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红狼”

来源 :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秘的中年男子
  
  深夜,苏联秘密空军基地附近的白桦林中,一辆黑色伏尔加牌轿车停在满是杂草的路旁。
  许久,一个黑色的身影从树林中闪出。
  “怎么现在才来!”车内一个急促的声音低声抱怨道。
  “很抱歉,让您久等,在检查站耽搁了。您是谢苗洛夫斯基吗?”这个身材健硕的中年男人答道。
  谢苗洛夫斯基关上引擎盖,压低声音说道:“委屈您了,请躲在车尾行李箱吧。”
   “进基地时,他们不会检查车尾吗?”中年男人问道。
  谢苗洛夫斯基说:“在第一个岗哨他们已经检查过了,电话通知那边,一般是不会再检查了,咱们走吧!”
  他们是谁?他们打算做什么?
  中年男子名叫米奇尔·甘特,是美国空军特级王牌飞行员,此次秘密潜入苏联空军基地,是为了执行一项极为绝密而又艰巨的任务——盗取一架苏联当时最新型战斗机——米格-31。这是由著名的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在1975年研发的一种防空截击机,并准备在当年试飞。
  这种新式战机时速可达4千英里,并且装备了全球第一种SBE-16相控阵天线雷达,俗称“鹰眼”。这可是它的“独门暗器”。有了这种“鹰眼”雷达,米格-31不但能够发现隐身战机,还可同时跟踪 10 个目标,通过飞行员的头盔与脑电波产生的生物电,生成思想脉冲进行筛选,优先攻击4个威胁最大的目标。如果 4 架米格-31编队飞行,雷达的覆盖范围可达到惊人的800-965公里,可以起到空中预警机的作用,并可以不依赖地面指挥系统的引导,独立在雷达盲区内搜索、截获、捕捉目标。
  同学们想想,米格-31战机上装备的这种“鹰眼”就像是老师的眼睛,如果你的一举一动老师都知道而你却茫然无知的话,那该有多可怕!同样道理,这一情报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震惊和关注,他们对苏联研制的这种最新型战机恐慌不已,将这种可怕的飞机称之为“红狼”。为了保持西方国家与苏联的战略均衡状态,他们决定与美国情报机构联合采取行动,不惜一切代价盗取一架“红狼”!
  派遣甘特是因为他熟悉“米格-25”的各项性能,并且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俄语。情报显示,“红狼”是在“米格-25”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也就是说,只要一切顺利,甘特是能够偷一架“红狼”飞回来的。
  甘特经过乔装打扮,以玩具经销商的身份,乘坐英国航空公司的客机抵达莫斯科,由CIA驻莫斯科的接应人一路护送,终于抵达严密布防的苏联空军秘密基地,与在此守候的基地高级工程师谢苗洛夫斯基接上了头。
  
  艰难的一夜
  
  谢苗洛夫斯基将甘特安排在负责整个飞机制造工程的巴拉诺维奇博士家中,让甘特堂而皇之地像客人一样住下。巴拉诺维奇博士的助手辛克列给甘特进行了必要的化妆。这几个人都是受到克格勃迫害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是犹太人。他们明白,“红狼”试飞完成后,他们将被作为犯人送回劳改营,对苏联当局的仇恨使得他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协助外国情报机构窃取这架苏联最尖端的战机。
  为了使那种独特的头盔发挥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大脑的脉冲信号,他们把甘特的头发修剪得很短,给他换上苏联军服。然后,他们边喝咖啡,边向他交代第二天早晨的行动步骤。
  巴拉诺维奇博士详细地向甘特介绍了“米格-31”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的构造、性能及新式武器装备,并用基地的平面图标识出甘特将要隐藏的位置——飞行员更衣室,从这里下楼便可以触摸到梦寐以求的“红狼”了。在试飞前几小时,苏联红军空军中校尤里·沃斯科夫将会抵达这里。
  “你要不停地冲淋浴,要行动的时候,我会通过这玩艺儿通知你。”说着,他拿出一个小小的无线电信号装置,“你把它戴在手腕上,接到信号,你必须用最短的时间穿上衣服,头盔戴上,这样就没人能认出你了。”他看了一下手表,“我们将在夜里两点半出发,只剩下几个小时了,抓紧时间休息吧。”
  甘特说道:“我怕睡不着,能否把你刚才讲的再重复一遍……”
  
