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相比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他们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考试成功而无比高兴,从而喜欢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当然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困难、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感到灰心和失望,更有甚者将自暴自弃。这一点在刚进入高中时表现得特别明显,容易走向极端,他们很容易因为喜欢或讨厌某个老师而喜欢或讨厌某一门学科。这就要教师对他们的努力经常给予肯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以此来激励他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种成功的体验可以是某次单元测试的高分数,也可以是对他们精彩回答的一次肯定,甚至有时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期盼的眼神等都能使他们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接着,教师就要艺术地将他们这种短暂的、偶然的情感体验引导到更加稳定和持久的自我鼓励状态,从而达到对生物学科深深热爱的情感高度。具体而言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在课堂中引入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陶行知的名言“生活即教育”人所共知,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扎根于生活,这和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实用的科学,它与生活、生产的实际密不可分,这就告诉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做不但能将生物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武之地的,自然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笔者在教“蛋白质的代谢”这一内容时,笔者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豆浆、牛奶成了人们早餐的必需品,很多人喜欢空腹喝豆浆、牛奶,或者只喝豆浆、牛奶别的什么也不吃了,其实这样营养都流失了,是一个错误的习惯。为什么是错误的呢?怎么吃最营养呢?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觉得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紧密相关,这么做到底有哪儿不对呢?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学习“蛋白质的代谢”,空腹喝豆浆、牛奶,其中的氨基酸被氧化分解了,来供给生命各项活动需要的各种能量。所以科学的方法是先吃馒头、面包等面食,然后再喝豆浆、牛奶,这样就能够由含糖的馒头、面包等面食氧化分解后供给能量,那么氨基酸就可以用来完成不同组织蛋白和酶的合成,或者在氨基转换作用下形成能被人体有效吸收的新氨基酸,这两种方式和上述方式就是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当学生明白了这一切之后,他们对蛋白质代谢的这三个途径自然就有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了解了生活中必备的常识,正确地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加有意义的是将生物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在课堂中引入新的知识热点和科技成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科技与社会这个学习目标,相比传统的教学只限定在教材的圈子里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缺陷也予以了关注。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有意识地将生物学科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重要成果以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转基因植物等引入到课堂中去,用这些新鲜的信息去激活学生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个人理想。
  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到“营养的代谢”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补充三鹿问题奶粉引起的中国乳业震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在讲解“病毒”这个概念时,笔者就告诉学生现在世界流行的一些影响较大的病毒,比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非典病毒等,对这些曾经在我们身边肆虐引起恐慌的病毒进行研究,分析它们能大规模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了解的一些人体免疫常识,引导他们去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这些病毒。在讲“受精作用”时,笔者向学生介绍目前最先进的治疗不孕不育症的“试管婴儿”技术和“克隆”技术等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结合道德与伦理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谈谈自己对“克隆人”的观点。
  在讲杂交育种时,介绍我国育种专家袁隆平秉持坚忍不拔的科学态度,培育出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讲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介绍中国在基因测序方面的进步,也担任了1%基因组测序任务,并且首次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绘出草图。
  三、在课堂中引入科学家的故事
  生物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团队合作的探究历程,如同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它的每一次进步,每一项发现,每一次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努力工作的结果,都有许多感人奋进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材料,介绍科学发现史和科学家成才的故事。通过这些事迹,学生可以学习科学家的发现、创新、假设、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习他们在客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模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科学态度,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例如,笔者向学生介绍虎克是怎样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为生物研究进入微观世界奠定基础的;达尔文是怎样经过环球航行,采集标本,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打破了唯心主义学说的;孟德尔是如何通过八年努力,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研究遗传规律指明了方向的;摩尔根是怎么通过饲养果蝇研究出遗传学第三定律,即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为变异的出现阐明了本质的;沃森和克里克是怎样亲密合作发现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等等。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去实践和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我认
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很重要的不同就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使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树立优质服务形象的措施,指出只有提升服务品质才能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实现现代图书馆的自我完善和升华。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是一个热点。在本文中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首先从外部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诚信现状,然后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弊端,最后提出纠正策略。   【关键词】高职;诚信;教育     自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国家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就曾给予过重视,并将其做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就是以技能为本位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书写的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口语交际训练观察、倾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搞好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认真倾听的习惯,以及尊重他人、与人交往、懂得合作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综合素质中,质疑能力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有了质疑能力,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思考探索活动,从而形成其它的诸多能力。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质疑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会大有裨益。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总结了几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
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探讨了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方法探测多层采空区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探测地下煤层多层采空区的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