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低年级,无论是识字量还是识字的要求,都跟课改前有所不同。因此,识字教学也引起了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在出谋划策,在研究实践,“游戏识字”、“生活识字、“活动识字”等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也存在着对识字教学起消极作用的一些因素。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些因素,才能做到尽量地回避它,克服它,甚至是将它转化为起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
一、教师的无意行为
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已经形成的识字教学的习惯,有时会不经意间违背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1.强化错误
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总是习惯在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的时候,引出一个错误的字,或添一笔或少一笔。有的则在生字的旁边写上一个错误的字,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如:
案例1
教学“染”字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记这个“染”字?
生:上面是三点水加上一个九,下面是一个木字。
师:说得很好,但这个字写错的同学很多,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上面的九字不要加一点(师边说边加上一点),加上去就错了。
教师在加上一点之后,再也没有将那一点涂掉,那个错误的“染”字,一直挂在黑板上。
反思:这样的做法能真正起到提醒的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个字字形的掌握,要依靠多次的视觉刺激,如果给它错误的暗示,势必会使学生对错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我觉得学生没有出错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给他一个错误的强化。
2.盲目扩展
我们许多教师都喜欢由此及彼地进行识字教学,正所谓举一而反三,这应该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特别是在低年级,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如:
案例2
教学“谦”字
师: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含有“兼”部的字?
生:“歉”,道歉的“歉”。
师:你真厉害,还有同学知道吗?(无人知道)
师:其实还有许多这个偏旁的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师出示:赚 廉 镰 嫌,进行教学)
反思:我们都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切不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解读倾盆而倒,在学生吃饱的情况下还应想想学生吃得了吗。
3.繁冗抄写
虽然每个教师都知道无休止的机械抄写不但提高不了学生的认写能力,而且还会挫伤儿童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产生厌烦的心理。但是许多老师又会出现理论与现实两张皮的现象,出于考试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和教师布置作业的方便。下面几种现象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①由于每个词语抄十遍八遍,为了方便起见,儿童会将词语拆成一个字一个字地抄。
②由于时间不够,边吃东西边抄,边看电视边抄。
……
反思:我们不能责怪儿童的投机取巧,这都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值得思考的应该是教师自己,我们都歪解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布置抄写的时候,应该要想一想效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谁要抄?抄哪些?抄几遍?怎么抄?
二、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汉语言文字,在儿童生活当中,随处都可以耳闻目睹,广播声电视声录像声声声入耳;纸上字墙上字布上字字字触目。这些给我们的母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的资源,也给我们的母语教学提供了情境,使其充满活力。但我们又发现,在低年级儿童的眼里这些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对学生学习汉字产生不良影响的一面。
1.难以化解的矛盾冲突
书写规范的汉字可以说是儿童学习汉字时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字要写得端正、整洁。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教的和自己见到的每一个字都那么的神圣,总喜欢对广告牌、对联、标语认一认,有时他们甚至会细细品读一番。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许多的汉字却是繁体字、简体字(不规范的)、行书,甚至是错别字。这就势必造成老师教的和自己看到的产生了矛盾,难以化解。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消极的学习。
反思:人们普遍都认为,教孩子识字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其实我们更应该想到,作为母语的载体,汉字的学习,不单是学校的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家应努力规范使用汉字,为孩子创设更好的识字环境。当然,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应当举行一些诸如“啄木鸟行动”、“错别字医院”等的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做出正确的选择。
2.“别具一格”的组词与造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儿童每天所接受到的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电视、广播、报纸都满载着各种信息向儿童冲击而来,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现代儿童的知识面广阔,但这些信息同样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一些不适合儿童的广告和歌曲,而这又是电视、报纸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它为孩子的模仿提供了前例。
案例3
①组词:
福(性 福)阳(阳 痿)包(包 茎)
②成语填空: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默默无(蚊) 随心所(浴)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快(治)人口口蜜腹(健)
③填空:
()上()下 在()右()
有几个孩子干脆把题目一改,填成了“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还振振有词地唱到:“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每个女孩都不一样。”
反思:这样的组词与造句令教师感到尴尬。有的是明显的错误,有的是断章取义,有的是小孩讲大人话,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意思。自然我们也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在课堂中给学生当头棒喝。除了给出明确的正误判断外,还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提高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根源上杜绝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引导学生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对课外书进行选择等。
当然,影响我们识字教学效果的因素远不止以上几种,如家长文化程度、儿童自身的心理水平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但只要我们懂得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用心选择,妥善实施,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教师的无意行为
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已经形成的识字教学的习惯,有时会不经意间违背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1.强化错误
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总是习惯在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的时候,引出一个错误的字,或添一笔或少一笔。有的则在生字的旁边写上一个错误的字,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如:
案例1
教学“染”字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记这个“染”字?
