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突出一个“早”字
尽管职校生普遍有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学习习惯较差、自卑感明显等缺点,但他们在创业上仍然具备许多优势,如年轻、有闯劲、点子多、思维活,所以创业教育也要趁早。
首先,时间上抢抓先机。职校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可以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开启他们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在随后的教育教学、模拟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强化。这样,毕业后的职校生创业成功的数量和质量就可能得到比较可靠的保证。
职校生较之初中毕业生多了学历和技能的优势,较之高中生毕业后再学技术或者大学生毕业后再创业,职校生又已经多了几年的社会历练,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职校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间差,在创业洪流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次,技能上先行一步。第一,夯实专业技能基础。职校生专业定向明确,教学针对性强,在熟悉行业、适应行业的基础上创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调查显示,职校生更愿意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领域创业。第二,培养创业技能素养。对职校生既要讲授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更要注重培育创业者特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还要将“培养企业家精神”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全过程,包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业的内涵,把创业作为一种可能的职业选择来看待,在做出创业选择时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商业运作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掌握初步的创业技能,增强毕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围绕一个“合”宇
首先,要形成教学师资合力。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说过,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创业实践,可见,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具备“学者 企业家”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理想的人选。但目前的状况是,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是从德育教师或者行政线上转化而来,数量缺乏:有企业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质量跟不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大胆突破传统,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所创新:可以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鉴于此,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既要对专职教师加强创业管理实践培训,又要对兼职企业家(或创业人士)强化教学能力培训,由此形成创业教育的师资合力。
其次,要培养创业团队合力。创业教育的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创业教育要面向人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合适创业。要依托指导教师、依托所学专业,以创业社团或者创业俱乐部等为载体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各项创业活动。职校生创业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审视自己、测试自己,看自己在创业团队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第二步就是要构建权责明晰、脉络畅通、合理分工的组织机构,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合作、献计献策,实现最优组合,达到创业成功的目的。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好处,同时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第三,外部合力要有保障。如果将创业师资建设、团队组建比作创业教育内因的话,那么,学校领导的支持、各项配套政策的保障就是创业教育的“外因”。要实施好职校生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必须统一全校师生认识,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冒尖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
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实施各项创业教育政策。可每年对学校的创业团队进行评比、组织商业计划书比赛、参加创新大赛等,也可以出台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鼓励政策,如设立各类“自主创业奖学金”、将学生创业与学分挂钩等等,使职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三、落实一个“引”字
当前,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鼓励支持学生的创业行为,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越来越成熟,但创业保障机制还没有成熟。职校生仅凭一点创业理论的皮毛和创业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引导,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等。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更有可能背离教育初衷。因此,学校和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要落实“引”字,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
一是项目上引导。从机构组建到基地开辟,从氛围创设到举行竞赛,从市场调研到方案设计,从创业模拟到创业实施,从财务制度到规范登记,无论是课堂上的创业游戏和创业模拟,还是创业计划书的制作、创业计划大赛的参与等等,均要严格照章进行,科学选择创业项目,做好诚信经营。
二是精神上引航。职校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依赖性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一旦创业失败,沮丧消沉、自暴自弃等消极心理极易滋生,失去创业信心和动力。此时,学校和教师要伸出热情援助之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挖出病根,以便对症下药。鼓励他们克服资金不足、经验缺乏、环境尚不完善等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保持创业激情和热情,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是毅力上引领。创业过程中,要教育创业者正视困难,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学习,时时更新自己;强于执行,勇于完善自己。创业初期的策划、规划往往很能激发创业者的热情,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极为短暂,之后就是毫无乐趣、非常繁琐的执行过程,而并不是想象中的充满挑战和乐趣,因此,这个阶段更能挑战创业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意志和耐久力,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做。所有创业成功的案例都说明,只有行动力强、有毅力的人才能将创业进行到底。对于创业的职校生,如果给予更多的宽容和鼓励,帮助他们坚持再向前走一小步,或许他们就会成功了。
总之,创业教育可以为职校生创业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使职校生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计划书的制作、创业政策与创业程序、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与挑战,及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职业倾向都有很好的认识,自我定位更加准确。帮助准备创业的职校生提高成功的几率。
