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之谜:是免疫高手还是定时炸弹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3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钟南山院士强调了无症状患者作为人传人重要传染源的可能。因此,不少人担心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没有“狼烟”警示自己和周围人,一不小心成为了“超级传播者”。那么,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风险有多大?如何防控?
  最近,河南漯河、湖北荆门等地相继发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其是否会成为新一轮传染源?如何发现、管理和防控?
  病原体入侵后为何无症状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最新定义,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观察,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蔡泳分析说,病原体入侵人体后有几种常见的转归:一是病原体很快被免疫系统杀灭,可能来不及出现临床症状。二是隐性感染,即人体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组织损伤,通过抗体检测可得知感染过。大多数人能因此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不但病原体被清除,还能防止再次感染。三是病原体留在被感染的组织中,人体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会通过血液、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排出病原体,具有一定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指第三种情况,也包括第二种隐性感染人群的病毒还未完全清除阶段。”蔡泳说,他们无明显症状,可能是因为免疫系统比较强大,能较好抑制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或复制。但他们很可能是传染源,造成他人感染。
  我们熟知的传染性疾病中,有很多都有无症状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无症状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其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了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无症状感染者是一种免疫对抗的结果。当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由于免疫力处于较高的水平,能够压制病毒诱发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实现途径,甚至病毒也会受限于较高水平的免疫力而部分死亡,所以最终并不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然而,不少人担心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没有“狼烟”警示自己和周围人,一不小心成为了“超级传播者”。钟南山院士就强调了无症状患者作为人传人重要传染源的可能。
  那么,这类感染者的传染风险有多大?
  其实,学界對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也并无一致结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可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3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部分专家认为,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少。
  多举措防控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此前追踪新冠病毒“潜伏者”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另据介绍,无症状感染者被找出后均按照要求隔离观察,直至核酸检测转阴才出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表示,未来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主攻方向是“更早预防、预警、检测”。为最大限度筛查出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强调,“对入境人员100%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一规定很有必要”。另有科学家在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持续期进行研究,以期找寻新冠病毒传播规律。
  专家还提醒加强医疗卫生系统监测防控网络。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对出院患者做好医学观察、跟踪随访、恢复期康复工作;低风险地区要“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
  有评论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因隐蔽性强,容易滋生公众的焦虑情绪,亟须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对于某些不负责任、危害公共健康的“潜伏者”亦须依法“重拳出击”。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如今检查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唯一的确诊方式就是核酸检测,但是大部分地区核酸检测盒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可以进行自我诊断。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郭红荣称,如果无疫区旅行史,而且没有家庭聚集性发病,没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就算自身并无症状也要及时上报,并且做好相关隔离工作。
  在目前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于个人而言,加强自身防护,切断传播途径,才可以避免感染。切记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聚众、勤洗手、戴口罩。
  总之,继续做好管控,完善整个防控体系,加快疫苗的研发,再加上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那我们就能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场消灭无症状感染者这颗“行走的隐形炸弹”,守住有利形势。
  (《解放日报》2020.4.2等)
其他文献
拼渐冻生命,与疫魔竞速  在这次武汉抗击疫情战斗中,金银潭医院始终引人关注。这里不仅累计收治了222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还曝光了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铁人院长”张定宇。他在这场战“疫”中不仅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还在同渐冻症进行着顽强斗争。  在这次武汉抗击疫情战斗中,金银潭医院始终引人关注。这里累计收治了222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中包括武汉市大多数危重症患者。这里,还因此曝光了一位备受
期刊
“有的人会很快忘却痛苦,用暂时的放下支持自己进入当下的生活。有的人因为亲人离世而自己活着,会有幸存者的羞愧和内疚。”如何重启愈后生活,每一名治愈者都面临抉择。这是他们的劫后余生。  “终于重见天日了。”2020年3月1日下午,李泉用一条情绪昂扬的朋友圈消息,宣告痊愈出院,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生活。  不过,22天前,他的岳母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撒手人寰——他不能写在朋友圈,也不能告知还在方舱医院
期刊
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军,对集中隔离工作进行“堵门式”检查。在检查的第一站反被安保人员堵了“门”。抚州市委书记肖毅不打招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也被堵门,他连声称赞:“对对对,这叫‘严防死守!’”  模仿关公“镇守”村口劝返点,拿起大喇叭让大家不串门不聚餐……在这次疫情防御战中,各地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纷纷开启“硬核”防控,防控手段更是各有千秋。在紧张的防疫工作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给公众带
期刊
整个上报过程,没遭受压力,也没遇见阻力。就是一步一步按正常程序走。只是走完程序之后,半天没有确切的消息,找不到病原体。后来又听说别的医院也有类似的病例,张继先一听,心想,“完了,这是啥病嘛”。  2019年12月27日、29日,张继先发现“新的”病例,坚持上报,被称作“拉响疫情警报第一人”。现在回头再去看当初的果决,张继先觉得自己就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只是“疫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期刊
他在住院治疗期间曾回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李文亮分析,这名82岁患者CT显示的症状,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没有给她确诊。”  2020年4月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评定李文亮等14名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为首批烈士。  提醒: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
期刊
“记得小时候生物课上讲过,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然而,据研究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37℃已成为历史。那么,人类体温越来越低,意味着什么?  37℃已成为历史,体温下降并非好事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大家每天都要多次测体温,然而,每次测量结果都在36.3℃左右,很少会高于36.7℃。有些朋友就纳闷了:“我记得小时
期刊
截至北京时间4月3日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突破100万例,死亡病例达5万多例。此前,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应对全球大流行病的出现,各国皆责无旁贷。环球同此凉热,无人可以在病毒面前独善其身。  全球性大流行病是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全球性大流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人传人的新疾病”。  美国乔治城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丁
期刊
人类对抗细菌可以依靠抗生素,面对病毒,却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目前上市销售的抗病毒药物采取的策略与我们的免疫系统一样,要么就是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入侵,要么就是在某一个步骤上阻断细胞内的新病毒生产。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仍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可以治愈。是药不行?还是没找对方向?  细菌和病毒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常见的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大类。就医时,医生会依据血常规来判别
期刊
疫情期间的谣言、自然灾害、家庭变故……人们就像患了“坏消息综合征”,在茫茫信息流里似乎只看得见坏消息。为什么坏消息总是自带吸引力?怎样避免频繁的坏消息造成心理污染?  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关于这道经典的选择题,选“先听坏消息”的朋友不小心暴露了一个事实:尽管声称想听到好消息,但奇怪的是,我们确实对坏消息更为关注。  疫情期间的谣言、自然灾害、家庭变故……人们就像患了“坏
期刊
近日,山东省首例疫情防控期间妨害传染病防治案宣判,田某因故意隐瞒武汉接触史致37人隔离,最终被法院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其实,不仅是田某,近期各地陆续宣判了一批妨害疫情防控的案件,其中多名被告人均因触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四川一名69岁男子隐瞒行程密切接触百人,安徽一名防疫人员隐瞒女儿武汉返乡史致1700余户居民隔离,太原一对夫妻隐瞒疫情致17名医护人员、102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