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牛顿力学根源于人与自然隔离的“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这种能够给予人们确定性安慰的机械论,在自然科学中大行其道,而且得到经济学家的热烈拥抱。不过,经济学是人文科学,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的人相关的科学。马歇尔认为,经济学家真正向往的目标应该是生物学(自组织理论)而不是力学。
关键词:经济学 机械论 自组织
一、经济学对机械论的执迷
经济学家对经济规律的迷恋是从机械论开始的,它简单明白,可以预料,而且最主要的是行之有效。拉格朗日在其《分析力学》的前言中明确表达,把机械论的理论和解决与之有关问题的艺术简化为一般公式,只要略加发挥,它就能提供解决各种问题所需的各种方程。 亚当·斯密对机械论世界观推崇备至,并决心建立起一种经济理论来反映牛顿模式的一般概念。在《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写道,就像按一定规律运行的天体一样,经济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就将得到发展。重商主义的原始国家干预主义以极不自然的手段指导经济生活,违反了经济规律,因此市场不能得到应有的迅速扩大,生产率也受到压制。亚当·斯密反对用以指导“自然的”经济力量的任何社会企图,他认为在经济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所谓“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制约经济活动过程,自动调节资金投资、就业、资源和物资生产的自然规律。就像人们无力控制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他们也无力驾驭这只手的活动。既然这个“自然力量”具有最大效率,那么最理想的生财之道就是个人之间完全自由的贸易和竞争。
步亚当·斯密的后尘,熟悉数学并对经济感兴趣的人致力于构建各种精致的方式,以便使经济学成为一种“社会物理学”,从而得到一种可以与科学决定论相比拟的“经济规律”。对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杰文斯、瓦尔拉等人来讲,没有比建立一门具有力学那样精确性的经济科学更高的愿望了。
值得深思的是,本世纪以来正当机械论在其他领域遭到越来越激烈批评的时候,它却在经济学领域大放异彩。特别反映在二次大战之后,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奉行的一种经济观,一种崇尚数据、图表、定量分析和数学公式的经济观。1969年第一次为“经济科学”设立诺贝尔奖时,伦德伯格教授代表诺贝尔委员会为这一决定作出如下解释:“经济科学正日益朝着数学的精确性以及对经济作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
二、经济学的转向
1979年在厄瓜多尔基多召开的“研究综合发展观”的专家会议上,著名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写了一本名为《新发展观》的著作,探求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新发展,书中写道:“古典力学的相对衰落和热力学的相对上升不可能无限期地为市场机制的狂热信徒所忽视。”正是通过热力学,经济过程的非机械性质才真正开始揭示出来。对机械论的不满和批判由来已久。但即使在凯恩斯之后,一般均衡理论依然是为了大学生们准备的主餐。西方的这种数学方法的传播产生了严重后果。以市场力量的机制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被反复咀嚼着,并以一种在普通公众眼中给它披上神圣之光的简单数学方式表述出来。经过这番顶礼膜拜,它凭借习惯和仿效的绝对优势,变成了一种使人误解为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历史经验表明,批判使机械论信誉扫地并不足以修正机械论。新经济观的确立有赖于找到自己的基石。
1.熵与经济过程。熵定律受到经济学家的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可靠性方面它与其他物理学定律相比毫不逊色;但却在表达时间不可逆性方面独树一帜。一旦在经济过程中考虑到熵的作用,任何静态模型都要重加考虑。譬如,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把自然资源作为经济价值概念的一部分,形成了熵的经济观。这种观念超出了纯经济学范畴,开始考虑自然资源及它们由于受熵定律的支配而对经济活动所施加的经久不息的影响。人们多年来的渴望就是要把历史的时间引进经济科学,并把人们从简单化的理论中解救出来。熵经济观在两点上是对传统思想的重大修正,即在经济模式中引进不可逆性和非决定性。
熵经济观的重要之处莫过于使被机械论异化了的时间得到还原。机械模式制造了一个假象,似乎时间是世界上的一个独立过程,因而能脱离自然的运行而独立存在。熵经济观使我们认识到能源环境的束缚,已经逝去的真正时间的数值被看作为已耗尽的能量的直接反映。熵模式打破了把人与自然彻底隔绝开来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但如果不同自组织的概念发生联系,就不可能对经济学产生真正重要的影响。因为,经济和生物一样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它们向我们展示的是增长、进步和发展,而与熵模式伴随的特有的连续不断的紊乱、涣散、危机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照。
