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对产妇展开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后,其身体康复及产后抑郁受到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活动、恶露、子宫入骨盆等时间,以及产后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在产后对产妇展开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促进其身体的康复,值得重视。
关键词:产后综合康复护理;产妇康复;产后抑郁
分娩是育龄期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经历过分娩后,产妇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及系统均会发生不小的变化,身心状态也会从应激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升高,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对产妇的产后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产后康复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新生儿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减少产后妇科疾病的发生,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就应积极做好产后康复护理工作[1]。本文以我院92例产妇为例,通过在产后对部分产妇应用综合康复护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92例产妇,入选时间为2017.3~2019.2。将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产妇的年龄在20至32岁区间内,平均(25.6±3.0)岁;孕周为36至42周不等,平均(39.3±1.6)周;70例为初产妇,22例为经产妇。此外,新生儿的体重为2.4至4.3kg,平均(3.1±0.4)kg。排除存在嚴重并发症、有催产素使用史等产妇,以及早产儿、巨大儿等新生儿。基本资料对比中,两组产妇差异不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会阴伤口护理、饮食及母乳喂养指导、乳房清洁等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操作如下:
(1)心理护理。助产士应当与产妇展开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将婴儿的喂养技巧、产后性生活及避孕方法、卫生及早教等方面的知识,详细讲解给产妇听,并对其展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同时,认真倾听产妇的需求,与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发现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安慰与疏导,帮助她们合理宣泄不良心情。此外,告知产妇不良心理会影响到自身身心健康,鼓励她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叮嘱她们将产后的生活重点放在恢复个人生理功能以及照顾婴儿上。另外,嘱咐家属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也照顾,并将其不正确的生育观念进行纠正。
(2)乳房护理。产后,用42至45℃的毛巾来热敷产妇的乳房,2min后取下毛巾,并将凡士林涂抹在乳房的周围,对双侧乳房进行按摩,每天2次,每次持续5min左右。其中,按摩手法如下:分开双手的食指与拇指,环抱乳房基底部,以适宜的力度朝多个方向按摩并活动乳房;按摩的穴位选膻中穴、乳中穴、中府穴及乳根穴。此外,乳腺导管按摩手法如下: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的指腹面,从乳房的根部沿着乳腺管朝乳头的方向按摩。
(3)子宫的复旧按摩。将适量凡士林涂抹在产妇子宫按摩区,将手掌放在宫底处,将小鱼际肌掌侧作为用力点,沿着顺时针方向对子宫进行环形按摩,持续5至8min,按摩手法注意均匀用力。
(4)盆底肌训练。指导产妇采取平卧的体位,屈曲并岔开双下肢,主动收缩尿道与肛门10s左右,上提盆底肌然后放松,每天开展3至5组的训练,每组30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活动、恶露、子宫入骨盆等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采用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度量表)来评价产妇产后抑郁程度,该量表共包括兴趣、失眠、抑郁及心境等项目,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明产妇的抑郁状态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活动、恶露、子宫入骨盆等时间,以及产后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为具体情况。
3.结论
分娩后,产妇的身心状态及社会身份均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此阶段,大部分产妇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并存在泌乳量少及宫缩痛等问题,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很有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产后并发症[2]。
通过对产妇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为其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对其展开科学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可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新身份,缓解产后抑郁;而通过在早期对产妇的乳房、子宫进行按摩,可达到化瘀活血、调和气血以及疏通筋脉等功效,将产后疼痛缓解的同时,也促进了子宫的恢复;盆底肌训练则可促进产妇盆底肌肉张力的增强,在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环的同时,减少产后出血量,加快产妇产后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通过在产后对产妇展开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促进其身体的康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海鹰.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279,281.
[2]刘俊霞.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43):91.
关键词:产后综合康复护理;产妇康复;产后抑郁
分娩是育龄期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经历过分娩后,产妇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及系统均会发生不小的变化,身心状态也会从应激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升高,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对产妇的产后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产后康复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新生儿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减少产后妇科疾病的发生,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就应积极做好产后康复护理工作[1]。本文以我院92例产妇为例,通过在产后对部分产妇应用综合康复护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92例产妇,入选时间为2017.3~2019.2。将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产妇的年龄在20至32岁区间内,平均(25.6±3.0)岁;孕周为36至42周不等,平均(39.3±1.6)周;70例为初产妇,22例为经产妇。此外,新生儿的体重为2.4至4.3kg,平均(3.1±0.4)kg。排除存在嚴重并发症、有催产素使用史等产妇,以及早产儿、巨大儿等新生儿。基本资料对比中,两组产妇差异不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会阴伤口护理、饮食及母乳喂养指导、乳房清洁等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操作如下:
(1)心理护理。助产士应当与产妇展开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将婴儿的喂养技巧、产后性生活及避孕方法、卫生及早教等方面的知识,详细讲解给产妇听,并对其展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同时,认真倾听产妇的需求,与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发现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安慰与疏导,帮助她们合理宣泄不良心情。此外,告知产妇不良心理会影响到自身身心健康,鼓励她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叮嘱她们将产后的生活重点放在恢复个人生理功能以及照顾婴儿上。另外,嘱咐家属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也照顾,并将其不正确的生育观念进行纠正。
(2)乳房护理。产后,用42至45℃的毛巾来热敷产妇的乳房,2min后取下毛巾,并将凡士林涂抹在乳房的周围,对双侧乳房进行按摩,每天2次,每次持续5min左右。其中,按摩手法如下:分开双手的食指与拇指,环抱乳房基底部,以适宜的力度朝多个方向按摩并活动乳房;按摩的穴位选膻中穴、乳中穴、中府穴及乳根穴。此外,乳腺导管按摩手法如下: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的指腹面,从乳房的根部沿着乳腺管朝乳头的方向按摩。
(3)子宫的复旧按摩。将适量凡士林涂抹在产妇子宫按摩区,将手掌放在宫底处,将小鱼际肌掌侧作为用力点,沿着顺时针方向对子宫进行环形按摩,持续5至8min,按摩手法注意均匀用力。
(4)盆底肌训练。指导产妇采取平卧的体位,屈曲并岔开双下肢,主动收缩尿道与肛门10s左右,上提盆底肌然后放松,每天开展3至5组的训练,每组30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活动、恶露、子宫入骨盆等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采用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度量表)来评价产妇产后抑郁程度,该量表共包括兴趣、失眠、抑郁及心境等项目,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明产妇的抑郁状态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活动、恶露、子宫入骨盆等时间,以及产后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为具体情况。
3.结论
分娩后,产妇的身心状态及社会身份均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此阶段,大部分产妇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并存在泌乳量少及宫缩痛等问题,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很有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产后并发症[2]。
通过对产妇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为其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对其展开科学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可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新身份,缓解产后抑郁;而通过在早期对产妇的乳房、子宫进行按摩,可达到化瘀活血、调和气血以及疏通筋脉等功效,将产后疼痛缓解的同时,也促进了子宫的恢复;盆底肌训练则可促进产妇盆底肌肉张力的增强,在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环的同时,减少产后出血量,加快产妇产后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通过在产后对产妇展开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促进其身体的康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海鹰.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279,281.
[2]刘俊霞.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