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寂多年的信托业最近突然备受关注,一系列信托产品接踵亮相,立即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热点。有几家财经报刊的记者告诉我,他们的主编已经指令他们转行,从原本火爆的证券业撤退下来,转而去跟踪信托行业。因本人曾长期研究信托行业,也曾发表过一些据说在业内有些影响的论文,于是经常受到媒体记者的干扰,约稿不成就在电话上穷追不舍地问各种问题,看来他们真想长期扎根这个行业了,这倒让我想起几年前媒体对信托业的另一种关注。
全盘陷入信用的危机
几年前,信托业陷入岌岌可危的情景,至今业内人士仍记忆犹新,中农信、中创、广信等重量级投资公司一个个资不抵债,被人行宣布关闭;穆迪对一些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信用评级不断下调,信托机构的信用如烂泥倒地,窗口公司在债信方面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信托行业进行了第五次清理整顿。
我国信托业是金融业中长期受争议的一个行业,已经遭遇了四次大整顿。但是第五次整顿却非同以往,可以说是彻底进行了一次大手术,所有的机构都将面临重新登记,大多数机构又将被淘汰出局,从数量上大大削减,留下来的机构也将改制,被整合归并。机构重新登记提高了进入门槛,增加注册资本,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否则不可能有能力去替别人进行较大规模理财。现实中我国的信托市场需求不需要几百家上千家的信托公司去抢饭吃,只能引发市场混乱,不利于市场的培育。经过伤筋动骨的整合,信托机构数量将大大削减,原本239家信托公司中,被摘去信托牌照的公司约160家,剩下的约80家公司将合并保留到60家。不仅准入门槛提高了,经营范围也被严格约束,步履艰难的中国信托业步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低谷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的结局
信托机构普遍陷入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产生问题的本质及根源是什么?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托机构的功与过却是众说纷纭。既然已信誉扫地,那绝对已沦为金融行业中不招待见的“坏小子”。众多媒体热炒它的斑斑劣迹,纷纷指责信托机构不务正业,是扭曲发展的坏胎。还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发展信托业,中国人没有外部理财的习惯,因而信托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甚至有些人认为有没有信托行业无所谓,既然它已造成如此大的风险,不如关门了事。整顿不解决问题,应该彻底封杀。这些评论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对于信托的研究和宣传滞后于实践,以至于对信托业的发展存在许多认识的误区。
那么,信托业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几年来,业内人士在不断反思。
众所周知,我国信托业恢复的起因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不同,不是起因于市场对信托业务的内在需求,而是为了适应国家制定的改革开放战略发展的需求。这一点从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信托公司的背景就可以得到验证。
1979年,中国刚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不久,中信公司被国家确立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但它的作用不仅是对外融资的窗口,也绝非是单纯搞信托业务,而是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背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事实上,中信公司发展初期,荣毅仁董事长曾尝试开展信托业务,也曾指示金融业界的老前辈,中信公司原董事闵一民等人对开展信托业务的可能性进行调研。但信托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市场环境,并且需要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底下开展经营。在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和个人有什么财产可以让信托机构去代理呢?市场需求无疑是空白的。由此注定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要伴随改革的进程分步进行。
在制度转轨过程中,制度性缺陷对信托业的成长和发育是极为不利的,信托机构长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市场定位始终不明确,机构盲目膨胀,发展到高峰时期曾达到逾千家企业,各省市、各部门将信托业的融资功能极度放大,利用政府的信用和担保到国内外发各种形式的债,搞准银行业务,并大举投资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投资,大多是血本无归。有一些过去在金融市场上非常活跃,曾经是改革开路先锋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也背负了巨额债务,接踵倒下。
全行业陷入困境的现实,使大家清醒地看到,信托业的发展方向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对发展信托业存在严重的政策工具倾向,只把它作为弥补传统体制不足的手段或是融资的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看待,由此,行业发展政策、业务经营范围始终处于模糊不清的界面,没有立法,没有正式的行业管理规定。信托业有6000多亿元资金,240家机构,是非银行机构中资产规模最大,机构数最多,经营范围最宽泛的产业,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却靠自我摸索、自我约束,这在监管上存在巨大漏洞。而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使整个行业积聚了很大的风险,终于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引爆,同时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为了阻断风险,政府迅速关闭了一些机构,另一方面对信托机构进行更大规模的整顿,很多人都在担心,信托业是否能咸鱼翻身,再造辉煌。
而今迈步从头越
