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历史会否重演,答案是肯定的。”此言出于世卫组织2018年的一份关于预防21世纪大流行病的指南。如今看来,一语成谶。但在遥远的四年前,生存的问题仿佛与日常的生活保持着固定距离,无端叩响,反而显得杞人忧天。 如果从生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每一种创造,建筑史也许最直观地对应着险恶与安逸的环境变化。从莫斯科深不见底的防空洞,到里约热内卢臭名昭著的棚户区,建筑可以形而上地被作为艺术讨论,也可以形而下地被理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会否重演,答案是肯定的。”此言出于世卫组织2018年的一份关于预防21世纪大流行病的指南。如今看来,一语成谶。但在遥远的四年前,生存的问题仿佛与日常的生活保持着固定距离,无端叩响,反而显得杞人忧天。
如果从生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每一种创造,建筑史也许最直观地对应着险恶与安逸的环境变化。从莫斯科深不见底的防空洞,到里约热内卢臭名昭著的棚户区,建筑可以形而上地被作为艺术讨论,也可以形而下地被理解为对战火与疾病的躲避。而这一简单的需求,构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内在逻辑。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里,现代主义与欧洲政治讽刺地走向两个极端,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包豪斯年代,对健康与安全的追求显而易见。他虽然从未提到过结核病与流感的影响,但其著名的“新建筑五点”中与医疗建筑所倡导的一以贯之。尤其是“横向长窗”与“底层架空”两点,前者在Paimio疗养院能发现清晰的线索,而后者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源自于二战的阴影,为了让居住空间与地面污染隔开。
马赛公寓(Unite d’Habitation)是勒·柯布西耶被讨论最多的现代住宅项目之一。这座为安置二战后流离失所的马赛人民的集合住宅始建于1947年,1952年落成,并在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整座建筑的设计以“垂直花园城市”为概念,18个楼层中可容纳350个家庭、超过1600位居民,并在居住单元之外,建有各种公共设施,包括建筑内部的商店街、超市、医疗设施、小型酒店,以及位于露台健身房、游泳池、俱乐部、幼儿园……它就像一座“城市中的城市”。而与丰富的功能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粗糙的建筑方式,巨大体量的建筑由钢筋粗制混凝土建造而成,这种成本低廉的方式反映了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也是战后欧洲现实的残酷写照。至于被后世封为“粗野主义”的代表,更像一种无奈的描述。
放在新冠疫情的语境下,马赛公寓有着同时成为“幽灵邮轮”与“完美隔离公寓”的条件。一方面,集合住宅拥有庞大到危险的居住人口,而另一方面,马赛公寓中每个住宅单元以三层为一组交叠而上,其中还有复层空间与可灵活变动的空间,视野高低变化,这都满足后疫情时代对灵活性的要求。如果这还不够,勒·柯布西耶甚至还为每个单元设计有独立的食物运送通道!
但如果论及“栖居”,尤其在长期与疫情共存的当下,解决生存、甚至是勒·柯布西耶提供的灵活性依然是不够的。许多人认为对防御性空间的需要已经彻底杀死了现代主义住宅,毕竟减小马赛公寓的居住密度是易,而要在集合住宅中保持社交,并避免丑陋的单调重复所带来的精神压抑,这是史无前例的挑战。欧洲不少城市的街道不得不减少餐馆与咖啡厅部分空间,来确保顾客之间的安全距離,纽约则修建了超过40英里的步行街道……这些介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中的“中间空间”也逐渐变成一种刚性需求,为未来的城市住宅提出新的要求。
在这个层面上,妹岛和世早期的集合住宅项目“岐阜北方住宅”提供了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减少进深让这栋集合住宅显得格外轻薄,妹岛将107个住宅单元设计成阳台、卧室、兼做餐厅的厨房三者的不同组合方式,不同的阳台位置构成了整栋住宅不规则的“窗洞”,在视觉上减少了巨大体量带来的压迫感,也让集合住宅中的生活图景变得多样化。朝向中庭的一侧,金属张拉网构成了一层虚虚实实的缓冲空间,人们既在互相接触的公共空间里,但依然在建筑体内;而另一侧,则通过不锈钢嵌板分隔窗洞以外的住户。建筑两面的设计皆用模糊界限的方式使单个住宅单元具有匿名性,同时还为建筑蒙上一层轻盈且朦胧的城市色彩。
建筑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而公共危机塑造了现代主义住宅建筑。虽然公共危机谁也不乐于见到,但可以肯定的是,鉴于两者的紧密联系,在对未来栖居的思考中,我们依然能从敏锐的现代主义中获益良多。“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总会押韵。”
夜幕降临后的泊寓,波浪形的冲孔铝板包裹的外立面以半透样式的覆盖层和灯光设置为整座建筑“减重”,以轻盈的“节奏”和跳跃性的体块分割迎接房间外的车水马龙。
其他文献
