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新兴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独立的IC在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主张构建阅览室IC。阅览室IC的建设可以弥补独立IC存在的缺陷、解决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发展面临的困难,促进高校图书馆向应用型图书馆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构建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图书馆界实行的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一经推出,即受到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的广泛欢迎,并且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逐步开展起来。2006年9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IC正式向用户开放,成为国内第一所将IC理念付诸实践的学校。2007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正式投入使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IC也于2008年建成。毋庸讳言,IC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随着国内外IC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交流,IC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平台。笔者认为在高校图书馆阅览室中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是变革阅览室传统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而且让IC走人“寻常”阅览室,走进广大读者和馆员,真正融人到高校的学习和研究中。
一、IC的理念、模式
IC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基于在大学图书馆中,把IC作为一种综合性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的思想。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UNC)Charlotte图书馆IC前负责人Donald Beagle是这种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研究者之一,他认为“IC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作为一个概念上教育空间实体,IC涉及从印刷型到数字型信息环境组织的重新调整,以及技术和服务功能的整合。
二、IC在建设中的缺陷
首先,文献信息资源不完善。这些独立的IC宣扬的是印刷型、多媒体、数字资源等各类型信息资源的一体化,但实际上提供最多的只是电子阅览室所有的那些电子资源和一些常用的工具书,不可能将原来存放在各类型阅览室中的专业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等集中在一个IC内,也不可能由一、两名馆员建成很多学科的专题资源库。
其次,缺乏高水平的参考咨询人员。国外IC的工作人员阵容强大,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中心的IT专家、学院的教师等组成,但国内图书馆往往缺乏与校内其它机构长期合作的传统,现有的IC中几乎都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
第三,交流互动的学习、研究、服务氛围不浓厚。国内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中.沿袭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少有启发式、讨论式的研究型教学,教师和学生在组织小组学习、讨论、广泛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方面缺乏经验和主动性。
三、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览室IC的现实意义
1.弥补独立IC的缺陷,充分发挥空间、资源、服务整合的优势。IC与具体的阅览室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阅览室中原有的文献资源和馆员,弥补独立IC在文献信息资源、参考咨询馆员上的匾乏,而且让IC真正走人教师、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中,便于学习、研究中的直接交流。
2.解决当前商校图书馆阅览室面临的困难,满足阅览室变革的要求。各种类型的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是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服务的主要场所。在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服务模式下,阅览室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为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变革阅览室服务的要求,有的提出建立交嵌式组织模式的新型阅览室,有的主张导入一站式服务,还有的要求创建复合阅览室,目的就是要在阅览室中整合印刷型和多媒体、数字资源等各类型资源,提供联网电脑及其配套设施,加强读者和馆员的培训,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等无疑,阅览室IC的建设将会一揽子解决上述问题。
四、高校图书馆IC的构建
所谓阅览室IC的构建,就是以IC的理念和模式重新规划和配置高校图书馆各类型阅览室的空间、资源和服务,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新型阅览室和独立的IC相比,阅览室IC的设计和配置要根据各馆和各个阅览室的具体情况有所为及有所不为。分为:物理层。物理层包括阅览室空间、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等,这是阅览室IC的基础;虚拟层。虚拟层包括软件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环境等,是阅览室IC的核心;支持层。支持层主要由各类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服务规范、服务评价体系组成。
阅览室IC正常工作也离不开科学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价体系。相应的规章制度是馆员和读者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联网电脑的使用、文献复制设备的使用等。
【参考文献】
[1]纪绍平,新型阅览室应用交嵌式组织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6):22一24
[2]王惠君,“一站式”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J]图书馆论坛,2014,(4):8一10
[3]唐克文,复合阅览室文献资源整合与服务探讨〔J).情报杂志,2013,(6):102一103
[4]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2015,(3):10一15
作者简介:于明宇(1980.03-),女,黑龙江工商学院,助理馆员,长期从事大学图书馆服务文化、高校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化研究。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构建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图书馆界实行的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一经推出,即受到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的广泛欢迎,并且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逐步开展起来。2006年9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IC正式向用户开放,成为国内第一所将IC理念付诸实践的学校。2007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正式投入使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IC也于2008年建成。毋庸讳言,IC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随着国内外IC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交流,IC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平台。笔者认为在高校图书馆阅览室中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是变革阅览室传统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而且让IC走人“寻常”阅览室,走进广大读者和馆员,真正融人到高校的学习和研究中。
一、IC的理念、模式
IC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基于在大学图书馆中,把IC作为一种综合性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的思想。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UNC)Charlotte图书馆IC前负责人Donald Beagle是这种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研究者之一,他认为“IC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作为一个概念上教育空间实体,IC涉及从印刷型到数字型信息环境组织的重新调整,以及技术和服务功能的整合。
二、IC在建设中的缺陷
首先,文献信息资源不完善。这些独立的IC宣扬的是印刷型、多媒体、数字资源等各类型信息资源的一体化,但实际上提供最多的只是电子阅览室所有的那些电子资源和一些常用的工具书,不可能将原来存放在各类型阅览室中的专业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等集中在一个IC内,也不可能由一、两名馆员建成很多学科的专题资源库。
其次,缺乏高水平的参考咨询人员。国外IC的工作人员阵容强大,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中心的IT专家、学院的教师等组成,但国内图书馆往往缺乏与校内其它机构长期合作的传统,现有的IC中几乎都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
第三,交流互动的学习、研究、服务氛围不浓厚。国内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中.沿袭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少有启发式、讨论式的研究型教学,教师和学生在组织小组学习、讨论、广泛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方面缺乏经验和主动性。
三、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览室IC的现实意义
1.弥补独立IC的缺陷,充分发挥空间、资源、服务整合的优势。IC与具体的阅览室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阅览室中原有的文献资源和馆员,弥补独立IC在文献信息资源、参考咨询馆员上的匾乏,而且让IC真正走人教师、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中,便于学习、研究中的直接交流。
2.解决当前商校图书馆阅览室面临的困难,满足阅览室变革的要求。各种类型的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是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服务的主要场所。在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服务模式下,阅览室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为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变革阅览室服务的要求,有的提出建立交嵌式组织模式的新型阅览室,有的主张导入一站式服务,还有的要求创建复合阅览室,目的就是要在阅览室中整合印刷型和多媒体、数字资源等各类型资源,提供联网电脑及其配套设施,加强读者和馆员的培训,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等无疑,阅览室IC的建设将会一揽子解决上述问题。
四、高校图书馆IC的构建
所谓阅览室IC的构建,就是以IC的理念和模式重新规划和配置高校图书馆各类型阅览室的空间、资源和服务,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新型阅览室和独立的IC相比,阅览室IC的设计和配置要根据各馆和各个阅览室的具体情况有所为及有所不为。分为:物理层。物理层包括阅览室空间、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等,这是阅览室IC的基础;虚拟层。虚拟层包括软件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环境等,是阅览室IC的核心;支持层。支持层主要由各类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服务规范、服务评价体系组成。
阅览室IC正常工作也离不开科学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价体系。相应的规章制度是馆员和读者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联网电脑的使用、文献复制设备的使用等。
【参考文献】
[1]纪绍平,新型阅览室应用交嵌式组织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6):22一24
[2]王惠君,“一站式”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J]图书馆论坛,2014,(4):8一10
[3]唐克文,复合阅览室文献资源整合与服务探讨〔J).情报杂志,2013,(6):102一103
[4]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2015,(3):10一15
作者简介:于明宇(1980.03-),女,黑龙江工商学院,助理馆员,长期从事大学图书馆服务文化、高校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