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兴趣小组活动,能够锻炼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可以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具备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兴趣小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生长点,以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使学生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多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空间。另外,兴趣小组所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以及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扩大了交际圈,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3 学生自我发展特点的需要
当代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希望成为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有发展的独特要求,希望成为爱好广泛、学有特长的人;有潜在的创造性,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建立自信、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搭建广阔的舞台。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决定了课堂美术教育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以致难以完全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课外美术教育留了空间,创造了生存条件。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也可以这样说,美术是一门艺术课,贴切地说更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技术课。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创作活动又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准确地说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中创作部分不外乎就是绘画(儿童画、中国画、西画、图案设计等),手工制作(折、剪、粘、贴、缝、编、雕、塑等)两大类。然而要真正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各自得需要一定的工具、材料、场地(虽然现在上级为学生配备了美术学具,但由于与教材并不完全配套,可用性并不很大),而我们根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自己备齐、备好工具材料(特别是 农村中小学),这就决定了课堂上难以完全完成教学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所以,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实际上发展是不良好、不健康的。而课外美术教育作为课内美术教育模式的补充本身就具有生存价值,在这特定条件下,为了美术教育的更好发展就更具有生存条件和价值了。
3.2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内在联系
教育是以人为本。新的课程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新的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才是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但是,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又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美术学习过程中在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 选择上必然会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同时又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也就是说,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長,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3.3人与人不同,花儿有十样红
每一个人的智力、爱好、潜能都是不同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同步发展呢?也就是说,我们要求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完全完成美术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不科学的。并且,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培养全员美术专业人才,而是为陶冶人的性情、涵养人的神思为主,辅以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期更好达到美育功效,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并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作为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掘出来的有可能成为美术专业人士的“人才”,唯有开设课外美术教育,对其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发展性培养,这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深度的不足,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为“人才”的发展创设了再学习的条件,其本身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这也可算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了,也真正做到了“面向有差异的学生”这一教育观。这说明课外美术教育恰恰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以及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美术教育(课堂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而课外美术教育可谓之“重中之重”。
4 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对于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膊,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5 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总之,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充分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科学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简介:
陈远建,男,汉族,48岁,重庆市南川区北固小学校美术教师。
尹正超,男,汉族,47岁,南川区北固小学校办公室主任、专职美术教师、教科室成员。
兴趣小组活动,能够锻炼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可以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具备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兴趣小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生长点,以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使学生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多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空间。另外,兴趣小组所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以及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扩大了交际圈,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3 学生自我发展特点的需要
当代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希望成为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有发展的独特要求,希望成为爱好广泛、学有特长的人;有潜在的创造性,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建立自信、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搭建广阔的舞台。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决定了课堂美术教育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以致难以完全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课外美术教育留了空间,创造了生存条件。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也可以这样说,美术是一门艺术课,贴切地说更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技术课。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创作活动又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准确地说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中创作部分不外乎就是绘画(儿童画、中国画、西画、图案设计等),手工制作(折、剪、粘、贴、缝、编、雕、塑等)两大类。然而要真正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各自得需要一定的工具、材料、场地(虽然现在上级为学生配备了美术学具,但由于与教材并不完全配套,可用性并不很大),而我们根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自己备齐、备好工具材料(特别是 农村中小学),这就决定了课堂上难以完全完成教学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所以,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实际上发展是不良好、不健康的。而课外美术教育作为课内美术教育模式的补充本身就具有生存价值,在这特定条件下,为了美术教育的更好发展就更具有生存条件和价值了。
3.2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内在联系
教育是以人为本。新的课程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新的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才是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但是,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又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美术学习过程中在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 选择上必然会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同时又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也就是说,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長,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3.3人与人不同,花儿有十样红
每一个人的智力、爱好、潜能都是不同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同步发展呢?也就是说,我们要求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完全完成美术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不科学的。并且,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培养全员美术专业人才,而是为陶冶人的性情、涵养人的神思为主,辅以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期更好达到美育功效,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并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作为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掘出来的有可能成为美术专业人士的“人才”,唯有开设课外美术教育,对其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发展性培养,这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深度的不足,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为“人才”的发展创设了再学习的条件,其本身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这也可算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了,也真正做到了“面向有差异的学生”这一教育观。这说明课外美术教育恰恰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以及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美术教育(课堂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而课外美术教育可谓之“重中之重”。
4 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对于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膊,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5 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总之,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充分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科学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简介:
陈远建,男,汉族,48岁,重庆市南川区北固小学校美术教师。
尹正超,男,汉族,47岁,南川区北固小学校办公室主任、专职美术教师、教科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