生:上面是三点水加上一个九,下面是一个木字。
师:说得很好,但这个字写错的同学很多,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上面的九字不要加一点(师边说边加上一点),加上去就错了。
教师在加上一点之后,再也没有将那一点涂掉,那个错误的“染”字,一直挂在黑板上。
反思:这样的做法能真正起到提醒的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个字字形的掌握,要依靠多次的视觉刺激,如果给它错误的暗示,势必会使学生对错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我觉得学生没有出错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给他一个错误的强化。
2.盲目扩展
我们许多教师都喜欢由此及彼地进行识字教学,正所谓举一而反三,这应该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特别是在低年级,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如:
案例2
教学“谦”字
师: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含有“兼”部的字?
生:“歉”,道歉的“歉”。
师:你真厉害,还有同学知道吗?(无人知道)
师:其实还有许多这个偏旁的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师出示:赚 廉 镰 嫌,进行教学)
反思:我们都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切不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解读倾盆而倒,在学生吃饱的情况下还应想想学生吃得了吗。
3.繁冗抄写
虽然每个教师都知道无休止的机械抄写不但提高不了学生的认写能力,而且还会挫伤儿童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产生厌烦的心理。但是许多老师又会出现理论与现实两张皮的现象,出于考试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和教师布置作业的方便。下面几种现象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①由于每个词语抄十遍八遍,为了方便起见,儿童会将词语拆成一个字一个字地抄。
②由于时间不够,边吃东西边抄,边看电视边抄。
……
反思:我们不能责怪儿童的投机取巧,这都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值得思考的应该是教师自己,我们都歪解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布置抄写的时候,应该要想一想效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谁要抄?抄哪些?抄几遍?怎么抄?
二、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汉语言文字,在儿童生活当中,随处都可以耳闻目睹,广播声电视声录像声声声入耳;纸上字墙上字布上字字字触目。这些给我们的母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的资源,也给我们的母语教学提供了情境,使其充满活力。但我们又发现,在低年级儿童的眼里这些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对学生学习汉字产生不良影响的一面。
1.难以化解的矛盾冲突
书写规范的汉字可以说是儿童学习汉字时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字要写得端正、整洁。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教的和自己见到的每一个字都那么的神圣,总喜欢对广告牌、对联、标语认一认,有时他们甚至会细细品读一番。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许多的汉字却是繁体字、简体字(不规范的)、行书,甚至是错别字。这就势必造成老师教的和自己看到的产生了矛盾,难以化解。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消极的学习。
反思:人们普遍都认为,教孩子识字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其实我们更应该想到,作为母语的载体,汉字的学习,不单是学校的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家应努力规范使用汉字,为孩子创设更好的识字环境。当然,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应当举行一些诸如“啄木鸟行动”、“错别字医院”等的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做出正确的选择。
2.“别具一格”的组词与造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儿童每天所接受到的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电视、广播、报纸都满载着各种信息向儿童冲击而来,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现代儿童的知识面广阔,但这些信息同样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一些不适合儿童的广告和歌曲,而这又是电视、报纸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它为孩子的模仿提供了前例。
案例3
①组词:
福(性 福)阳(阳 痿)包(包 茎)
②成语填空: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默默无(蚊) 随心所(浴)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快(治)人口口蜜腹(健)
③填空:
()上()下 在()右()
有几个孩子干脆把题目一改,填成了“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还振振有词地唱到:“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每个女孩都不一样。”
反思:这样的组词与造句令教师感到尴尬。有的是明显的错误,有的是断章取义,有的是小孩讲大人话,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意思。自然我们也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在课堂中给学生当头棒喝。除了给出明确的正误判断外,还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提高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根源上杜绝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引导学生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对课外书进行选择等。
当然,影响我们识字教学效果的因素远不止以上几种,如家长文化程度、儿童自身的心理水平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但只要我们懂得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用心选择,妥善实施,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