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情境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本文阐述了根据情境教学的构建及原则,情境教学的流程及开展方式,并对现行情境教学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以求不断提升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 “境”与“知” 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1-01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情境探究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相对缺乏趣味性和活泼性,大多数高中生对政治课感到乏味枯燥,追根溯源就是因为高中政治课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传授知识,而有所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提不起兴趣,如果能有效依托现代多媒体工具,开展情境教学,就能让高中政治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政治教学经验,以《文化生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课为例,谈几点寓“知”于“境”、“境”中求“知”的高中政治课情境教学思考。
一、“境”的构建原则
1.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既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又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这些材料还应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理和智力。
2.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
3.情境教学的问题性原则。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隐藏着疑难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诱导学生去思索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原则。政治课负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校本实际及学生情况,因地制宜地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取得他们的认同。
5.情境教学的思辨性原则。思辨性情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在思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思辨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台上“舞动”思辨的“长袖”,尽显“自我风采”,尽求“自我提升”。
二、“境”的运用
教学情境的运用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增减,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取舍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全面讲解,应该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知识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启迪思维。在本节内容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把重点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上,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能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情境材料的主要来源有: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情况;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事例;电视、网络中展现的情境材料;图书馆和网上的有关资料;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前四种方法特别是网上查资料的方法在今天更为常用。在上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和见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道德现象,并注意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搜集有关资料。这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步骤,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既学会了观察生活,把生活和课堂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情境在学生探究中的前提和基础性作用。
三、“知”与“境”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情境教学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形式和功能上一直在取得新突破,也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重要课堂形式之一,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随意创设,失去意义。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出发点,从而达到营造勤奋好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随意创设教学情景,这样容易使学生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失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2.只重导入,忽视全程。大多数教师都很重视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教学情境,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应该将情境教学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以便让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
3.滥用课件,效益不高。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但如果教师频繁地使用课件来创设教学情景,就会使学生的焦点只放在课件上,从而降低他们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度。这就背离了情境教学的初衷。
4.价值失当,弄巧成拙。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经历生命的过程,参与生活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建构中获得认知,升华思想,内化品德。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要关注和研究预设生成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防止弄巧成拙。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促进认识的新发展。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创设乐学情境,让思想政治课赢得学生”,载《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5年,第8期。
[2]曾德生:“构建情境式教育模式,将时尚元素引入思想政治教育”[J],载《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1期。
[3]王刚,邹春雷:“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及设置”[J],载《北方经贸》,2009年第7期。
[4]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载《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1期。
[5]安莉:“浅谈政治课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载《铜仁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6]李宏斌:“让政治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载《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 “境”与“知” 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1-01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情境探究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相对缺乏趣味性和活泼性,大多数高中生对政治课感到乏味枯燥,追根溯源就是因为高中政治课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传授知识,而有所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提不起兴趣,如果能有效依托现代多媒体工具,开展情境教学,就能让高中政治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政治教学经验,以《文化生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课为例,谈几点寓“知”于“境”、“境”中求“知”的高中政治课情境教学思考。
一、“境”的构建原则
1.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既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又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这些材料还应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理和智力。
2.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
3.情境教学的问题性原则。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隐藏着疑难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诱导学生去思索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原则。政治课负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校本实际及学生情况,因地制宜地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取得他们的认同。
5.情境教学的思辨性原则。思辨性情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在思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思辨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台上“舞动”思辨的“长袖”,尽显“自我风采”,尽求“自我提升”。
二、“境”的运用
教学情境的运用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增减,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取舍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全面讲解,应该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知识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启迪思维。在本节内容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把重点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上,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能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情境材料的主要来源有: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情况;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事例;电视、网络中展现的情境材料;图书馆和网上的有关资料;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前四种方法特别是网上查资料的方法在今天更为常用。在上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和见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道德现象,并注意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搜集有关资料。这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步骤,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既学会了观察生活,把生活和课堂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情境在学生探究中的前提和基础性作用。
三、“知”与“境”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情境教学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形式和功能上一直在取得新突破,也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重要课堂形式之一,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随意创设,失去意义。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出发点,从而达到营造勤奋好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随意创设教学情景,这样容易使学生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失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2.只重导入,忽视全程。大多数教师都很重视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教学情境,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应该将情境教学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以便让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
3.滥用课件,效益不高。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但如果教师频繁地使用课件来创设教学情景,就会使学生的焦点只放在课件上,从而降低他们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度。这就背离了情境教学的初衷。
4.价值失当,弄巧成拙。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经历生命的过程,参与生活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建构中获得认知,升华思想,内化品德。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要关注和研究预设生成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防止弄巧成拙。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促进认识的新发展。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创设乐学情境,让思想政治课赢得学生”,载《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5年,第8期。
[2]曾德生:“构建情境式教育模式,将时尚元素引入思想政治教育”[J],载《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1期。
[3]王刚,邹春雷:“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及设置”[J],载《北方经贸》,2009年第7期。
[4]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载《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1期。
[5]安莉:“浅谈政治课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载《铜仁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6]李宏斌:“让政治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载《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