  等待黎明
  
  深夜两点半,甘特开始行动了,他穿着苏联总参情报部上尉军官制服,揣着合格的身份证并且知道基地的口令,所以他顺利地通过了通向机库那个院子的大门,并没有引起卫兵的怀疑。
  甘特来到飞行员休息室,回头看看,确实没有人跟踪,这才关上门。他没有开灯,在黑暗中,他的心跳得很快,再过半个多小时,尤里中校就要来了,他必须没有任何响动,不能用枪,也不能用刀,干净利索地将他解决。甘特接受过残忍的一招致敌于死地的徒手格斗训练,不过他仍祈祷上帝保佑他一切顺利。
  3点40分,外面传来脚步声,执行试飞任务的飞行员尤里·沃斯科夫中校来了!他进了休息室,伸手去摸电灯开关,却碰到了一只冰冷的手……。
  甘特麻利地解决了尤里中校,用巴拉诺维奇博士为他准备的万能钥匙打开一扇柜门,将已经没了气息的中校塞了进去,又检查了一下他的脉搏,然后才将柜门锁上。另一个柜子里有一套飞行服,甘特的身材与尤里中校相差不多,可以穿得。
  现在,还剩下两个半小时了。甘特脱掉总参谋部的军服,塞进衣柜里,走进浴室,打开淋浴器,热水浇在身上,他才感到紧张得要绷断的神经稍稍有所松弛。
  
  出奇制胜
  
  基地飞机库。
  巴拉诺维奇、谢苗洛夫斯基和辛克列一边吃夜餐一边进行最后的碰头。他们决定,到6点20分,谢苗洛夫斯基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把看守的克格勃干掉,然后躲到角落里纵火以便引开警卫——那儿处于飞机的阴影之中,而且短时间内不会危及飞机。他们几个人恐怕都在劫难逃,但他们都做好了献身的准备。
  一夜过来平安无事,克格勃们也感到疲倦,机库里只有几个警卫人员在抽烟聊天,显得比较松懈,这为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时间刚过6点15分,巴拉诺维奇低声说道:“开始行动吧。”谢苗洛夫斯基便对警卫说要去小便,警卫的克格勃跟他一起进了厕所。过一会儿,只见谢苗洛夫斯基一个人出来,一闪身便踅摸到堆放着杂物的角落里,将汽油往地上一倒……巴拉诺维奇把手伸进外套口袋,拨动小型电子传感器的开关,通知甘特尽快到机库来。
  谢苗洛夫斯基掏出打火机点火,一眨眼功夫,他跟前升起一片熊熊的火焰,机库里顿时一片惊呼,谢苗洛夫斯基身上也着了火,他索性抱起一个打开的汽油桶向飞机跑去,三、四个警卫同时向他开枪,他倒下了,但油桶里的油仍在往外流,大片的火焰将他吞噬了……
  “呜……”,尖厉的警报声啸叫起来,巴拉诺维奇希望甘特立刻赶到现场,现在是开动飞机的最佳时机。他急切地向机库门口张望,却不见甘特的身影……
  
