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至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觀察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模式施护,观察组在其基础之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总体满意率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生活质量;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且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此类疾病一般高发于中老年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病情发作频率较为频繁,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至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对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报道示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至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观察组男女之比为29:21;年龄56~78岁,均龄(63.73±6.59)岁。对照组男女之比为30:20;年龄区间为57~79岁,均龄(63.62±6.54)岁。两组经对比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模式施护,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性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实施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肠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当做重点,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了解。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故因缺乏运动导致胃动力下降,并使胃肠蠕动降低,同时,应嘱咐患者于清晨空腹适量饮水,并沿着结肠向其腹部按摩,并给予促进胃肠动力提升的药物治疗,还要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以防压疮
(2)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患者之间加强沟通,获取患者的信任,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同时还应该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使其对自身疾病多有了解。
(3)实施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病房环境,并保持室内干净、空气清新,从而使患者能够有效疗养。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主要以生活质量评分(根据SF-36评测[2])及总体满意率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0.0,将(x±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将%代表计数资料,经X2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6.24±9.53)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1.43±8.06)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t=6.027。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病情一般比较复杂,需要采取长期治疗,这便要求心内科护理工作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故应该对压疮、坠床以及便秘等不良情况进行预防[3],通过指导患者的生活习惯走向规律化,从而使患者的胃肠动力能够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免疫力得以提升,并使其身体状态更为良好,进而使疾病的发作得以降低[4]。同时,优质护理模式还能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的负性心理得以有效的消除,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全面了解,从而使患者对治护的依从性得以提升。此外,优质护理还能够保证患者治疗环境更为优质和舒适,使患者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从而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在本次研究之中,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优质护理模式能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9):372-373.
[2]吕海琴.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19):93-95.
[3]陈丽丽.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 7(4):182-183.
[4]卢国连.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观察[J]. 医药前沿, 2016, 6(30):268-269.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生活质量;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且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此类疾病一般高发于中老年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病情发作频率较为频繁,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至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对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报道示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至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观察组男女之比为29:21;年龄56~78岁,均龄(63.73±6.59)岁。对照组男女之比为30:20;年龄区间为57~79岁,均龄(63.62±6.54)岁。两组经对比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模式施护,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性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实施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肠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当做重点,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了解。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故因缺乏运动导致胃动力下降,并使胃肠蠕动降低,同时,应嘱咐患者于清晨空腹适量饮水,并沿着结肠向其腹部按摩,并给予促进胃肠动力提升的药物治疗,还要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以防压疮
(2)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患者之间加强沟通,获取患者的信任,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同时还应该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使其对自身疾病多有了解。
(3)实施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病房环境,并保持室内干净、空气清新,从而使患者能够有效疗养。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主要以生活质量评分(根据SF-36评测[2])及总体满意率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0.0,将(x±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将%代表计数资料,经X2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6.24±9.53)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1.43±8.06)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t=6.027。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病情一般比较复杂,需要采取长期治疗,这便要求心内科护理工作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故应该对压疮、坠床以及便秘等不良情况进行预防[3],通过指导患者的生活习惯走向规律化,从而使患者的胃肠动力能够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免疫力得以提升,并使其身体状态更为良好,进而使疾病的发作得以降低[4]。同时,优质护理模式还能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的负性心理得以有效的消除,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全面了解,从而使患者对治护的依从性得以提升。此外,优质护理还能够保证患者治疗环境更为优质和舒适,使患者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从而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在本次研究之中,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优质护理模式能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9):372-373.
[2]吕海琴.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19):93-95.
[3]陈丽丽.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 7(4):182-183.
[4]卢国连.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观察[J]. 医药前沿, 2016, 6(30):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