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8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出口额增长的同时,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在不断优化,作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它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根据198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构建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模型,实证分析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影响机制,得出以经济增长为中间传导,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从1980年的181.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487.1亿美元,平均增长15.9%;其增速远高于同期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急速增加,由1980年的6.0%增长到2012年的24.9%。表明目前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出口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1980-2012年期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从50.3%下降到4.9%;工业制成品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从49.7%增长到95.1%。可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在增强。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21.6%增长到2012年的44.6%。一般来说,出口是在满足国内需求之后进行国外市场拓展,能够直接反映出一国的经济情况及产业结构状况;反过来,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技术溢出、资源禀赋改变等途径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二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机制,以达到能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目的,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评述
从早期的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来看,国外研究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较少,而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较多,如Balassa (1978)实证研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Levin 和Raut(1997)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的框架下进行证明,证实了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2]。从国内来看,学者们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影响机制关系。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姬沈育(2001)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途径,可以通过供需方面、技术外溢等途径产生影响[3]。唐志红(2004)提出对外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原材料市场、中间品市场和成品市场的竞争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一国产业结构的开放[4]。姜丽 (2012)提出出口贸易可通过扩大市场需求范围、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以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5]。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钟昌标(2000)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6]。王菲(2012)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构建了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实证研究了1994-2010年间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7]。
在以上国内外学者关于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中,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内在影响机制,而实证研究方面研究对外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途径及影响机制较少,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由于对外贸易结构的划分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致。本文将从结构角度,以经济增长作为中间传导变量,分析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影响机制,这将为我国经济内部与外部结构相互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模型建立与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基于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机理,选取变量分别为:出口贸易商品按SITC分类标准分成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用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表示出口商品结构,由人均GDP代表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由产业结构高级化值表示。
鉴于消除异方差影响,对三个变量分别取对数,用LEX、LIS、LPGDP表示。模型分析期间为1980-2012年。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对每个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变量本身都不平稳,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均是平稳的(均大于5%和10%显著性水平临界值),可见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即I(1)。为此,本文选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形式如下:
α,β分别表示为3×r矩阵(0≤r≤3),r表示Yt有r个协整向量,用它来表明非平稳序列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关系,t表示为时间。
(二)模型检验与估计
模型检验与估计主要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首先要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本文以模型中AIC数值最小的滞后阶数作为最优的选择,滞后阶数确定为2。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2的检验结果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得到结论有:第一,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是显著的,同样的,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影响显著,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第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是显著的,反之,经济增长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较为显著,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显著,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2.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为进一步地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其目的是要衡量一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上的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新息冲击后,对VAR模型中所有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见图1)。 从图1的出口商品结构的脉冲响应图来看,变量LIS、LPGDP的正向冲击对LEX都产生正效应,冲击程度明显不同,其中LIS对LEX冲击先上升,到第3期达到最大值,从第4期到第7期呈现出下降趋势,第7期之后基本平稳。而LPGDP对LEX产生的冲击呈现出波动性且程度很小,远小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冲击。第1期到第2期呈现上升,第3期到第4期下降,第4期后又开始上升,可见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会使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产业结构优化对它的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以上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可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而且产业结构优化的冲击程度要大于经济增长的冲击。
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分析可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其主要功能是测量影响内生变量结构冲击的贡献度,通常用方差来度量(见表4)。
从表4中的工业制成品(LEX)的方差分解值来分析,工业制成品比重的波动原因是其自身惯性冲击,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个冲击解释了76.28%以上。其它的由经济增长(LPGDP)和产业结构(LIS)解释,其中0~0.9606%的波动由经济增长解释,0~22.7591%的波动由产业结构优化解释,表明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冲击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对其的冲击影响,这与前面分析一致。
