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天乐要做“减法”。
采访前一天,他在温州请员工吃饭,奖励在公司内部演讲比赛中的胜出者;采访第二天,他要去台湾参加一个同学会。他不喝酒,不喜欢应酬,但对同学会或者论坛等活动感兴趣,因为有实质的交流,“是一种学习”。
这两天的安排可以直观地说明其工作内容:1. 摸清战略方向;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的,“放手放权让员工去做”。
企业的“减法”也在进行。官网描述中,天正集团仍是“一家以工业电气为主、房地产为辅、金融投资为补充的适度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但其已经开始回归主业,它要专心做好“工业电气”这一件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天乐说,“在競争越发激烈、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下,专注才有未来。”
“只要愿意,就可以!”
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的高天乐已经在家乡柳市中学执教7年。
然后,他辞职了。“他们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他们”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柳市镇通过创业先富起来的一大批人。然而,即使到了80年代末,像高天乐这样担任公职却选择经商的仍然不多。
辞职后,他和一位朋友去了趟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维多利亚港……他用“崭新”来形容看到的一切。一星期的时间,并不仅仅是旅游。这位朋友对高天乐说,“我们可以把东西卖到这里,在香港做生意!”
“怎么做?”
“只要愿意,就可以!”
彼时,柳市镇已经形成了低压电器的块状经济,但还没有谁把它们卖到香港去。在高天乐的叙述中,这位朋友是温州精神的缩影:
因耕地不足,家境贫寒,稍大后开始走南闯北,以弹棉花维持生计。后来柳市镇首先发现低压电器的商机,他就寻思“这些地方我都熟,知道怎么走”。于是,将低压电器放进铝制饭盒,揣上合同文本,背着公文包就出去跑生意了。一家工厂接着一家工厂,几年下来,这位朋友已经赚了十几万。
听起来像是一个励志故事。“地少人多,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高天乐补充道,“那时候不像现在有互联网,电话都很少,所以出走就意味着信息。每到一处,就对那个地方有了了解;缺什么就卖什么。”
在香港做生意,“听起来像梦想一样”。但,“梦想”还是成行了。
旺角有一条电器街。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扫街”,夹杂着现学现用的粤语。高天乐笑着讲述当时的场景:“我们一行三人逛过几遍后,心下有数,知道哪些低压电器老家有能力生产。然后指着东西问老板多少钱,听到报价后我们再反问‘我们卖给你的话,多少钱肯要?’”那些香港老板就愣住了,满脸的“Why?”
然后,得到的答复是“只要质量一样,价格相对便宜就行”。于是,他们买下样品,观察讨论后把东西拆开,再寄回老家。生意就这样做起来了,“前三个月就订下四十多万美金的合同”。
事情变容易了
90年代初,因理念不合,高天乐回老家创办“乐清柳市长城变压器厂”。有了香港的历练,他觉得事情好像变容易了,“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事也变得可能了”。
当时,正好赶上七部委整顿柳市低压电器市场,这让高天乐一开始就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因为数理化底子好,电压器原理相对简单,高天乐开始自学:几本《电工手册》翻来覆去地看,样品买回来拆开学习,核对关键数据,再用零件自己装配自己调试。最后,高天乐决定从生产单一的控制变压器开始,这是低压电器元器件中最简朴的一种。
接下来,就是营销。高天乐首先要吸引温州著名的十万购销大军。
他开始做墙体广告,在道路旁的农宅刷上公司名称和地址,一村一户。这种平均一两百块钱的广告给公司带来最初的客流。“当时柳市镇家庭作坊众多,质量良莠不齐,这样的广告还没有人做,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可以信任的。”不仅如此,高天乐还给当时6、7名员工定制了工作服,白大褂白帽子,“跟香港和电视上那些国际大公司一样,看上去有专业素养。”结果,“第一天就卖出几十个,净赚七八十元。”
不出几年,这个企业已经跑到行业第三名。
转变
经历了市场整顿,温州很多企业意识到质量和技术的重要,纷纷引进人才。在高天乐的印象中,当时老家来了很多上海的工程师。“那个时期,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有了迅速提升。”
创业第二年,高天乐就开始到杭州招收大学生;93年,公司已经有了博士生;96年,他以30万年薪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高天乐清楚记得招聘海报上的画面:一只手将一把金色钥匙递给另一只手。
1994年,高天乐组建天正集团;企业进入了股份合作制阶段。
1997年,集团实施股权变革。高天乐在内部发展了一百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入股;自此,天正每年为优秀员工配送股份。
那两年,很多人来天正参观,高天乐每天的安排就是为别人介绍股份制创新,介绍温州模式。一些语句时不时从叙述中蹦出,如“姓资还是姓社”、“先富带后富”、“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就像离不开的时代底色。
1999年,天正集团上海浦东工业园动工兴建。这一年,高天乐举家定居上海。这是一次战略转移和产业升级;除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外市场,还包括资本运营。“来上海之后,发展的步子就慢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心比较散,后来又做房地产,虽然也赚了钱,但如果把精力用在主业上,我们肯定会做得更好。”
在高天乐看来,很多温州企业面临同样的抉择。然后,他们决定:做减法,聚焦优势主业。“制造业出身的做多元化经营,成功的例子很少。这跟原本就做资本投资的企业不同。专心做好一件事,坚持下去,说不定就有了明亮的未来。”
那个明亮的未来,对天正来说,是首先在中国市场做到最强,然后在全球环境下成为受人尊敬、有竞争力的企业。
“致心怀梦想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商人特别能吃苦,并且勤奋,有耐心。但,也有偏见和质疑。在高天乐看来,这些都很正常,是人性与外部环境的博弈。“每个行业、每个地区多多少少都有类似问题,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混乱到有序,从青涩到成熟。温州作为经济样本,这些年一直走在风口浪尖,很多东西容易被放大。”
高天乐一度坐火车都是睡硬座底下。几十个小时的长途,一直站着会受不了,他就在硬座下面躺一两个小时。然后起来,换别人休息。
当下的温州震荡,高天乐不认为全然是坏事。“优秀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好学的企业。他们会为可能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这些年,经历了成功,也经历了挫败,当这些都能承受的时候,那些企业就会越来越强。”
“而且,温州的年轻人也成长起来了,所谓的温州第二代。相对于上一代,他们有更多学识,原始资金也不是问题,很多人并不出生在温州,创业更是遍布五湖四海。以前讲‘温州经济’,现在讲‘温州人经济’了。”
高天乐热爱学习,读商学院,看书,与人交流。每天,他在手机上查看集团报表,喜欢在自家后院的凉亭和员工谈话。他记得94、95年的时候,经常会和公司里的大学生们聊天,往往一聊就聊到凌晨2、3点。现在,当初的大学生们很多也成了老板,碰面时还会说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高天乐觉得,这样的快乐才是企业长久的根本,它包含沟通、理解和相互尊重。
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天正内部有很多PK赛,赢了有奖金,或者“和总裁晚餐”,输了就跑“一万米”,顺便锻炼身体。
最近天正设计了一组内部颁奖用的金银牌,上面除了集团LOGO,还有一行字——“致心怀梦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