  穿越生死
  
  淋浴间热气腾腾,甘特拉上帘布,挡住四溅的水花,他坐在椅子上,任热水浇淋,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时间在难熬的期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手腕上的电子传感器没有动静,这意味着时间还没到。
  突然,他听见浴室外面有人喊叫,猛然惊醒:“什么人?”
  外面的士兵说:“保卫检查,中校同志,请把您的证件给我们看看。”
  甘特有些慌。他把沃斯科夫的尸体塞进柜子里时,忘了从死者口袋里取出证件……他紧张得血液直冲头顶,甚至有一瞬间感觉一切都要完了,但甘特很快又清醒过来。他想,沃斯科夫一定是个趾高气扬的家伙,巴拉诺维奇博士也是这样对他说的,于是便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们不知道我在淋浴吗?是不是一定要我光着身子出来向你们证实我是飞行员沃斯科夫中校!?”
  帘子外面的士兵朦朦胧胧地看见甘特水雾中的影子,很恭敬地说:“对不起,中校,我们是按照命令……”
  甘特怒吼了:“滚出去!混蛋!听见没有?滚出去!”
  士兵一语不发地离开了。甘特这时才感到太阳穴上的血管在猛烈跳动,像是得了周期性偏头痛,双手也抖得厉害,浑身无力,湿淋淋地坐在马桶上,耷拉着脑袋,想站起来,无奈两条腿却软得不听使唤。甘特用力敲打双腿,但却没有知觉,他心里明白,这是过度紧张造成的。甘特毕竟不是真正的特工,面对危险时的心理承受力有限。他的鼻孔里闻到一阵糊味,淋浴龙头的咝咝水声像烈火中干裂的木块,他闻到一股像是皮肉烧焦的气味……
  不知过了多久,甘特感觉迷迷糊糊的,像是在梦中。突然,传感器“嘀嘀”地响了,甘特像是忽然被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开始从迷蒙的状态中挣脱出来,这是巴拉诺维奇博士在呼唤他。他迅速用干毛巾擦去身上的水珠,耳边隐约听见机库那边传来的警报声和嘈杂的叫喊声。他用了大约3分钟时间穿好飞行服,系好腰带,然后戴上头盔,用小跑的速度向机库奔去。
  甘特从乱成一团的人群中穿过,看见金属梯仍靠在飞机边上,便疾步上前攀着梯子往上爬,坐到飞行员的座位上,扣好降落伞系带,又用带子把自己固定在座位上。飞机下面的人向后退,但因为甘特已经接上氧气面罩,无法看清他的面孔,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克格勃都不知道是否该阻止他,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因为火还没有完全熄灭,谁也不愿承担战机受损这个责任。
  甘特不理会下面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做好了起飞前的一切准备,接通了所有的线路,这时他才感到在“米格-25”战机上所受的训练此刻显得多么重要。
  然而,下面的人却并没有离开,金属梯仍靠着飞机,影响飞机开动。就在这时,辛克列从人群中钻出来,用力将梯子拉到一旁。与此同时,甘特打开起动开关和高压开关,毫不犹豫地按下启动钮,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两股黑色烟雾从发动机尾管喷出,飞机开始向前滑行,巨大的涡轮机转动得越来越快,发出急速的隆隆声。
  忽然有人大声喊道:“把大门关上!快点!”
  这些克格勃才像醒悟了似地往门口跑去,巴拉诺维奇朝辛克列使了个眼色,两人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枪向那几个人射击,克格勃和卫兵们一拥而上,将他俩打倒在地。
  就在此时,飞机冲出了机库,开到跑道上了,将人群远远甩下。
  甘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足节流阀和发动机的加热器,他顿时感到背后一股巨大的推力,这是真正令人激动的时刻,飞机不断加速,加速!
  当飞机速度达到每小时165英里时,他挂上升降舵,飞机腾空而起。
  太阳已经露出地平线,“红狼”继续升高,甘特向下看,机场已成了巴掌大的一小块,又看高度表,已经在8千英尺的高空了。现在距离国界有1000多英里, 20分钟后,就能飞出国界,米格-31战机独有的“鹰眼”雷达将会使他轻松地躲过地面雷达和防空导弹的追踪。
其他文献
老鹰的计划    夏天来了,遍地的树叶,泛着美丽的绿色。偶尔也带着一点儿或红或粉或黄的花朵,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这是凹凹凸森林里最美丽的季节。  这些天,动物们都在酝酿着一个美妙的计划:石鸡想去东边的大海湾看大海;乌鸦想去西边的山坡野餐;梅花鹿想去北边的草原拍艺术照;而野天鹅非常想出国,它说最南最南的地方有一个岛国,那是一个世外桃源,它想去享受一下那里的空气和阳光,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  住
阿巴斯与几名同学结伴去旅游胜地佳佳岛玩耍。杰克的一次冲动行为不但使自己的两位同学葬身海底,也使风景宜人的佳佳岛变成了“人间地狱”……    佳佳岛的由来    一艘深海潜水艇幽灵般地在某大洋黑暗、静谧的海底滑行。突然,抛物舱门打开了,一些物体被丢在了海底。随后,潜水艇掉转头,消失在海底深处。  一群饥饿的深海蜘蛛蟹围了上来……  N年后。  由于地壳的运动,这片海域冒出了一座小岛。又过了许多年,郁