步入2001年后,信托业曙光再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对信托业的定位,信托公司的行为及经营范围有了严格明确的规定。法律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管理办法》在3个关键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一是规定凡是委托人合法拥有的资金均可以委托信托公司运作;二是不再硬性规定新型的信托业务品种一定要上报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三是取消了信托资金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10倍的强制要求。无疑给信托机构松了绑,信托业重又找到焕发“第二个春天”的机遇。
目前信托业的清理整顿还未结束,已有44家公司进行重新登记,并进一步合并保留为34家。在整合改制归并过程中,重新登记的一些公司已经搞出一些大动作,有的公司也在摩拳擦掌,运筹帷幄,显示出信托业顽强的生命力及重归本业后的发展势能,被媒体戏称为“戴着手铐起舞”。
信托投资公司虽然已经结束了过去金融百货店式的超范围经营,但是它的功能齐全,基本上不受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的限制,被看作是金融市场上的全能选手。它可以合法地将资金投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各个产业领域,能够将这些领域连接起来,而基金和证券则只能投资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信托的对象也较丰富,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知识产权等。信托公司的优越性最终将超出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除了充分发掘本身的优势外,信托公司还可以与证券公司或银行合作,进行产品创新。这一点可以从新近一些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计划中明显感受到。
“全能选手”重获青睐
最近,上海几家信托机构接连不断地推出了一批信托新产品。
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信托计划“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总量5.5亿元,每个信托合同的信托金额最低为5万元,在一周之内全部售罄,成功募集到首期资金。
2000年爱建以BOT方式,并以信托融资方案中标上海外环隧道市政建设项目,项目公司从运营开始,每年可以得到与上海人民政府约定的按项目投资余额 9.8%的补贴,截止目前,该项目已经投入了12亿多元,其中爱建动用了自有资金1亿元,用以成立全资拥有的外环隧道发展有限公司。此次募集的信托资金,将爱建原先1亿元股权投资置换出来的同时,要将项目公司增资至5.5亿元。2001年6月,爱建信托曾以同样的方式投标上海市“复兴东路隧道建设项目”。至此,上海市在建的3条隧道中有两条为爱建所承担。目前爱建正在设计房地产信托、企业年金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
宝钢集团的子公司华宝信托也在考虑利用信托进行市政等基础建设项目,但这不是它的重点,基金是信托的高级形式,也是华宝信托公司今后计划发展的重点。目前华宝信托与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成立了基金公司——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将以开放式基金为主。华宝信托计划发展的另一个重心是私募基金,这两种基金的服务方式是有区别的,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信托产品,而开放式的私募基金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它将根据特定客户群的需求,定制特定的信托产品。
2002年7月28日,与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一街之隔的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推出“新上海国际大厦贷款项目”,总额2.3亿元,9天即告售罄。9月份,上海国投推出“上海磁悬浮交通项目股权信托受益权投资计划”。这是国内首个股权信托受益权投资产品。
上海国投还设计了一批针对个人的信托产品,包括个人资金信托、“基金宝”价值资金信托、职工持股信托等。所谓“基金宝”又被称为“基金的基金”,个人投资于这一产品的资金,将被用于购买不同的基金。职工持股信托则是把股权委托给信托公司,或将资金交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将资金投资于企业股权,可用于职工持股和管理层融资收购(MBO)。上海国投根据风险程度将个人资金信托划分为3种:稳健型、平衡型和进取型。“稳健型”运用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不超过30%,其余部分投放在货币市场;“平衡型”则是不超过50%的资金运用于资本市场,其余投放货币市场;“进取型”将不超过70%的资金运用于资本市场,其余运用于货币市场。
厦门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将推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政府重大工程项目融资,其募集资金总额计划为5亿元人民币。重庆国投推出的教育信托,已成功募集到首期资金。
金新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个信托产品在2002年9月9日正式推出,该信托产品是与乌鲁木齐市政府委托乌鲁木齐城建投资公司与新疆金新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乌鲁木齐客运出租汽车营运信托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城建公司”将乌鲁木齐2002年—2009年所有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信托转给金新信托公司。该项目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2亿元,信托期限为1年,预期年收益率为5%,到期时投资者可一次收回本金和预期收益。这种信托产品通过信托公司的金融职能,提前变现了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未来收益,加快了筹建市政建设资金的速度,为社会公众架起了参与市政建设的桥梁。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在设计房地产信托的品种,房地产信托包括资金信托和不动产信托两大类。资金信托是有关机构或个人委托信托机构运用和管理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方式,包括普通信托存款、特约信托存款和特约信托贷款。不动产信托是信托机构对房屋及不动产进行管理或经营的信托业务。最近上海国投的“新国际大厦信托计划”就是房地产信托产品中的一种贷款信托。房地产信托还有许多其他形式,如投资信托和担保信托等。
