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则是新课改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索和思考,逐步形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动手操作,获取知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适当表扬,体验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学习中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数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分类》一课的内容时,在引导学生明确了分类的有关知识以后,我分给每个小组颜色不同、长短不一、带橡皮头以及不带橡皮头的30多枝铅笔,并让学生胡乱地放在桌子上,然后提出问题:每个小组对铅笔进行分类,看哪个小组分得合理且速度最快。听完要求后,大家纷纷动手,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结果出来了: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按长短分类;有的按是否带有橡皮头分类……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境界。
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获取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数学知识则是非常抽象的。因此说,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存在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强化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测量、拼摆、观察、画图等操作中,开阔思维,从而自主发现数学知识,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的有关内容时,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条围成三角形,并回答什么是“三角形”。通过拼摆和观测,学生很快得出: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使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获取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应该能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之后,我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来了解自己家日常生活中每月的水费及电费,班上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内容后,让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怎样应用知识,还懂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四、适当表扬,体验成功
针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要采用适当、适度的鼓励和表扬,给每个学生打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表现积极、思维活跃的优等学生,教师要进行及时表扬,而对于那些进步较快,敢于表现的学困生,教师更要及时鼓励。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就会更加努力地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体验成功,从而摆脱了“苦学习”,“学习苦”的烦恼,进而实现乐学的目的,从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多种参与形式,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石棉矿中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学习中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数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分类》一课的内容时,在引导学生明确了分类的有关知识以后,我分给每个小组颜色不同、长短不一、带橡皮头以及不带橡皮头的30多枝铅笔,并让学生胡乱地放在桌子上,然后提出问题:每个小组对铅笔进行分类,看哪个小组分得合理且速度最快。听完要求后,大家纷纷动手,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结果出来了: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按长短分类;有的按是否带有橡皮头分类……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境界。
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获取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数学知识则是非常抽象的。因此说,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存在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强化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测量、拼摆、观察、画图等操作中,开阔思维,从而自主发现数学知识,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的有关内容时,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条围成三角形,并回答什么是“三角形”。通过拼摆和观测,学生很快得出: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使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获取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应该能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之后,我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来了解自己家日常生活中每月的水费及电费,班上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内容后,让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怎样应用知识,还懂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四、适当表扬,体验成功
针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要采用适当、适度的鼓励和表扬,给每个学生打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表现积极、思维活跃的优等学生,教师要进行及时表扬,而对于那些进步较快,敢于表现的学困生,教师更要及时鼓励。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就会更加努力地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体验成功,从而摆脱了“苦学习”,“学习苦”的烦恼,进而实现乐学的目的,从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多种参与形式,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石棉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