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与父亲沟通的现状研究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2009年 “十一”长假之后,笔者随机抽取内蒙古自治区郊区的四所学校,并随机选取六年级班级中的407名学生,共发放407份问卷。问卷当场发放,等学生做完,当场收回,共回收问卷407份,回收率100%。经过严格的统计处理,剔除7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0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为98.28%。问卷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集中在1997年~1999年出生,占总数的78%,其中1997年出生的学生占总数的60.8%,选其他项的占总数的22%。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独生子女家庭占调查总数的38.5%,家庭中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为51.5%,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为7.8%,有四个孩子的家庭为2.3%。综合看来,在当前的农村地区,非独生子女家庭仍然占多数,为61.5%。这可能和人们的观念,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条件有关。
  


  调查对象中,父亲的文化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为63.3%,中专、职教、高中的为30.0%,大专、本科及以上的为6.8%。由此可见,大部分孩子的父亲文化程度偏低,集中在初中或初中以下。
  


  调查对象的父亲职业情况由图可知,属于干部的为14.3%,教师的为0.8%,工人的为27.3%,农民的为11.8%,选择其他工作的为44.8%,没有工作的为1.3%。由此可知,调查对象的父亲主要从事比较灵活的其他职业。
  
  三、与父亲沟通的具体情况
  
  


  当前农村小学生中,与父亲一周沟通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为31.8%,一周约为2~4小时的为26.8%,一周约5~7小时的为20.0%,一周约7小时以上的为21.5%。一周约2小时以上的共占总数的68.3%,由此可以看出,一周中小学生与父亲的沟通时间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短的。
  


  通常选择平时的晚上与父亲进行沟通的占20.2%,选择在周末与孩子进行沟通的占26.2%,选择假期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为10.8%,选择任何时间进行沟通的为37.3%,选择其他时间进行沟通的为5.5%。综合看来,选择在相对固定时间进行沟通的占总数的将近一半,为57.2%。
  综合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与父亲沟通时间相对还是比较短的,而且沟通的时间相对固定。另外选择在任何时间进行沟通的比例为37.3%,不足40%。由此可以看出做父亲由于工作缘故,只能采取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沟通。
  


  在与父亲沟通地点的选择上,绝大部分小学生选择的是在自己家里进行,占总数的94.5%。选择在学校进行沟通的所占比例最小,仅为0.8%。其次是选择其他地点进行沟通的,约为2.0%。选择在路上进行沟通的为2.8%。
  


  综合五个表格可以看出,与父亲的沟通内容最多的为谈论学习,接近调查总数的一半,为总数的49.8%。其次是探讨日常的生活习惯,约占总数的31.0%。再次是沟通班级情况,占总数的17.3%。接下来是沟通其他内容,约占总数的9.5%。占总数比例最小的是父亲与孩子沟通其班级同学问题,约为7.8%。由此可以看出,父亲与孩子的沟通内容集中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习惯上,沟通最多的主要为学习问题。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农村小学生与父亲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采取吃饭时,在饭桌上进行沟通的占沟通方式总数的40.0%,采取固定时间面对面进行沟通的占沟通总数的24.3%,采取打电话进行沟通的占沟通总数的17.8%,采取其他沟通方式的占沟通总数的18.0%。综合看来,当前农村小学生与父亲的沟通方式多样,但采取吃饭时,在饭桌上进行沟通仍然为主要的沟通方式。
  


  调查对象的小学生中,与父亲经常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56.8%,与父亲偶尔进行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40.3%,与父亲从不沟通的为极少数,仅占调查总数的3.0%。总体而言,当前农村小学生与父亲的沟通频次还是比较高的,占调查总数的97%。
  


  在与父母的沟通中,父亲主动进行亲子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8.5%,母亲主动进行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11.8%,小学生主动进行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30.8%,父母亲都主动进行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49.0%。整体看来,父亲在亲子沟通中的主动性不足9.0%,远远落后于孩子在沟通中的主动性。这样的调查结果需要引起父亲们的高度重视,急需提高他们参与亲子沟通的积极性,需要认识到做父亲的能够主动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表格显示,父亲对于进行亲子沟通的兴趣程度存在差异性。在进行亲子沟通时,父亲没有丝毫兴趣,强烈要求不要说的还是极少数,只占总数的1.3%。在进行亲子沟通时,父亲漫不经心进行听的占总数的12.8%。在进行亲子沟通时,父亲要求有时间再说的占总数的18.8%。在进行亲子沟通时,父亲很感兴趣进行听的占总数的67.3%。总体看来,父亲对于与孩子进行沟通的兴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沟通的主动性比较欠缺。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小学生认为多数情况父亲与自己的沟通是一种相对民主的沟通,是自由自在地进行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51.0%。认为是父亲抓住机会教育自己的占调查总数的45.0%,认为与父亲无法进行沟通的为极少数,占调查总数的2.0%,选择其他的占总数的2.0%。
  总体而言,认为父亲在进行沟通时是抓住机会教育自己的和认为与父亲沟通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沟通所占比例比较接近。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小学生对于与父亲进行沟通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对于与父亲沟通满意的占总数的86.3%,对于与父亲沟通不满意的只占少数,占调查总数的13.8%。
  综合上述几方面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的父亲,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集中在初中或初中以下,从事的职业也主要是灵活度比较大的自由职业。在亲子沟通的时间上一周沟通低于2小时的比例也较高,超过了调查总数的30.0%,而且一般是采取相对固定的时间来进行沟通,比如平时的晚上、周末以及假期。沟通地点比较固定,主要在自己家里来进行。选择在自己家里进行沟通的占总数的94.5%。沟通的内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沟通方式主要为两种:吃饭时,在饭桌上进行沟通和固定时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沟通频次还是比较高的,占调查总数的97%。在进行亲子沟通时,父亲的兴趣程度也较高,占调查总数的67.3%。但父亲在亲子沟通中的主动性不够,父亲主动进行沟通的仅占调查总数的8.5%。在与父亲进行沟通时,小学生觉得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沟通的占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认为是父亲利用沟通机会教育自己的比例也很高,占调查总数的45.0%。总体而言,小学生对于与父亲沟通还是比较满意的,选择满意的占调查总数的86.3%。
  