天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0月份将推出“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网)资金信托计划”,将筹集3.5亿元信托资金,投资于天津技术开发区新建的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信托计划为3.5亿元规模,预计每年收益率为4.2%,期限3年。
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我国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每年高达4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革为信托公司开发新业务提供了机遇。信托公司利用民间资金,用信托方式直接投入实业,分享稳定的投资回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系。
目前推出的信托产品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在于投资回报率基本优于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如重庆国投预计信托资金年收益率在5%左右,北京国投预计受益人可获得4.8%的年平均收益率,同时,在提取管理费上也有创新,收益率在 4.8%以下的部分将免收管理费。
目前推出的信托新产品虽然受到市场的欢迎,但仍处于一个试用阶段,随着人们对信托了解的加深,信托信用的逐步建立,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产品也将越来越丰富,信托的运用与人们的想象一样没有限制。
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目前信托业似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春天已经来了”的词语充斥了大大小小的媒体报道中。然而热闹的背后,应是信托业的重生,而重生必须是信托业回归其“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位。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信托热并不是市场开发已经趋于成熟了,而是投资市场上金融创新产品过于匮乏,市场非常需要更加丰富的、面向各层次和特定人群的稳定投资理财的渠道。
首先,真正推出信托产品的公司毕竟是少数有实力的公司,大多数公司仍处于端着饭碗找不到饭吃的状态。这里面存在着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例如税收问题首先浮出水面,纳税义务人是谁,信托公司有没有代扣代缴的义务,如何收税,税率怎么定等。信托财产所有权一般要经过两次转移,一次是委托人将财产转移至受托人名下,另一次是在信托合同到期时,受托人偿还委托人本金,现在的税收政策,委托人和受托人要承受双重税收负担,这些问题不解决,业务较难开展。同时人才匮乏、信用重建问题也将成为信托业发展的瓶颈。理财专业机构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即信用,20余年因市场不清,主业不明,违规经营等严重摧毁了信用,而信用的重建,只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信托业正在筹建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国信托业尚未真正走入坦途,但信托业的前途是光明的。■
全盘陷入信用的危机
几年前,信托业陷入岌岌可危的情景,至今业内人士仍记忆犹新,中农信、中创、广信等重量级投资公司一个个资不抵债,被人行宣布关闭;穆迪对一些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信用评级不断下调,信托机构的信用如烂泥倒地,窗口公司在债信方面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信托行业进行了第五次清理整顿。
我国信托业是金融业中长期受争议的一个行业,已经遭遇了四次大整顿。但是第五次整顿却非同以往,可以说是彻底进行了一次大手术,所有的机构都将面临重新登记,大多数机构又将被淘汰出局,从数量上大大削减,留下来的机构也将改制,被整合归并。机构重新登记提高了进入门槛,增加注册资本,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否则不可能有能力去替别人进行较大规模理财。现实中我国的信托市场需求不需要几百家上千家的信托公司去抢饭吃,只能引发市场混乱,不利于市场的培育。经过伤筋动骨的整合,信托机构数量将大大削减,原本239家信托公司中,被摘去信托牌照的公司约160家,剩下的约80家公司将合并保留到60家。不仅准入门槛提高了,经营范围也被严格约束,步履艰难的中国信托业步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低谷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的结局
信托机构普遍陷入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产生问题的本质及根源是什么?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托机构的功与过却是众说纷纭。既然已信誉扫地,那绝对已沦为金融行业中不招待见的“坏小子”。众多媒体热炒它的斑斑劣迹,纷纷指责信托机构不务正业,是扭曲发展的坏胎。还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发展信托业,中国人没有外部理财的习惯,因而信托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甚至有些人认为有没有信托行业无所谓,既然它已造成如此大的风险,不如关门了事。整顿不解决问题,应该彻底封杀。这些评论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对于信托的研究和宣传滞后于实践,以至于对信托业的发展存在许多认识的误区。
那么,信托业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几年来,业内人士在不断反思。
众所周知,我国信托业恢复的起因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不同,不是起因于市场对信托业务的内在需求,而是为了适应国家制定的改革开放战略发展的需求。这一点从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信托公司的背景就可以得到验证。