2.非均衡理论和非线性经济学。以非平衡和非线性的发展动力学为先导,经济学正在进行一个向非平衡和非线性理论靠拢的深刻转变。非平衡和非线性是和自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的两个特征因素。当我们要探寻当前科学思想的趋势与改善经济理论的尝试之间存在何种联系时,的确可以看到,前者已经对后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经济学模型在传统上一直是线性的,它对市场行为的复杂性一筹莫展。一个线性模型,从其本质来说是不可能形成一个内生的经济周期的。这样,线性化的初始约束条件一开始就将动态经济模型排斥在外,而实际上只有动态经济模型才能解释观察到的经济周期的事实。非线性动力学的引入和发展被认为是均衡方法之上的又一次大进展。非线性关系会产生意外的行为,通常有阈值效应。参数的变化一旦越过线性稳定区,就可能发生质变行为,结果展示了系统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前景。当我们要预测未来时,可以把结构变化和新中心及新行为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充分考虑在内。与此相关的组织优化或衰退以及动态特性都是线性化的方法感到乏策的。有的经济学家预言,30年代的大萧条摧垮了古典经济学,为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扫清了道路;80年代的黑色星期一则动摇了新古典經济学的基础,很可能为非线性经济学的革命拉开了序幕。
三、结语
自组织精神的核心是发展。它确凿地证明,熵定律并没有统治整个物质世界的活动,还有大量远离平衡的自发有序、自我完善的过程存在。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它所造就的生态环境,便是一种不可逆过程所起的建设性作用的典型。这种作用创造了人类的生产空间,也使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抱有希望。但是对未来乐观的预测并不只是一种信念或哲学思想,也是一种科学态度。自组织理论承认物质进化,但不承认向上发展是无条件的。发展就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性,它包括有序的生成和瓦解。这就为发展战略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规定了一条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张彦:《求真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作者简介:罗振(1984—),男,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博士生。
关键词:经济学 机械论 自组织
一、经济学对机械论的执迷
经济学家对经济规律的迷恋是从机械论开始的,它简单明白,可以预料,而且最主要的是行之有效。拉格朗日在其《分析力学》的前言中明确表达,把机械论的理论和解决与之有关问题的艺术简化为一般公式,只要略加发挥,它就能提供解决各种问题所需的各种方程。 亚当·斯密对机械论世界观推崇备至,并决心建立起一种经济理论来反映牛顿模式的一般概念。在《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写道,就像按一定规律运行的天体一样,经济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就将得到发展。重商主义的原始国家干预主义以极不自然的手段指导经济生活,违反了经济规律,因此市场不能得到应有的迅速扩大,生产率也受到压制。亚当·斯密反对用以指导“自然的”经济力量的任何社会企图,他认为在经济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所谓“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制约经济活动过程,自动调节资金投资、就业、资源和物资生产的自然规律。就像人们无力控制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他们也无力驾驭这只手的活动。既然这个“自然力量”具有最大效率,那么最理想的生财之道就是个人之间完全自由的贸易和竞争。
步亚当·斯密的后尘,熟悉数学并对经济感兴趣的人致力于构建各种精致的方式,以便使经济学成为一种“社会物理学”,从而得到一种可以与科学决定论相比拟的“经济规律”。对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杰文斯、瓦尔拉等人来讲,没有比建立一门具有力学那样精确性的经济科学更高的愿望了。
值得深思的是,本世纪以来正当机械论在其他领域遭到越来越激烈批评的时候,它却在经济学领域大放异彩。特别反映在二次大战之后,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奉行的一种经济观,一种崇尚数据、图表、定量分析和数学公式的经济观。1969年第一次为“经济科学”设立诺贝尔奖时,伦德伯格教授代表诺贝尔委员会为这一决定作出如下解释:“经济科学正日益朝着数学的精确性以及对经济作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
二、经济学的转向
