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钟南山院士强调了无症状患者作为人传人重要传染源的可能。因此,不少人担心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没有“狼烟”警示自己和周围人,一不小心成为了“超级传播者”。那么,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风险有多大?如何防控?
最近,河南漯河、湖北荆门等地相继发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其是否会成为新一轮传染源?如何发现、管理和防控?
病原体入侵后为何无症状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最新定义,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观察,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蔡泳分析说,病原体入侵人体后有几种常见的转归:一是病原体很快被免疫系统杀灭,可能来不及出现临床症状。二是隐性感染,即人体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组织损伤,通过抗体检测可得知感染过。大多数人能因此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不但病原体被清除,还能防止再次感染。三是病原体留在被感染的组织中,人体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会通过血液、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排出病原体,具有一定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指第三种情况,也包括第二种隐性感染人群的病毒还未完全清除阶段。”蔡泳说,他们无明显症状,可能是因为免疫系统比较强大,能较好抑制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或复制。但他们很可能是传染源,造成他人感染。
我们熟知的传染性疾病中,有很多都有无症状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无症状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其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了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无症状感染者是一种免疫对抗的结果。当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由于免疫力处于较高的水平,能够压制病毒诱发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实现途径,甚至病毒也会受限于较高水平的免疫力而部分死亡,所以最终并不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然而,不少人担心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没有“狼烟”警示自己和周围人,一不小心成为了“超级传播者”。钟南山院士就强调了无症状患者作为人传人重要传染源的可能。
那么,这类感染者的传染风险有多大?
其实,学界對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也并无一致结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可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3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部分专家认为,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少。
多举措防控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此前追踪新冠病毒“潜伏者”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另据介绍,无症状感染者被找出后均按照要求隔离观察,直至核酸检测转阴才出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表示,未来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主攻方向是“更早预防、预警、检测”。为最大限度筛查出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强调,“对入境人员100%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一规定很有必要”。另有科学家在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持续期进行研究,以期找寻新冠病毒传播规律。
专家还提醒加强医疗卫生系统监测防控网络。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对出院患者做好医学观察、跟踪随访、恢复期康复工作;低风险地区要“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
有评论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因隐蔽性强,容易滋生公众的焦虑情绪,亟须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对于某些不负责任、危害公共健康的“潜伏者”亦须依法“重拳出击”。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如今检查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唯一的确诊方式就是核酸检测,但是大部分地区核酸检测盒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可以进行自我诊断。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郭红荣称,如果无疫区旅行史,而且没有家庭聚集性发病,没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就算自身并无症状也要及时上报,并且做好相关隔离工作。
在目前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于个人而言,加强自身防护,切断传播途径,才可以避免感染。切记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聚众、勤洗手、戴口罩。
总之,继续做好管控,完善整个防控体系,加快疫苗的研发,再加上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那我们就能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场消灭无症状感染者这颗“行走的隐形炸弹”,守住有利形势。
(《解放日报》2020.4.2等)
最近,河南漯河、湖北荆门等地相继发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其是否会成为新一轮传染源?如何发现、管理和防控?
病原体入侵后为何无症状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最新定义,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观察,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蔡泳分析说,病原体入侵人体后有几种常见的转归:一是病原体很快被免疫系统杀灭,可能来不及出现临床症状。二是隐性感染,即人体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组织损伤,通过抗体检测可得知感染过。大多数人能因此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不但病原体被清除,还能防止再次感染。三是病原体留在被感染的组织中,人体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会通过血液、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排出病原体,具有一定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指第三种情况,也包括第二种隐性感染人群的病毒还未完全清除阶段。”蔡泳说,他们无明显症状,可能是因为免疫系统比较强大,能较好抑制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或复制。但他们很可能是传染源,造成他人感染。
我们熟知的传染性疾病中,有很多都有无症状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无症状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其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了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无症状感染者是一种免疫对抗的结果。当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由于免疫力处于较高的水平,能够压制病毒诱发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实现途径,甚至病毒也会受限于较高水平的免疫力而部分死亡,所以最终并不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然而,不少人担心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是隐秘的“定时炸弹”,没有“狼烟”警示自己和周围人,一不小心成为了“超级传播者”。钟南山院士就强调了无症状患者作为人传人重要传染源的可能。
那么,这类感染者的传染风险有多大?
其实,学界對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也并无一致结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可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3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部分专家认为,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少。
多举措防控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此前追踪新冠病毒“潜伏者”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另据介绍,无症状感染者被找出后均按照要求隔离观察,直至核酸检测转阴才出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表示,未来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主攻方向是“更早预防、预警、检测”。为最大限度筛查出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强调,“对入境人员100%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一规定很有必要”。另有科学家在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持续期进行研究,以期找寻新冠病毒传播规律。
专家还提醒加强医疗卫生系统监测防控网络。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对出院患者做好医学观察、跟踪随访、恢复期康复工作;低风险地区要“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
有评论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因隐蔽性强,容易滋生公众的焦虑情绪,亟须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对于某些不负责任、危害公共健康的“潜伏者”亦须依法“重拳出击”。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如今检查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唯一的确诊方式就是核酸检测,但是大部分地区核酸检测盒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可以进行自我诊断。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郭红荣称,如果无疫区旅行史,而且没有家庭聚集性发病,没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就算自身并无症状也要及时上报,并且做好相关隔离工作。
在目前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于个人而言,加强自身防护,切断传播途径,才可以避免感染。切记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聚众、勤洗手、戴口罩。
总之,继续做好管控,完善整个防控体系,加快疫苗的研发,再加上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那我们就能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场消灭无症状感染者这颗“行走的隐形炸弹”,守住有利形势。
(《解放日报》2020.4.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