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目标是以体验作品的情感为主,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呢?
[关键词]古诗 情感
一、以读为主,淡化讲解
诵读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感悟诗歌情意的最佳方法。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首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阅读作品,沉潜其中,涵咏品味作品意蕴。然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由语言到内容,感悟诗文的情意。读的目的是为了体悟作品内在的情感,而对作品内在情感的体会又会反过来促进诵读的效果。因此诵读应该建立在对作品意蕴理解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感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
在学生自主诵读的基础上,淡化教师的讲解。当然,淡化老师的讲解,不是否定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说老师什么都不用讲了,只要学生自己读就行了。而是说老师应该注意讲什么?该怎样讲?比如说,对作品字词的讲解,需要老师讲解的并不是字词的表面意思,这些学生通过查字典就可以了解。而应是字词的内在意蕴,字词为作品的表情达意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而这些方面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这也正是需要老师进行点拨、指导的地方。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老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作用是组织、引领、启发、点拨。如何组织学生阅读作品?如何引领学生由外到内、由形式到内容解读、欣赏作品?如何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悟作品丰富的意蕴?该在什么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老师进行思考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一施行的。而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基础则是教师对教学文本,也就是对诗歌作品的深刻领悟和理解。
二、以情传情,感悟诗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作品语言简练,韵律优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诗贵言志”,他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情去架起一道帮助学生通往古诗情感的桥梁。由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初步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情趣美、情感美。
三、快乐学诗,升华诗情
诗重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具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画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
(5)写诗。“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向”“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用心去感悟,它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和感人力量,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得到心灵的陶冶和人生的启迪。只有学生心里真正对诗歌作品有所感,有所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情感教育,体验作品情感这一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卫国小学)
[关键词]古诗 情感
一、以读为主,淡化讲解
诵读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感悟诗歌情意的最佳方法。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首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阅读作品,沉潜其中,涵咏品味作品意蕴。然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由语言到内容,感悟诗文的情意。读的目的是为了体悟作品内在的情感,而对作品内在情感的体会又会反过来促进诵读的效果。因此诵读应该建立在对作品意蕴理解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感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
在学生自主诵读的基础上,淡化教师的讲解。当然,淡化老师的讲解,不是否定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说老师什么都不用讲了,只要学生自己读就行了。而是说老师应该注意讲什么?该怎样讲?比如说,对作品字词的讲解,需要老师讲解的并不是字词的表面意思,这些学生通过查字典就可以了解。而应是字词的内在意蕴,字词为作品的表情达意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而这些方面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这也正是需要老师进行点拨、指导的地方。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老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作用是组织、引领、启发、点拨。如何组织学生阅读作品?如何引领学生由外到内、由形式到内容解读、欣赏作品?如何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悟作品丰富的意蕴?该在什么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老师进行思考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一施行的。而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基础则是教师对教学文本,也就是对诗歌作品的深刻领悟和理解。
二、以情传情,感悟诗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作品语言简练,韵律优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诗贵言志”,他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情去架起一道帮助学生通往古诗情感的桥梁。由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初步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情趣美、情感美。
三、快乐学诗,升华诗情
诗重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具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画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
(5)写诗。“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向”“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用心去感悟,它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和感人力量,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得到心灵的陶冶和人生的启迪。只有学生心里真正对诗歌作品有所感,有所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情感教育,体验作品情感这一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卫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