1979年,中国刚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不久,中信公司被国家确立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但它的作用不仅是对外融资的窗口,也绝非是单纯搞信托业务,而是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背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事实上,中信公司发展初期,荣毅仁董事长曾尝试开展信托业务,也曾指示金融业界的老前辈,中信公司原董事闵一民等人对开展信托业务的可能性进行调研。但信托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市场环境,并且需要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底下开展经营。在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和个人有什么财产可以让信托机构去代理呢?市场需求无疑是空白的。由此注定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要伴随改革的进程分步进行。
在制度转轨过程中,制度性缺陷对信托业的成长和发育是极为不利的,信托机构长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市场定位始终不明确,机构盲目膨胀,发展到高峰时期曾达到逾千家企业,各省市、各部门将信托业的融资功能极度放大,利用政府的信用和担保到国内外发各种形式的债,搞准银行业务,并大举投资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投资,大多是血本无归。有一些过去在金融市场上非常活跃,曾经是改革开路先锋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也背负了巨额债务,接踵倒下。
全行业陷入困境的现实,使大家清醒地看到,信托业的发展方向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对发展信托业存在严重的政策工具倾向,只把它作为弥补传统体制不足的手段或是融资的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看待,由此,行业发展政策、业务经营范围始终处于模糊不清的界面,没有立法,没有正式的行业管理规定。信托业有6000多亿元资金,240家机构,是非银行机构中资产规模最大,机构数最多,经营范围最宽泛的产业,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却靠自我摸索、自我约束,这在监管上存在巨大漏洞。而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使整个行业积聚了很大的风险,终于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引爆,同时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为了阻断风险,政府迅速关闭了一些机构,另一方面对信托机构进行更大规模的整顿,很多人都在担心,信托业是否能咸鱼翻身,再造辉煌。
而今迈步从头越
步入2001年后,信托业曙光再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对信托业的定位,信托公司的行为及经营范围有了严格明确的规定。法律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管理办法》在3个关键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一是规定凡是委托人合法拥有的资金均可以委托信托公司运作;二是不再硬性规定新型的信托业务品种一定要上报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三是取消了信托资金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10倍的强制要求。无疑给信托机构松了绑,信托业重又找到焕发“第二个春天”的机遇。
目前信托业的清理整顿还未结束,已有44家公司进行重新登记,并进一步合并保留为34家。在整合改制归并过程中,重新登记的一些公司已经搞出一些大动作,有的公司也在摩拳擦掌,运筹帷幄,显示出信托业顽强的生命力及重归本业后的发展势能,被媒体戏称为“戴着手铐起舞”。
信托投资公司虽然已经结束了过去金融百货店式的超范围经营,但是它的功能齐全,基本上不受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的限制,被看作是金融市场上的全能选手。它可以合法地将资金投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各个产业领域,能够将这些领域连接起来,而基金和证券则只能投资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信托的对象也较丰富,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知识产权等。信托公司的优越性最终将超出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除了充分发掘本身的优势外,信托公司还可以与证券公司或银行合作,进行产品创新。这一点可以从新近一些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计划中明显感受到。
“全能选手”重获青睐
最近,上海几家信托机构接连不断地推出了一批信托新产品。
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信托计划“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总量5.5亿元,每个信托合同的信托金额最低为5万元,在一周之内全部售罄,成功募集到首期资金。
2000年爱建以BOT方式,并以信托融资方案中标上海外环隧道市政建设项目,项目公司从运营开始,每年可以得到与上海人民政府约定的按项目投资余额 9.8%的补贴,截止目前,该项目已经投入了12亿多元,其中爱建动用了自有资金1亿元,用以成立全资拥有的外环隧道发展有限公司。此次募集的信托资金,将爱建原先1亿元股权投资置换出来的同时,要将项目公司增资至5.5亿元。2001年6月,爱建信托曾以同样的方式投标上海市“复兴东路隧道建设项目”。至此,上海市在建的3条隧道中有两条为爱建所承担。目前爱建正在设计房地产信托、企业年金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
宝钢集团的子公司华宝信托也在考虑利用信托进行市政等基础建设项目,但这不是它的重点,基金是信托的高级形式,也是华宝信托公司今后计划发展的重点。目前华宝信托与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成立了基金公司——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将以开放式基金为主。华宝信托计划发展的另一个重心是私募基金,这两种基金的服务方式是有区别的,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信托产品,而开放式的私募基金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它将根据特定客户群的需求,定制特定的信托产品。