  四、对策建议
  
  (一)父亲应重视亲子沟通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家庭具有教育功能。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首先需要和谐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是基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亲子互动过程,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亲子关系中,而亲子沟通是这种教育功能的作用机制。
  然而当前不时有学者指出,现在不少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我们的父亲应该高度重视起亲子沟通,与母亲携手,一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父亲努力做好亲子沟通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亲在亲子沟通中的主动性不够,在这一点上父亲应该清楚亲子沟通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进行亲子沟通。沟通时间上,父亲要重视亲子沟通,在可能进行沟通的情况下,多和孩子进行亲子沟通。沟通地点,不仅仅可以在自己家里,还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沟通的地方来进行。沟通内容目前主要集中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习惯上,父亲还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沟通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没必要只局限于在饭桌上来进行。在与孩子沟通时,父亲尽量和孩子以一种平等的身份来进行。
  (三)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是喜欢和父母亲近的。父亲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特征,以一种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当孩子觉得家长是可信任的,值得信任的,这时孩子自然会向家长吐露心声。在明白孩子心思的基础上,家长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与学校多联系和沟通
  父亲在与孩子沟通出现障碍,或者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很充足的时间与孩子沟通等情况存在时,家长可以多和学校联系,特别是要多与孩子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沟通。通过家校合作,父亲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亲子沟通效果会更好。这样做可以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问题,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而可以避免一些孩子伤人或伤己行为的发生。
  父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父亲要在高度重视亲子沟通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一些亲子沟通的技能、技巧,积极有效地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亲子沟通顺畅地进行,家庭有着和谐的亲子关系,这同时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参考文献:
  ①王争艳、刘红云、雷雳等. 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 J ].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 ( 2 ) :192 - 198.
  ②候静、陈会昌、王争艳等. 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 J ].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 2 ) :185 -190.
  ③杜青芬. 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山东教育.2008.
  ④徐文龙.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技巧浅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6,02 - 0125 – 02.
  ⑤刘宁、陈锡宽、闻憎玉、高尔生、周本成、周小萍、武俊青.上海核心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167~169
  ⑥单蓉.探析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父母.教育科学.2009,0120170-01.
其他文献
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在两岸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两岸交流家庭教育推广经验、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分享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海峡两岸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相信,学术交流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发展、繁荣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庭教育事业,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是1998年开始的。在此之
期刊
中庸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由孔子率先提出来的,它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当时,新旧制度交替,宗法制处于礼崩乐坏之时,整个社会失去了赖以维系的准则,出现了“失中”现象。孔子认为,这种局面是由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①造成的。这里所说的“无道”,指的就是无中庸之道。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② 孔子把中庸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看成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方法的最高准则,旨在通过人性修养实
期刊
一、楔子    1986年3月教育部订定「加强家庭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五年计划实施方案暨修正案」奉行政院核定,开始试办「亲职教育咨询中心」,于1987年10月全面推动家庭教育,陆续在台湾地区各县(市)设立「亲职教育咨询中心」。有鉴于推展家庭教育及亲职教育,亟需整体性、前瞻性、突破性及创新性之多元规划,1990年5月1日将原设立之「亲职教育咨询中心」一律更名为「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并设立全省统一之「帮帮
期刊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大连市教育局于2010年5月10日至12日,联合在大连市举办了“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表彰论坛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基地与课题研究培训班、大连市家庭教育音乐会暨大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表彰大会”。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界、新闻界的领导、专家和部分“中国家庭教育激励计划”受表彰人员以及参加培训的基地校人员近
期刊
孝顺,曾经为以家庭为主的旧中国个体经济和伦理道德的建设、 老人赡养、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孝顺片面强调晚辈和被统治者的责任、上对下的权威与下对上的顺从性,实行封建宗法等级专制,强行塑造了晚辈和被统治者的奴性性格;而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的新中国社会,则出现了以晚辈为生活重心、长辈为晚辈服务的上对下的“孝顺”。新旧两种孝顺都偏离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自然规律,有违新中国宪法。在党中央号召建设和谐社会
期刊
今年是世界第十五个读书日。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日”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民族都是一件好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读书有助于修身;从家庭角度来说,读书有助于齐家;从民族层面来说,读书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  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
期刊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的特征,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国家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伟大事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以“大教育”视野审视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发达国家的借鉴  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势不可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根据世界发展趋势
期刊
建国以来,我国出现过三次离婚浪潮。第一次是建国初期,一批进城的干部纷纷与农村的发妻离婚;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导致变态社会政治压力下畸形的离婚现象;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全方位介入,离婚正在以迅猛之势遍及中国内地。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中国人口的离婚率(年离婚人口数与年总人口数的比率)呈逐年上升之势。随着家庭解体速度的加快,离异家庭子女的增多,环境导向不良势必会降低和破坏家庭正常教
期刊
1985年至2006年,中央政府和教育部共发布了10份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文件,分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
期刊
引言:“家庭教育”与“国际传播”,似乎是关系不大的两个概念,为何将两者放在一起探讨?  “国际传播”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①“家庭教育”是指家庭范畴内的全人教育。②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教育改革”的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然而,“教育改革”不仅仅针对学校教育,必须针对教育的整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基础性的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