01喬治·伯恩(George Byrne)“城市幻象Ubran Mirage”中国首次摄影展 地址:Fibre画廊,上海市胶州路273弄60号现所内 时间:8月28日-10月17日02共代谢Co-Metabolism,2021 地址:Mao space,上海市安义路61号 时间:7月30日-10月15日03雷电所:不准停电|Do Not Black Out 地址:明当代美术馆 上海市永
标题标题绿色脉动 植物占据地球85%的生物量,人类的生存与幸福与之息息相关。近些年来,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的人们越来越感到大自然的吸引力。2021米兰设计周期间,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试图将生物学与美学、农学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对话,让人们聆听到“绿色的心跳”。Studiopepe的Arianna Lelli Mami和Chiara Di Pinto与Mohd Design合作,呈现
前台也兼具吧台、品酒台的作用,打磨的钢质墙板可以推拉成为隔断,墙后就是清酒陈列柜。来到二楼,迎面就是一长排钢架结构制作的展示架,上下光源可以很好地陈列清酒。靠墙一排是隐藏在钢板包裹后的冰柜,用于存放各色酒类。左侧油画来自艺术家林菁,展示柜上静置一樽清乾隆年间花瓶,两者皆来自空间主人的私人收藏。 根据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复合型空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无法再用单一的办公、展示、私人会所
建筑如何改变社会?建筑可以为地球做什么?我们能为未来留下什么?关于这些宏大的命題,我们特别采访了4 位建筑师,对于传统与未来,对于人类与自然,对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通往未来的教育,他们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做出了回答。 海南科技馆整体创造了“原始雨林与未来科技相遇”的情境。主展馆形如祥云,与天地自然对话。
马岩松,1975年出生在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4年回到中国并成立了北京MAD建筑事务所,曾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任客座教授。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 在马岩松还不太了解建筑的时候,他对电影十分着迷,
位于美国纽约的Little Island,设计师将混凝土支柱设计成高低错落的形式,打造了一个富有起伏变化的公园。 Thomas Heatherwick,1970年生于英国。从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和RCA毕业后,于1994年在伦敦创办了个人工作室。此后,主要从事建筑、空间设计,并承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一些有助于改善环境、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项目。1.Maggie’s Leeds是一家用绿色治愈
Bjark Ingels,1974年生于丹麦哥本哈根,少年时代曾梦想成为一名漫画家。为了画好背景画,在父亲建议下攻读建筑专业。曾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学习,后在荷兰OMA建筑事务所工作, 2005 年创立了BIG(Bjarke IngelsGroup)。他将建筑定义为确保城市和建筑符合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的艺术和科学。1.Copenhill是丹麦哥本哈根的发电厂项目,将约90米
Michele de Lucchi,1951年生于意大利费拉拉,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在激进试验建筑年代,曾是Cavart、Alchimia和Memphis等运动的主角之一。建筑工作室AMDL CIRCLE创始人。曾为意大利及欧洲知名企业设计灯具和装饰元素,包括Artemide、Olivetti、Alias、Unifor、Hermès、Alessi……2000年获得意大利共和国荣誉骑士团将领
林化所位于锁金村,毗邻南京林业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住宅多作为职工宿舍使用,到今天,仍有不少退休教师与职工在此居住。也许是专长林业的缘故,这一片居民区树木茂盛,绿荫锦簇。40年里,人来人往,居民渐渐老龄化,而这些植被树木卻愈发有生命力。吴状与付仕玉选中的“16号住宅”,与林业大学一墙之隔。由于当年分配的职工宿舍楼不够用,于是就利用小区和林业大学围墙的夹角又造了一栋三层高的小楼。这栋特殊的建筑
以下为ELLEDECO(E)与 SUPERIMPOSE創始人之一博乐文Ruben Bergambagt(RB)的对话: ELLE DECO:Y-Loft City住宅项目是如何开启的?你们同业主之间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RB:我们在机缘巧合中接到了来自山西长治的轴承厂片区的翻新委托,计划将其一部分重建为全新的住宅公寓,一部分活化老建筑为文创园区 。发展商、客户及当地政府都抱着开放的态度支持这个