2002年7月28日,与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一街之隔的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推出“新上海国际大厦贷款项目”,总额2.3亿元,9天即告售罄。9月份,上海国投推出“上海磁悬浮交通项目股权信托受益权投资计划”。这是国内首个股权信托受益权投资产品。
上海国投还设计了一批针对个人的信托产品,包括个人资金信托、“基金宝”价值资金信托、职工持股信托等。所谓“基金宝”又被称为“基金的基金”,个人投资于这一产品的资金,将被用于购买不同的基金。职工持股信托则是把股权委托给信托公司,或将资金交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将资金投资于企业股权,可用于职工持股和管理层融资收购(MBO)。上海国投根据风险程度将个人资金信托划分为3种:稳健型、平衡型和进取型。“稳健型”运用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不超过30%,其余部分投放在货币市场;“平衡型”则是不超过50%的资金运用于资本市场,其余投放货币市场;“进取型”将不超过70%的资金运用于资本市场,其余运用于货币市场。
厦门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将推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政府重大工程项目融资,其募集资金总额计划为5亿元人民币。重庆国投推出的教育信托,已成功募集到首期资金。
金新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个信托产品在2002年9月9日正式推出,该信托产品是与乌鲁木齐市政府委托乌鲁木齐城建投资公司与新疆金新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乌鲁木齐客运出租汽车营运信托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城建公司”将乌鲁木齐2002年—2009年所有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信托转给金新信托公司。该项目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2亿元,信托期限为1年,预期年收益率为5%,到期时投资者可一次收回本金和预期收益。这种信托产品通过信托公司的金融职能,提前变现了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未来收益,加快了筹建市政建设资金的速度,为社会公众架起了参与市政建设的桥梁。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在设计房地产信托的品种,房地产信托包括资金信托和不动产信托两大类。资金信托是有关机构或个人委托信托机构运用和管理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方式,包括普通信托存款、特约信托存款和特约信托贷款。不动产信托是信托机构对房屋及不动产进行管理或经营的信托业务。最近上海国投的“新国际大厦信托计划”就是房地产信托产品中的一种贷款信托。房地产信托还有许多其他形式,如投资信托和担保信托等。
天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0月份将推出“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网)资金信托计划”,将筹集3.5亿元信托资金,投资于天津技术开发区新建的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信托计划为3.5亿元规模,预计每年收益率为4.2%,期限3年。
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我国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每年高达4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革为信托公司开发新业务提供了机遇。信托公司利用民间资金,用信托方式直接投入实业,分享稳定的投资回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系。
目前推出的信托产品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在于投资回报率基本优于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如重庆国投预计信托资金年收益率在5%左右,北京国投预计受益人可获得4.8%的年平均收益率,同时,在提取管理费上也有创新,收益率在 4.8%以下的部分将免收管理费。
目前推出的信托新产品虽然受到市场的欢迎,但仍处于一个试用阶段,随着人们对信托了解的加深,信托信用的逐步建立,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产品也将越来越丰富,信托的运用与人们的想象一样没有限制。
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目前信托业似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春天已经来了”的词语充斥了大大小小的媒体报道中。然而热闹的背后,应是信托业的重生,而重生必须是信托业回归其“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位。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信托热并不是市场开发已经趋于成熟了,而是投资市场上金融创新产品过于匮乏,市场非常需要更加丰富的、面向各层次和特定人群的稳定投资理财的渠道。
首先,真正推出信托产品的公司毕竟是少数有实力的公司,大多数公司仍处于端着饭碗找不到饭吃的状态。这里面存在着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例如税收问题首先浮出水面,纳税义务人是谁,信托公司有没有代扣代缴的义务,如何收税,税率怎么定等。信托财产所有权一般要经过两次转移,一次是委托人将财产转移至受托人名下,另一次是在信托合同到期时,受托人偿还委托人本金,现在的税收政策,委托人和受托人要承受双重税收负担,这些问题不解决,业务较难开展。同时人才匮乏、信用重建问题也将成为信托业发展的瓶颈。理财专业机构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即信用,20余年因市场不清,主业不明,违规经营等严重摧毁了信用,而信用的重建,只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信托业正在筹建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国信托业尚未真正走入坦途,但信托业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