(三)协整模型建立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我们知道变量LEX、LIS、LPGDP均是一阶单整序列,为此运用协整检验中的Trace 检验法(特征根迹检验法)对出口商品结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三者之间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它们存在1个协整向量。可得协整模型如下:
(3)式ecmt表示模型中的残差项
从模型估计(3)式结果显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1期产业结构优化值每增加1%,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加20.49%;前1期人均GDP增加1%,工业制成品增加0.70%。从计算出的长期结果来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程度要大于经济增长。同时对模型(3)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是平稳的,表明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得到反映短期变化的VEC模型,具体如下:
ecmt是(4)式中的残差项,将其作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修正项。3个方程调整的拟合优度分别为: 。
出口商品结构的VEC方程中,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对它影响是显著的,系数分别是0.400、1.889、0.154和0.047、0.028、0.401,且滞后1期中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影响是最大;从产业结构VEC方程中,滞后1期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对它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0.003、0.320、0.022;滞后2期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对它影响显著,系数分别是0.013、0.072。在经济增长VEC方程中,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经济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对它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0.059、0.855和0.212、0.360。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互为促进的关系
我国经济增长和出口规模快速增加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上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直接影响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反之,我国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影响优化资源配置、技术外溢效应等途径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出口商品结构中我国工业制成品比重一直呈现出增长趋势,比重由1980年的50%上升到2012年的95%,已占据出口商品中的主导优势。与初级产品进行比较,工业制成品能够创造更多的附加值,而且能带来通过更大的规模经济和产业关联效应,从而可更快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三)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长,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大,表明我国先是经济增长,随后才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可见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数量上的增长和粗放式发展。
我国目前重点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来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加速发展国内关联产业,最终形成一个协调、稳健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Balassa B.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8 (5):181-189.
[2]Levin A,Raut L K.1Complementarilities between Export and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Semi-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7 (1):155-174.
[3]姬沈育.优化产业结构的对外贸易分析[J].经济经纬,2001(2):59-62.
[4]唐志红.基于全球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开放与互动[J].财经科学,2004(3):109-112.
[5]姜丽.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63-467.
[6]钟昌标.外贸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0):18-20.
[7]王菲.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基于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3):83-87.
[8]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统计研究,2010(8):79-81.
(编辑:许丽丽)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从1980年的181.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487.1亿美元,平均增长15.9%;其增速远高于同期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急速增加,由1980年的6.0%增长到2012年的24.9%。表明目前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出口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1980-2012年期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从50.3%下降到4.9%;工业制成品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从49.7%增长到95.1%。可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在增强。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21.6%增长到2012年的44.6%。一般来说,出口是在满足国内需求之后进行国外市场拓展,能够直接反映出一国的经济情况及产业结构状况;反过来,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技术溢出、资源禀赋改变等途径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二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机制,以达到能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目的,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评述
从早期的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来看,国外研究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较少,而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较多,如Balassa (1978)实证研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Levin 和Raut(1997)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的框架下进行证明,证实了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2]。从国内来看,学者们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影响机制关系。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姬沈育(2001)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途径,可以通过供需方面、技术外溢等途径产生影响[3]。唐志红(2004)提出对外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原材料市场、中间品市场和成品市场的竞争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一国产业结构的开放[4]。姜丽 (2012)提出出口贸易可通过扩大市场需求范围、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以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5]。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钟昌标(2000)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6]。王菲(2012)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构建了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实证研究了1994-2010年间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7]。
在以上国内外学者关于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中,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内在影响机制,而实证研究方面研究对外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途径及影响机制较少,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由于对外贸易结构的划分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致。本文将从结构角度,以经济增长作为中间传导变量,分析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影响机制,这将为我国经济内部与外部结构相互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模型建立与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基于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机理,选取变量分别为:出口贸易商品按SITC分类标准分成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用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表示出口商品结构,由人均GDP代表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由产业结构高级化值表示。