案发现场惊现血迹    2010年8月15日凌晨,从荷兰鹿特丹市郊的山林小镇——沃尔登的一片树林里突然传来一声可怕的尖叫。守林员卡维尔从睡梦中惊醒。他起床穿戴好,取下墙上的猎枪背在肩上,牵上猎狗,手持大号手电筒向树林深处走去。  不远处有一些轻微的响动,警觉的猎狗率先冲了过去。这时,林间小路上又传来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等到卡维尔也冲过去时,汽车已经行驶到林间小路的尽头了。卡维尔立即取出手机报警。 
7月,燥热的天气让人们心里都多出许多浮躁,而就在那几天,深圳海关的关检员张闻意外地抓获了五名走私贩。  第一个人:他的箱子非常考究,是最新式的航空皮箱。可奇怪的是,这么高级的箱子里,空空荡荡,只放了几件衬衫和短裤。这时,张闻将目光落在那个手提把上。当他卸下几只螺丝钉时发现:那手提把的缝隙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第二个人:是相同的两只航空皮箱。从这两个人的三只皮箱里,共查出1.7公斤金条!  第三个
摘要:作者结合实验室建设,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分布式实验室环境监测平台。使用多种传感器、LabVIEW、单片机等工具,对平台的数据采集部分、串口通信部分、分析处理部分等进行了硬件与软件的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实验室环境实时监测、超限报警,报表生成打印等功能。该平台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LabVIEW、单片机、传感器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德国纳粹间谍被捕了。在他的住处,搜出许多氨基比林药片和牙签。  审讯开始了。  “你干吗带那么多氨基比林药片?”  “我常常偏头痛。那是一种解痛药。”  “你干吗带那么多牙签?”  “我的牙齿不好。吃了肉,老塞牙缝,要用牙签。”  然而,经过暗地里的观察,他并没有饭后剔牙的习惯,而且偏头痛也没有经常发作。经牙医检查,他的牙齿长得很整齐,不大会“塞肉”。  最后,他被判处20年徒刑!  为什么呢
朝着月亮,出发!    1960年,美国人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要在1970年以前,把人送上月球。  一大批科学家投入到这项人类伟大的探险计划中,宇航员们也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地试飞。这期间,几名优秀的宇航员在试飞中壮烈牺牲。10年时间马上就要过去了,在进行了二十次试验飞行后,正式的登月计划开始实施,启程日定在1969年7月16日。  启程的这天早晨,大约一百万人来到肯尼迪角,观看巨大的月球飞船的发射。
在地球上,人类打高尔夫球的最远击球纪录是1974年迈克·奥斯汀创造的515码,约470.9米。普通人大约能打300码(约274.3米)远。那么,在月球上,人类能把高尔夫球打出多远呢?  球能飞多远取决于两个要素:球杆击球的初速度和击球角度。  在地球上,普通高尔夫球手挥杆速度能达到每秒40米,而高尔夫球被质量重得多的铁杆杆头击出获得的初速度能翻倍。当球以45度的最佳角度被击出时,在空中会受到空气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技术与新课程教学学科的整合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欢迎,而多媒体,不仅可以运用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到班级管理方面。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回避信息技术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而应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班级管理,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点班级管理的体会,现就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
清代有一位被称为“棋圣”的人,名叫范西屏。他的许多点子都特别怪异。  有一年,他向朋友借了一头小毛驴去扬州探亲,当他长途跋涉来到了长江岸边的时候,船老大却不让他的小毛驴上船。因为这只渡船太小了,只能载人,根本不能载牲畜。  范西屏为难了,因为他不能把朋友的小毛驴丢在岸边,万一丢了也不好向朋友交代。当他一筹莫展地牵着这头小毛驴在街头闲逛的时候,不经意走到一家布店前面。见布店老板正在与一个年轻人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