尽管职校生普遍有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学习习惯较差、自卑感明显等缺点,但他们在创业上仍然具备许多优势,如年轻、有闯劲、点子多、思维活,所以创业教育也要趁早。
首先,时间上抢抓先机。职校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可以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开启他们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在随后的教育教学、模拟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强化。这样,毕业后的职校生创业成功的数量和质量就可能得到比较可靠的保证。
职校生较之初中毕业生多了学历和技能的优势,较之高中生毕业后再学技术或者大学生毕业后再创业,职校生又已经多了几年的社会历练,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职校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间差,在创业洪流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次,技能上先行一步。第一,夯实专业技能基础。职校生专业定向明确,教学针对性强,在熟悉行业、适应行业的基础上创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调查显示,职校生更愿意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领域创业。第二,培养创业技能素养。对职校生既要讲授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更要注重培育创业者特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还要将“培养企业家精神”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全过程,包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业的内涵,把创业作为一种可能的职业选择来看待,在做出创业选择时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商业运作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掌握初步的创业技能,增强毕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围绕一个“合”宇
首先,要形成教学师资合力。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说过,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创业实践,可见,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具备“学者 企业家”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理想的人选。但目前的状况是,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是从德育教师或者行政线上转化而来,数量缺乏:有企业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质量跟不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大胆突破传统,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所创新:可以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鉴于此,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既要对专职教师加强创业管理实践培训,又要对兼职企业家(或创业人士)强化教学能力培训,由此形成创业教育的师资合力。
其次,要培养创业团队合力。创业教育的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创业教育要面向人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合适创业。要依托指导教师、依托所学专业,以创业社团或者创业俱乐部等为载体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各项创业活动。职校生创业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审视自己、测试自己,看自己在创业团队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第二步就是要构建权责明晰、脉络畅通、合理分工的组织机构,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合作、献计献策,实现最优组合,达到创业成功的目的。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好处,同时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第三,外部合力要有保障。如果将创业师资建设、团队组建比作创业教育内因的话,那么,学校领导的支持、各项配套政策的保障就是创业教育的“外因”。要实施好职校生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必须统一全校师生认识,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冒尖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
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实施各项创业教育政策。可每年对学校的创业团队进行评比、组织商业计划书比赛、参加创新大赛等,也可以出台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鼓励政策,如设立各类“自主创业奖学金”、将学生创业与学分挂钩等等,使职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三、落实一个“引”字
当前,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鼓励支持学生的创业行为,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越来越成熟,但创业保障机制还没有成熟。职校生仅凭一点创业理论的皮毛和创业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引导,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等。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更有可能背离教育初衷。因此,学校和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要落实“引”字,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
一是项目上引导。从机构组建到基地开辟,从氛围创设到举行竞赛,从市场调研到方案设计,从创业模拟到创业实施,从财务制度到规范登记,无论是课堂上的创业游戏和创业模拟,还是创业计划书的制作、创业计划大赛的参与等等,均要严格照章进行,科学选择创业项目,做好诚信经营。
二是精神上引航。职校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依赖性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一旦创业失败,沮丧消沉、自暴自弃等消极心理极易滋生,失去创业信心和动力。此时,学校和教师要伸出热情援助之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挖出病根,以便对症下药。鼓励他们克服资金不足、经验缺乏、环境尚不完善等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保持创业激情和热情,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是毅力上引领。创业过程中,要教育创业者正视困难,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学习,时时更新自己;强于执行,勇于完善自己。创业初期的策划、规划往往很能激发创业者的热情,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极为短暂,之后就是毫无乐趣、非常繁琐的执行过程,而并不是想象中的充满挑战和乐趣,因此,这个阶段更能挑战创业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意志和耐久力,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做。所有创业成功的案例都说明,只有行动力强、有毅力的人才能将创业进行到底。对于创业的职校生,如果给予更多的宽容和鼓励,帮助他们坚持再向前走一小步,或许他们就会成功了。
总之,创业教育可以为职校生创业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使职校生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计划书的制作、创业政策与创业程序、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与挑战,及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职业倾向都有很好的认识,自我定位更加准确。帮助准备创业的职校生提高成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