鉴于消除异方差影响,对三个变量分别取对数,用LEX、LIS、LPGDP表示。模型分析期间为1980-2012年。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对每个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变量本身都不平稳,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均是平稳的(均大于5%和10%显著性水平临界值),可见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即I(1)。为此,本文选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形式如下:
α,β分别表示为3×r矩阵(0≤r≤3),r表示Yt有r个协整向量,用它来表明非平稳序列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关系,t表示为时间。
(二)模型检验与估计
模型检验与估计主要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首先要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本文以模型中AIC数值最小的滞后阶数作为最优的选择,滞后阶数确定为2。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2的检验结果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得到结论有:第一,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是显著的,同样的,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影响显著,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第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是显著的,反之,经济增长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较为显著,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显著,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2.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为进一步地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其目的是要衡量一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上的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新息冲击后,对VAR模型中所有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见图1)。 从图1的出口商品结构的脉冲响应图来看,变量LIS、LPGDP的正向冲击对LEX都产生正效应,冲击程度明显不同,其中LIS对LEX冲击先上升,到第3期达到最大值,从第4期到第7期呈现出下降趋势,第7期之后基本平稳。而LPGDP对LEX产生的冲击呈现出波动性且程度很小,远小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冲击。第1期到第2期呈现上升,第3期到第4期下降,第4期后又开始上升,可见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会使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产业结构优化对它的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以上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可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而且产业结构优化的冲击程度要大于经济增长的冲击。
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分析可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其主要功能是测量影响内生变量结构冲击的贡献度,通常用方差来度量(见表4)。
从表4中的工业制成品(LEX)的方差分解值来分析,工业制成品比重的波动原因是其自身惯性冲击,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个冲击解释了76.28%以上。其它的由经济增长(LPGDP)和产业结构(LIS)解释,其中0~0.9606%的波动由经济增长解释,0~22.7591%的波动由产业结构优化解释,表明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冲击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对其的冲击影响,这与前面分析一致。
(三)协整模型建立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我们知道变量LEX、LIS、LPGDP均是一阶单整序列,为此运用协整检验中的Trace 检验法(特征根迹检验法)对出口商品结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三者之间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它们存在1个协整向量。可得协整模型如下:
(3)式ecmt表示模型中的残差项
从模型估计(3)式结果显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1期产业结构优化值每增加1%,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加20.49%;前1期人均GDP增加1%,工业制成品增加0.70%。从计算出的长期结果来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程度要大于经济增长。同时对模型(3)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是平稳的,表明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得到反映短期变化的VEC模型,具体如下:
ecmt是(4)式中的残差项,将其作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修正项。3个方程调整的拟合优度分别为: 。
出口商品结构的VEC方程中,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对它影响是显著的,系数分别是0.400、1.889、0.154和0.047、0.028、0.401,且滞后1期中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影响是最大;从产业结构VEC方程中,滞后1期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对它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0.003、0.320、0.022;滞后2期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对它影响显著,系数分别是0.013、0.072。在经济增长VEC方程中,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经济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对它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0.059、0.855和0.212、0.360。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互为促进的关系
我国经济增长和出口规模快速增加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上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直接影响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反之,我国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影响优化资源配置、技术外溢效应等途径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出口商品结构中我国工业制成品比重一直呈现出增长趋势,比重由1980年的50%上升到2012年的95%,已占据出口商品中的主导优势。与初级产品进行比较,工业制成品能够创造更多的附加值,而且能带来通过更大的规模经济和产业关联效应,从而可更快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三)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长,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大,表明我国先是经济增长,随后才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可见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数量上的增长和粗放式发展。
我国目前重点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来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加速发展国内关联产业,最终形成一个协调、稳健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Balassa B.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8 (5):181-189.
[2]Levin A,Raut L K.1Complementarilities between Export and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Semi-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7 (1):155-174.
[3]姬沈育.优化产业结构的对外贸易分析[J].经济经纬,2001(2):59-62.
[4]唐志红.基于全球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开放与互动[J].财经科学,2004(3):109-112.
[5]姜丽.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63-467.
[6]钟昌标.外贸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0):18-20.
[7]王菲.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基于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3):83-87.
[8]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统计研究,2010(8):79-81.
(编辑:许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