辅;澎湖、金门、马祖各岛则相反。台军在战时储备物资的消耗时间上,原则上规定为:大陆沿海岛屿长于澎湖和台湾本岛,沿海较大的岛屿长于较小的岛屿,台湾周边小岛长于本岛,台岛东海岸长于西海岸。
目前,台湾外岛地区油料储备的最大消耗时间大多在1年以上,本岛的通用油料储备为5~10个月,舰用柴油为1~3个月,空军基地为2个月,航空油料为3个月。台军主战部队通常保持6~8个月的粮食储备;驻大陆沿海较大的岛屿与远离台湾的岛屿部队为10~12个月。台湾的战略物资储备数量力争增加,其中平时库存稻米最大数量约为80万吨。按日常消费标准,可供岛内消耗半年左右,战时动用一半供应军队,可使台军维持约8个月时间。台湾目前的石油存储能力不超过100亿升,战时在采取节油措施的情况下,可支撑半年时间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即使通过挖潜,发挥最大的储存能力,台军战备储油量也只能维持80余天的作战。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台湾经济总体上对外依赖严重,工业原料、能源、重要战略物资基本需要进口,加之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布局、储备能力有限等原因,战时台军必然力图获取有效的国际后勤支援,以增强其后勤保障能力。目前,台湾当局主动要求去伊拉克协助美英军队,其目的就是为了“投桃报李”。
加快发展作战后勤装备
现代战争实践证明,后勤装备和作战装备一样,对达成最后作战目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勤装备纵向衔接、横向配套、门类齐全、重点突出、整体优化,将决定作战保障能力的强劲和持续。为此,台军下大力发展后勤装备,主要做法是优先并重点发展海、空军专用后勤装备,同时对通用后勤装备也进行了更新和配套,主要采用对外积极采购和加紧岛内自行研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近年,台湾当局通过多种途径,向美、法、德、意等国采购了大量的先进作战飞机、舰艇、坦克和导弹,实现了主战装备的更新换代。台军后勤按照“空中、海上、陆地”的装备优先发展顺序,重点发展了空、海军后勤装备,通用后勤装备也进行了更新和配套,特别是三军后勤的运输、补给装备,其发展速度较其他后勤装备更为突出。台军先后向美购买了多架大型运输机、运输直升机和多用途直升机。其中C-130H大型运输机是台军空中运输的主力机型,已采购20多架。台军还将购买数架C-130H和一些空中加油组件,在战时将其快速改装成空中加油机,以提高战斗机滞空时间,为达成“决战境外”的战略目的创造条件。台军约拥有18架S-70C搜救直升机,主要装备台空军的救护部队,担负伤员抢救、后送任务。为大幅提高台陆军机动作战能力,台军还向美国购买了至少9架CH-47SD。而且为使新装备的F-16战斗机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台美合作建设了F-16维修工厂,以特许方式在台生产相关零部件。同时,为满足外购先进机种的保障需要,台空军后勤进口了相应的油、电、液、气、弹供应装备,以及上述物资的存贮、运输、维修、测试设备。
海军方面,台军为提高对作战舰船和外岛的补给能力,装备各型辅助舰船30余艘。其“武夷”号补给舰是仿照美国亨利·凯泽级补给舰研制的万吨级舰船,航速21节,可载燃油9300吨,弹药物资600吨,装有4套海上横向加 油装置,可在1小时内对2艘驱逐舰实施加油。目前在台海军服役的新港级两栖舰是租借美国的。该舰除运送台海军陆战队的人员、装备、补给品外,还可执行支援两栖突击、直升机垂直作业和舰岸管制等多种保障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海上运输补给能力,台海军还在2(105年配备了一定数量的1.7万吨级“武夷”号舰、5000吨级“太武”号交通运输舰、6000吨级补给舰。
台陆军为提高后勤快速支援保障能力,重点发展了车载化、大载重、高机动的后勤装备。运输装备由过去的25吨、5吨逐步换装为10吨载重车。据报道,已有相当数量的制民用10吨载重车、美制M977系列10吨重型扩展式机动战术车装备台陆军运输部队。美制M978型10吨油罐车已配发至台陆军部队,可为8辆M60A3主战坦克或30辆V-150S轮式装甲运兵车加油。台湾陆军还装备有美制各类履带式和轮式抢修车辆,遂行战时抢修武器装备任务。
为加快整军备战的步伐,台军后勤一方面加紧对外采购,另一方面积极研制适合台湾地区特点的后勤装备。目前,台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研制后勤装备,已开发出“运输管理”、“物资接运”、“电脑辅助后勤维修”和“远程医疗会诊”等系统,并研制出弹药运输车、高速牵引车、CM31轮式装甲运输车等一批新型后勤装备以及一系列新型单兵装备。
积极进行后勤动员
台湾当局认为,战争的时代性给予了全民战争新的内涵,提出了“全民国防”理念,并建立了“全民防卫作战和全民防卫动员”的机制。为实现“全民国防”,台湾目前制订有精神、人力、物资、经济、财力、交通、卫生等动员准备方案,并逐年演练、不断修改完善。
台湾目前实有后备兵员约380万人,其中100万人列入“军事动员”体系,280万人列入“民事动员”体系。“军事动员”的后备兵员编入作战部队或作战预备队,“民事动员”后备兵员编入民防总队、民间防护团、社会防护团、民众自卫队等,执行地方治安、消防救灾、医疗救护、工程抢修、物资等运输任务。
交通方面,至2001年2月,台湾拥有各类机动车1700多万辆,其中汽车560多万辆,列为军事运输的车辆占动员总数的70%。据统计,台湾拥有各类公路35万多千米,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环岛公路、横贯公路、纵贯公路、滨海公路和联络公路6大系统为骨干的公路交通网。在台湾南北高速公路上还陆续开辟了5段公路飞机跑道,可供战时使用。
台湾200吨以上商船260多艘,总吨位达530多万吨,其中1000吨以上的有170多艘。战时被动员的船只将担负海上运输、反登陆作战、辅助海上反潜作战、扰乱作战以及海上侦察警戒等保障任务。台湾拥有各类机场40余处,航空公司15家,民用飞机120余架,战时也可征用。
为了满足战时后勤物资保障需求,台湾已经动员大量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并有能力开发军品的工厂约有2000余家,战时可依军事需要,快速实施生产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