1979年在厄瓜多尔基多召开的“研究综合发展观”的专家会议上,著名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写了一本名为《新发展观》的著作,探求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新发展,书中写道:“古典力学的相对衰落和热力学的相对上升不可能无限期地为市场机制的狂热信徒所忽视。”正是通过热力学,经济过程的非机械性质才真正开始揭示出来。对机械论的不满和批判由来已久。但即使在凯恩斯之后,一般均衡理论依然是为了大学生们准备的主餐。西方的这种数学方法的传播产生了严重后果。以市场力量的机制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被反复咀嚼着,并以一种在普通公众眼中给它披上神圣之光的简单数学方式表述出来。经过这番顶礼膜拜,它凭借习惯和仿效的绝对优势,变成了一种使人误解为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历史经验表明,批判使机械论信誉扫地并不足以修正机械论。新经济观的确立有赖于找到自己的基石。
1.熵与经济过程。熵定律受到经济学家的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可靠性方面它与其他物理学定律相比毫不逊色;但却在表达时间不可逆性方面独树一帜。一旦在经济过程中考虑到熵的作用,任何静态模型都要重加考虑。譬如,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把自然资源作为经济价值概念的一部分,形成了熵的经济观。这种观念超出了纯经济学范畴,开始考虑自然资源及它们由于受熵定律的支配而对经济活动所施加的经久不息的影响。人们多年来的渴望就是要把历史的时间引进经济科学,并把人们从简单化的理论中解救出来。熵经济观在两点上是对传统思想的重大修正,即在经济模式中引进不可逆性和非决定性。
熵经济观的重要之处莫过于使被机械论异化了的时间得到还原。机械模式制造了一个假象,似乎时间是世界上的一个独立过程,因而能脱离自然的运行而独立存在。熵经济观使我们认识到能源环境的束缚,已经逝去的真正时间的数值被看作为已耗尽的能量的直接反映。熵模式打破了把人与自然彻底隔绝开来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但如果不同自组织的概念发生联系,就不可能对经济学产生真正重要的影响。因为,经济和生物一样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它们向我们展示的是增长、进步和发展,而与熵模式伴随的特有的连续不断的紊乱、涣散、危机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照。
2.非均衡理论和非线性经济学。以非平衡和非线性的发展动力学为先导,经济学正在进行一个向非平衡和非线性理论靠拢的深刻转变。非平衡和非线性是和自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的两个特征因素。当我们要探寻当前科学思想的趋势与改善经济理论的尝试之间存在何种联系时,的确可以看到,前者已经对后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经济学模型在传统上一直是线性的,它对市场行为的复杂性一筹莫展。一个线性模型,从其本质来说是不可能形成一个内生的经济周期的。这样,线性化的初始约束条件一开始就将动态经济模型排斥在外,而实际上只有动态经济模型才能解释观察到的经济周期的事实。非线性动力学的引入和发展被认为是均衡方法之上的又一次大进展。非线性关系会产生意外的行为,通常有阈值效应。参数的变化一旦越过线性稳定区,就可能发生质变行为,结果展示了系统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前景。当我们要预测未来时,可以把结构变化和新中心及新行为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充分考虑在内。与此相关的组织优化或衰退以及动态特性都是线性化的方法感到乏策的。有的经济学家预言,30年代的大萧条摧垮了古典经济学,为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扫清了道路;80年代的黑色星期一则动摇了新古典經济学的基础,很可能为非线性经济学的革命拉开了序幕。
三、结语
自组织精神的核心是发展。它确凿地证明,熵定律并没有统治整个物质世界的活动,还有大量远离平衡的自发有序、自我完善的过程存在。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它所造就的生态环境,便是一种不可逆过程所起的建设性作用的典型。这种作用创造了人类的生产空间,也使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抱有希望。但是对未来乐观的预测并不只是一种信念或哲学思想,也是一种科学态度。自组织理论承认物质进化,但不承认向上发展是无条件的。发展就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性,它包括有序的生成和瓦解。这就为发展战略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规定了一条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张彦:《求真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作者简介:罗振(1984—),男,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