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定义、种类及管理范围
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主要是指在成本合理、风险可控、作业标准明确、责任清晰的基础上,将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非核心的业务(处理)事项,委托给外部服务供应商进行处理的行为。根据外包事项涉及的业务内容,商业银行外包业务一般分为基础运营类、业务拓展类、产品与信息研发类、服务保障及其他类等4大类,外包事项(环节)覆盖商业银行前、中、后台主要业务。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分类详见下表。
外包业务的管理范围,是以持续性外包为主的外购服务。
二、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分析
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上世纪70年代国外商业银行开始外包业务。国内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开始于90年代,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借助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优势,提高了营运效率与服务质量,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及外包供应商管理经验不足,加上监管机构配套制度缺失,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业务呈现出扩散化、风险加大的迹象。
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随意性大,层层对外发包,甚至基层营业网点私招乱雇外包人员,有些外包项目没有授权和制度依据。外包管理混乱,外包作业现场管理不规范,外包人员与银行员工混岗、混工作区域作业等情况时有发现。商业银行内部部门甚至支行层级成为外包主体,相关工作人员也当起了自身工作能力日益退化的“二老板”。
国内商业银行不适当的外包现状,导致其外包业务的不可控性风险加大。一方面,由于业务外包规模过大,成本支出持续攀升。有数据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外包服务费成为继房屋租赁费用、市场拓展费用、运营费用之后第4大费用支出,占商业银行总体业务管理费支出的10%以上,且成逐年上升态势。这与通过业务外包降低成本,提高核心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加上自身功能退化,外包政策的調整,需要商业银行重新引进人才,培养业务技能,加大了退出风险。
以上现状及潜在风险要求,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策略应从战术外包转变到战略外包。
三、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管理目标和措施
随着国内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即将完成,市场准入放宽使同业竞争更为加剧,金融监管趋严,资本约束不断增强,特别是客户金融消费模式深刻变化,在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新常态的整体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各种困难,风险不断暴露。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极大挑战,调整外包战略成为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
1.商业银行实施外包的主要目标。按照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应用成本效率和风险平衡最佳策略,通过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商业银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此,国内商业银行须研究制定外包管理策略,明确外包以资源成本效率为首要原则,以审慎的风险控制为基本要求,对外包实行统筹管理。
2.实行外包目录管理措施。基于现状和总体策略要求,在对商业银行外包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外包管理目录,并以目录为基本工具,贯彻商业银行管理意图和外包策略。明确外包目录外的事项上不得外包。
3.实施外包业务分类管理措施。商业银行综合衡量外包事项涉及的企业核心能力、流程、质量、效率、成本和风险控制、市场成熟度以及可操作性等多维因素,外包事项按“保、控、压、退”四类制定管理政策,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明确“保、控、压、退”外包事项(环节)的近期和长远总量或比率控制目标。如:压缩类明确在合同到期后续签需经商业银行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同意,且外包支出金额要求比上年压缩一定比率。
4.提升外包业务管理层级。按照集约化管理要求,基于外包《目录》,商业银行通过明确外包事项审批层级和集中采购实施层级。提高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管理集中度,规范外包项目和授权管理。
外包规范管理及外包战略对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发展、成本开支以及企业竞争能力培养等方面影响重大。本文通过金融新常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分析及战略调整的探析,希望能对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实践提供一点思路和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晓军.银行业务外包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启示[J].城市金融论坛,1999(6):12-13 .
[2]刘澜腾,彭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国际监管的比较研究[J].国际银行业,2006(2):32-33.
[3]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控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6):20-25.
[4]姚勇,董利.国内外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监管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 ,2007(11): 42-47.
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主要是指在成本合理、风险可控、作业标准明确、责任清晰的基础上,将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非核心的业务(处理)事项,委托给外部服务供应商进行处理的行为。根据外包事项涉及的业务内容,商业银行外包业务一般分为基础运营类、业务拓展类、产品与信息研发类、服务保障及其他类等4大类,外包事项(环节)覆盖商业银行前、中、后台主要业务。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分类详见下表。
外包业务的管理范围,是以持续性外包为主的外购服务。
二、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分析
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上世纪70年代国外商业银行开始外包业务。国内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开始于90年代,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借助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优势,提高了营运效率与服务质量,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及外包供应商管理经验不足,加上监管机构配套制度缺失,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业务呈现出扩散化、风险加大的迹象。
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随意性大,层层对外发包,甚至基层营业网点私招乱雇外包人员,有些外包项目没有授权和制度依据。外包管理混乱,外包作业现场管理不规范,外包人员与银行员工混岗、混工作区域作业等情况时有发现。商业银行内部部门甚至支行层级成为外包主体,相关工作人员也当起了自身工作能力日益退化的“二老板”。
国内商业银行不适当的外包现状,导致其外包业务的不可控性风险加大。一方面,由于业务外包规模过大,成本支出持续攀升。有数据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外包服务费成为继房屋租赁费用、市场拓展费用、运营费用之后第4大费用支出,占商业银行总体业务管理费支出的10%以上,且成逐年上升态势。这与通过业务外包降低成本,提高核心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加上自身功能退化,外包政策的調整,需要商业银行重新引进人才,培养业务技能,加大了退出风险。
以上现状及潜在风险要求,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策略应从战术外包转变到战略外包。
三、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管理目标和措施
随着国内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即将完成,市场准入放宽使同业竞争更为加剧,金融监管趋严,资本约束不断增强,特别是客户金融消费模式深刻变化,在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新常态的整体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各种困难,风险不断暴露。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极大挑战,调整外包战略成为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
1.商业银行实施外包的主要目标。按照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应用成本效率和风险平衡最佳策略,通过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商业银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此,国内商业银行须研究制定外包管理策略,明确外包以资源成本效率为首要原则,以审慎的风险控制为基本要求,对外包实行统筹管理。
2.实行外包目录管理措施。基于现状和总体策略要求,在对商业银行外包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外包管理目录,并以目录为基本工具,贯彻商业银行管理意图和外包策略。明确外包目录外的事项上不得外包。
3.实施外包业务分类管理措施。商业银行综合衡量外包事项涉及的企业核心能力、流程、质量、效率、成本和风险控制、市场成熟度以及可操作性等多维因素,外包事项按“保、控、压、退”四类制定管理政策,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明确“保、控、压、退”外包事项(环节)的近期和长远总量或比率控制目标。如:压缩类明确在合同到期后续签需经商业银行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同意,且外包支出金额要求比上年压缩一定比率。
4.提升外包业务管理层级。按照集约化管理要求,基于外包《目录》,商业银行通过明确外包事项审批层级和集中采购实施层级。提高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管理集中度,规范外包项目和授权管理。
外包规范管理及外包战略对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发展、成本开支以及企业竞争能力培养等方面影响重大。本文通过金融新常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分析及战略调整的探析,希望能对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实践提供一点思路和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晓军.银行业务外包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启示[J].城市金融论坛,1999(6):12-13 .
[2]刘澜腾,彭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国际监管的比较研究[J].国际银行业,2006(2):32-33.
[3]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控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6):20-25.
[4]姚勇,董利.国内外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监管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 ,2007(11):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