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仔细研究教育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教学模式,才能促进高中体育课程的超常发展。笔者以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触觉是一个高中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条件,只有具有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教学活动做出动态的调整改进,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新课程 实践 反思 评价
一、引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仔细研究教育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教学模式,才能促进高中体育课程的超常发展。笔者以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触觉是一个高中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条件,只有具有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教学活动做出动态的调整与改进,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尽管新课程已经不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就教学内容来说,竞技项目仍然是我们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而对锻炼身体这一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视而不见。这种只顾短期效益、忽视终身效益的体育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任。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有人形象地将其描述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高考是高中永恒的主题,但是体育并非高考必考科目,于是体育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不开体育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大多数体育教师也无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高中体育教学实行素质教育从何谈起?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近几年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有所突破,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仍然占据着我们的体育课堂,现代教学手段难以发挥其优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没有得到展示,所学的体育技能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相去甚远。其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的是体育教学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3.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才能准确、迅速地捕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动作的要点。与此同时,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教师和家长的错误导向致使学生强压自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之上消极怠工。当然,产生这种情况,我们的体育教学自身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①重视对学生吃苦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培养,忽视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②体育教学过度地强调对学生的强制性,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③过度强调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4.教学评价体系有失科学性
第一是考试内容过于固定,以致形成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局面,没有给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特长发挥留出空间;第二是考核要求一刀切,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第三是课时过少,学生为了应考不得不放弃对基本技术的学习。
三、改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建议
1.树立新的质量观
高中体育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术、体育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毅力,但也应该注意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此外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
2.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高中体育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模式集合的殿堂。我们要善于利用图解观察,善于在动作练习中对学生因势利导,注重对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实现由追求学会到变得会学的转变。
3.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高中体育课程应该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自己所学的项目进行选择,使学生在原有的对体育的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最大的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让学生在三年的高中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两到三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技术。在这样的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育,就能使学生在获得个性发展的同时,掌握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4.科学、合理、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调节、激励、导向和鉴定的作用,而体育测试只不过中对我们的教育成果进行检查的手段之一,只能从某个侧面反应学生在体育教学之中的收获,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注重体育测试的结果,而应该努力研究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争取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做出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如,我们可以将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实行积分制度,可从三个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对所有的“达标项”划定达标分数线;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加分项目,激励学生参加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三是对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选择的体育项目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教育形势,高中体育教育应该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努力建筑具有时代特色、区域特色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5).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郑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6(7).
[4]蔡宝忠.21世纪发达国家对体育教师的要求[J].体育师友,2004(4).
关键词:新课程 实践 反思 评价
一、引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仔细研究教育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教学模式,才能促进高中体育课程的超常发展。笔者以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触觉是一个高中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条件,只有具有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教学活动做出动态的调整与改进,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尽管新课程已经不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就教学内容来说,竞技项目仍然是我们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而对锻炼身体这一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视而不见。这种只顾短期效益、忽视终身效益的体育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任。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有人形象地将其描述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高考是高中永恒的主题,但是体育并非高考必考科目,于是体育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不开体育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大多数体育教师也无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高中体育教学实行素质教育从何谈起?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近几年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有所突破,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仍然占据着我们的体育课堂,现代教学手段难以发挥其优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没有得到展示,所学的体育技能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相去甚远。其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的是体育教学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3.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才能准确、迅速地捕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动作的要点。与此同时,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教师和家长的错误导向致使学生强压自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之上消极怠工。当然,产生这种情况,我们的体育教学自身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①重视对学生吃苦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培养,忽视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②体育教学过度地强调对学生的强制性,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③过度强调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4.教学评价体系有失科学性
第一是考试内容过于固定,以致形成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局面,没有给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特长发挥留出空间;第二是考核要求一刀切,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第三是课时过少,学生为了应考不得不放弃对基本技术的学习。
三、改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建议
1.树立新的质量观
高中体育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术、体育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毅力,但也应该注意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此外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
2.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高中体育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模式集合的殿堂。我们要善于利用图解观察,善于在动作练习中对学生因势利导,注重对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实现由追求学会到变得会学的转变。
3.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高中体育课程应该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自己所学的项目进行选择,使学生在原有的对体育的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最大的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让学生在三年的高中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两到三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技术。在这样的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育,就能使学生在获得个性发展的同时,掌握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4.科学、合理、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调节、激励、导向和鉴定的作用,而体育测试只不过中对我们的教育成果进行检查的手段之一,只能从某个侧面反应学生在体育教学之中的收获,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注重体育测试的结果,而应该努力研究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争取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做出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如,我们可以将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实行积分制度,可从三个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对所有的“达标项”划定达标分数线;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加分项目,激励学生参加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三是对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选择的体育项目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教育形势,高中体育教育应该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努力建筑具有时代特色、区域特色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5).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郑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6(7).
[4]蔡宝忠.21世纪发达国家对体育教师的要求[J].体育师友,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